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两面针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两面针药材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两面针根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检出34个成分,鉴定了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12%。两面针根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其中荜澄茄烯醇相对含量高达49.96%,其次是亚麻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4.34%和10.16%。结论所用方法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差异较大,可能与产地、采收期、提取方法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范群红  ;刘芳  ;周丹  ;刘松青 《中国药房》2014,(31):2964-2966
目的:为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在中药挥发油提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应用SFE技术在中药挥发油提取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SFE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挥发油提取,包括单味中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和方剂挥发油提取中;SFE技术在提取中药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提取的组分及其含量有一定区别。结论:SFE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提取物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3.
陈琴华  李鹏  朱军 《中南药学》2012,10(11):819-822
目的对苍术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苍术中提取挥发油,应用GC-MS进行分析。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流速为2.0 mL min-1;柱温以5℃min-1的升温速率从60℃升至280℃;质谱用EI离子源。用NIST质谱数据库分析来鉴定苍术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出30个色谱峰,大部分为烯、酮、醇和烷类,分别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27.77%、26.93%、21.61%和20.53%。结论本文建立了GC-MS法分析苍术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为苍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川芎挥发油出油率和阿魏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 h,CO_2流量20 L·min~(-1)。结论:该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不同工艺下得到的川芎挥发油的比较,阐明提取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 2种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18种共有成分,水蒸气蒸馏提取物中苯酞类成分约占61%,单萜类成分约占25%,倍半萜类成分约占10%;超临界CO2萃取物中苯酞类成分约占97%,单萜类成分约占1%,倍半萜类成分约占0.4%。结论 水蒸气蒸馏法对川芎药材中挥发性较强的单萜和倍半萜类保留相对较强,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苯酞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川芎挥发油入药的中药制剂工艺中,应根据制剂的功效充分考虑提取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卫 《海峡药学》2006,18(3):191-194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该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以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紫苏叶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最佳条件,考察萃取压力、温度、动态萃取时间及CO2流量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最佳萃取条件下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紫苏叶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温度35℃,萃取时间150 min,CO2流量10 kg.h-1;挥发油的得率3.2%,从中鉴定出了16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7.68%。结论:紫苏叶挥发油中富含醚、萜类化合物、酯、酮和醇等组分。  相似文献   

8.
刘洪玲  于良生  纪恒胜  金宏  孙伟 《中国药房》2012,(43):4101-4103
目的:建立川芎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色谱柱为SGE-30QC3/AC22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80℃,程序升温,载气为氦气,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为200℃,接口温度为250℃,检测电压为0.8kV,质量扫描范围为30~400amu;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相似度。结果:本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3%);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α-蒎烯、胡萝卜烯醇、川芎内酯、藁本内酯、棕榈酸,这5种成分构成了川芎挥发油GC-MS特征指纹图谱;10批川芎挥发油的相似度均>0.92。结论:本研究可为川芎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与气相色谱 质技术谱分析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强及夹带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萃取率为指标,确定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条件,并用气质联用技术对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1.5 h,萃取压强25 MPa,乙醇浓度90%。用气质联用技术从中鉴定了22种化合物,其中丹参酮类成分以铁锈醇(5.54%)、丹参酮ⅡA(12.54%)、隐丹参酮(8.39%)及异隐丹参酮(11.92%)为主。结论白花丹参脂溶性提取物可作为一种富含丹参酮类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原材料,该实验结果为白花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芎干燥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本文应用GC-MS-Computer联用系统对川芎干燥根茎挥发油成分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了4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组成的93.18%,与文献报道新鲜根茎差异甚大。含量最高的为藁木内酯(I,27.36%)和2-丙叉-1-已酸-3-烯(Ⅱ,41.83%),对I和Ⅱ分离单体并测定了光谱数据。I很不稳定,挥发油在放置过程中其相对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失,同时Ⅱ的相对含量相应升高。Ⅱ可能为I的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11.
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杜衡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潘艺  林庆生 《中国药房》2007,18(36):2841-2843
目的:促进杜衡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杜衡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2种成分,主要有1,2-邻苯二酸二异辛酸二酯(质量分数为20.47%)、丁香酚甲醚(15.37%)、油酸(13.21%)、亚油酸(12.53%)、榄香素(11.05%)、十六碳酸(7.59%)和十八碳酸(4.36%)。结论:本方法可为杜衡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肉桂油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肉桂油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鉴定挥发化学成分。方法:气相色谱法,3mm*4m不锈钢柱,10%PEG-20M为固定液,ChromosorbWAW60-80目检测器,柱温190℃;气质联用,以HP-5毛细管柱,柱温起始120℃保持5min后5℃.min^-1升温至150℃保持7min,检测质荷比范围10-425。结果桂皮醛在2-10mg.mL^-1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1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玫瑰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赵汉臣  杨锋  武晓琼  靳英华  闫荟  邓源 《中国药房》2005,16(15):1132-1133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玫瑰挥发油。方法: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为考察因素,各选取3个水平,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玫瑰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CO2流量600L/h。结论:所建立的提取方法具有萃取率高、速率快、无污染、工艺简单、萃取物纯正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丁香罗勒油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鉴定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气相色谱法 ,4mm× 2m不锈钢柱 ,10 %SE 30为固定液 ,ChromosorbWAW 6 0 80目担体 ,FID检测器 ,柱温 110℃ ,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 ;气质联用 ,以HP 5毛细管柱 ,柱温起始 12 0℃保持 5min后以 5℃ .min-1升温至 15 0℃保持 7min ,检测质荷比范围 10~ 42 5。结果 :丁香酚在 2~ 10mg .mL-1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 0 .0 8% ,RSD为 0 .95 % ;气质联用鉴定了 39个化合物。结论 :方法简便 ,快速 ,准确 ,可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兴安杜鹃中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兴安杜鹃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兴安杜鹃中提取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色谱条件:HP-1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柱温条件:起始温度110℃(20 min)、4℃·min~(-1)140℃(7min)7℃·min~(-1)220℃(1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1:60:进样口温度280℃;MS检测器。结果: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01%。主要成分是:α-石竹烯(26.07%),α-律草烯(17.36%),α-芹子烯(8.06%)β-芹子烯(7.05%),γ-杜松烯(4.82%),δ-杜松烯(3.90%),杜松烯(2.28%),α-松油醇(1.51%),檀香醇(1.12%)。结论:本法可靠,可用于测定从兴安杜鹃中提取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16.
白术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晓川  陈琴华  朱军 《中国药房》2006,17(23):1836-1838
目的:对白术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白术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脂溶性成分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流速为2.0ml/min,柱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70℃升至250℃;质谱采用EI离子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9个色谱峰,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和酯类,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6.2%。结论:可采用GC/MS法分析白术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以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柑桔籽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柑桔籽油,经GC/M 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44.1%,油酸占24.1%,不饱和脂肪酸达73.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萃取的细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法从细叶桉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细叶桉叶挥发油中共提取、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13%。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桉油精(33.99%)、冰片(8.88%)、α-蒎烯(5.39%)、石竹烯(4.51%)、(+)-4-蒈烯(4.19%)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细叶桉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