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Hcy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ERS相关分子BiP、CHOP及p-eIF2α、p- 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 Hcy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内皮细胞ERS相关分子BiP、CHOP及p-eIF2α、p-PERK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Hcy诱导的内皮细胞ERS相关分子的表达,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下调ERS相关信号通路,抑制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VEC增殖情况和不同时期FKBP12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数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相对减少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ADPH氧化酶4(NOX4)的表达。结果:高糖处理HUVECs后细胞内ROS升高、NOX4表达明显上调;NOX抑制剂DPI能够抑制NOX4表达的上调和细胞内ROS的升高。结论:高糖处理HUVECs时细胞内ROS升高主要来源于NOX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不同时期FKBP12mRNA水平的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血管内皮细胞FKBP12表达和ET-1分泌基本一致,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FKBP12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对ET-1合成和分泌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肺炎嗜衣原体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过程中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培养Cpn,随后用Cpn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同时加入阿托伐他汀,观察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Cpn能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且阿托伐他汀能抑制Cpn诱导其表达ICAM-1。结论Cpn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之一,阿托伐他汀在预防心血管病事件中,非调脂机制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传代后取生长良好4~6代用于实验。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氯化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细胞经孵育24h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nt1、β-catenin及蓬乱蛋白-1(dvl-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减少,Wnt1、β-catenin及dvl-1蛋白的表达增多;与氯化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多,Wnt1、β-catenin及dvl-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田刚  任燕  卢群  鲁敏  王亚萍 《医学争鸣》2009,(19):1883-188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HUVE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mmol/L葡萄糖)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首先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钙(0.01~10μmol/L)分别作用lh,而后加入33.3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48,72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UVEC内皮微粒释放以及细胞凋亡率.应用Griess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减轻高糖对HUVEC的损伤,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形态基本完好.阿托伐他汀钙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率,且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阿托伐他汀钙升高高糖诱导的NO含量,使其趋于正常.此作用在0.1~1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浓度区间作用24~48h时效果最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及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内皮微粒和NO平衡起到保护HUVEC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Ang 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BMP-2的影响,初步探讨Ang Ⅱ对BMP-2表达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BMP-2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Fkb-P65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AngⅡ刺激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BMP-2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ng Ⅱ在增加BMP-2表达的同时,NFkb-P65表达也相应增强,厄贝沙坦干预使Ang Ⅱ诱导的NFkb-P65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1)Ang Ⅱ可以剂量依赖性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MP-2的表达,而厄贝沙坦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BMP-2的表达.(2)AngⅡ诱导BMP-2表达的机制可能是通过NF-kB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周素娴  李浩  邓婷婷 《广西医学》2014,(10):1357-1359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条件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产生、系膜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和系膜细胞单独培养,分为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高溶血卵磷脂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系膜细胞PAF-R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AF含量。结果共培养组和单培养组在高糖高溶血卵磷脂条件下,PAF和系膜细胞PAF-R mRNA表达均升高(P〈0.05),单培养PAF均较共培养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可抑制高糖高溶血卵磷脂引起的PAF和系膜细胞PAF-R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在高糖高溶血卵磷脂培养下,存在相互作用,并促进PAF产生和系膜细胞PAF-R基因表达。阿托伐他汀可影响高糖高脂条件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PAF的产生及下调系膜细胞PAF-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4-6代细胞用于实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不同浓度(0、0.01、0.1、1和10μmol/L)阿托伐他汀、10μmol/L阿托伐他汀+锌原卟啉Ⅸ(ZNPPⅨ)进行干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细胞HO-1 mRNA的表达。结果IGF-1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空白组比较,IGF-1组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计数逐渐减少(P〈0.01),加入ZNPPⅨ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恢复。空白组和IGF-1组血管平滑肌细胞HO-1有少量表达,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HO-1的表达增强,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和IGF-1组比较,0.01μmol/L组HO-1增加不明显,0.1μmol/L组HO-1开始有较明显增加,10μmol/L组HO-1表达达高峰(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HO-1的表达。诱导HO-1表达是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25 mmol/L D-葡萄糖(高糖)、外源性H2S供体硫化氢钠(NaHS)(5×10-5、1×10-4、5×10-4、1×10-3和5×10-3mol/L)及沉默信息调节子1(SIRT1)特异性抑制剂尼克酰胺(40 mmol/L)处理HUVECs细胞株24 h。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甘露醇组、NaHS(5×10-5、1×10-4、5×10-4、1×10-3、5×10-3mol/L)组、高糖+NaHS(5×10-5、1×10-4、5×10-4、1×10-3和5×10-3mol/L)组和高糖+NaHS(10-3 mol/L)+尼克酰胺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的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olt法检测SIRT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OD值分别为(0.76±0.09)和(0.18±0.01),t=5.34,P〈0.05],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ROS水平分别为(356.18±42.96)au和(1183.63±84.31)au,t=6.72,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NaHS(5×10-4、1×10-3和5×10-3 mol/L)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OD值分别为(0.18±0.01)、(0.39±0.05)、(0.68±0.04)和(0.51±0.08),t1=3.16,t2=3.95,t3=3.86,均P〈0.05],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ROS水平分别为(1183.63±84.31)、(874.32±85.36)、(628.65±54.27)和(439.56±53.64)au,t1=3.46,t2=3.97,t3=5.13,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4)和(0.17±0.03),t=3.94,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NaHS(10-3mol/L)组细胞中SIRT1表达显著上调[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0.03)和(0.59±0.08),t=4.36,P〈0.05]。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取消了NaHS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活力的降低[高糖+NaHS组和高糖+NaHS+尼克酰胺组OD值分别为(0.52±0.04)和(0.23±0.03),t=2.98,P〈0.05]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增加[高糖+NaHS组和高糖+NaHS+尼克酰胺组ROS水平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对高糖导致的微血管生成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糖组(NG,5.6 mmol/L)、高糖组(HG,33.3 mmol/L)、高糖+尼克酰胺组(HG+N,33.3 mmol/L+20 mmol)和高糖+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抑制剂LY333531组(HG+LY,33.3 mmol/L+20 nmol),培养24 h后分别观察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及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细胞PKC-βⅡ、Ak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而HG+N组和HG+LY组细胞的管腔形成、迁移和增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NG组相比,HG组PKC-βⅡ磷酸化程度上调,且伴随Aktser473及eNOSser1117表达水平的降低(P〈0.05)。尼克酰胺不仅抑制了高糖导致的PKC-βⅡ磷酸化程度上调,并且恢复Akt、eNOS磷酸化至NG组水平(P〈0.05)。结论高糖导致了PKC-βⅡ的激活,进而抑制Akt/eNOS通路的活性,从而阻碍了微血管细胞的血管形成。尼克酰胺抑制了高糖条件下PKC-βⅡ的磷酸化,上调Akt/eNOS通路活性,从而改善微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衰老及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6mmol/L、16.7mmol/L、33mmol/L)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小时后β半乳糖甘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kt活性。结果:5.6mmol/L葡萄糖对内皮细胞衰老作用不明显,16.7mmol/L和33mmol/L均导致细胞的衰老,并且随着浓度增加,衰老更为显著。同时,出现了Akt磷酸化水平的下降。结论:高糖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其机制可能与Akt蛋白活性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包慧兰  楼时先 《浙江医学》2011,33(10):1486-1489,1492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抗体外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及其潜在的线粒体相关机制。方法SD乳鼠心肌细胞分别在含5.5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20.0mmol/L甘露醇(高渗对照组)、25.5mmol/L葡萄糖(高糖损伤组)、25.5mmol/L葡萄糖+10μmol/L淫羊藿苷(低剂量淫羊藿昔保护组)和25.5mmol/L葡萄糖+100μmol/L淫羊藿苷(高剂量淫羊藿苷保护组)的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48h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检测心肌线粒体跨膜电位,并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组心肌细胞活性、细胞SOD活性及心肌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培养上清液LDH含量、细胞ROS生成及心肌细胞MPTP开放值则明显升高(P〈001)。淫羊藿苷干预减轻了高糖对心肌细胞各项指标的损伤,尤其是高剂量淫羊藿苷保护组的细胞活性、LDH漏出量、ROS生成值、SOD活性、MPTP开放值、线粒体跨膜电位均有明显改善。高渗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淫羊藿苷对体外高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细月旬抗眚化能力.减少ROS诱导的心肌MPTP开放程度.维持线粒体正常跨膜电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fractalkine(FKN)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HUVECs,分为正常组(N)、高糖组(HG)、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组(LiCl)、高糖+LiCl组(HG+LiCl)。5.5 mmol/L的低糖DMEM培养的HUVECs种板10 h后按以上分组加入10 mmol/L的LiCl预处理2 h,再用33.3 mmol/L的高糖干预48 h后,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β-catenin及p-GSK-3β(Ser9),免疫荧光FITC法检测FKN蛋白水平变化,RT-PCR检测GSK-3β和FKN mRNA水平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高糖组比较,LiCl可明显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s的凋亡率(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HUVECsβ-catenin及p-GSK-3β(Ser9)蛋白表达降低(P<0.05);GSK-3βmRNA水平及FKN蛋白和mRNA水平升高(P<0.05)。③与高糖组比较,LiCl+高糖组HUVECsβ-catenin及p-GSK-3β(Ser9)蛋白表达升高(P<0.05),GSK-3βmRNA水平(P<0.05)及FKN蛋白和mRNA(P<0.05)水平降低。结论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抑制和抑制FK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后愈合、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相关血管化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GES-BSA,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高糖组(30mmol/LD-葡萄糖)、AGEs组(150mg/LAGE-BSA)、高糖+AGEs组(30mmol/LD-葡萄糖+150mg/LAGE-BSA)和正常组(5mmol/LD-葡萄糖),另设甘露醇组(30mmol/L甘露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判断法(ECIS)测定HUVECs损伤模型增殖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在Matrigel基质中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中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ECIS法测定结果显示:各组HUVECs增殖曲线形态相似,反映愈合率的斜率无明显差别。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形成血管样结构的长度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水平显著升高,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Tie-2受体在正常组HUVECs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在AGEs组的HUVECs中仅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论在高糖和(或)AGEs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Ang-2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以及Tie-2受体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联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MF)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MCs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G,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Man,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PTX-0.03组(P1,30 mmol/L葡萄糖+0.03 mg/mL PTX);高糖+PTX-0.3组(P2,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高糖+MMF-10组(M1,30 mmol/L葡萄糖+10μg/mLMMF);高糖+MMF-100组(M2,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 MMF);高糖+PTX+MMF组(P+M,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100μg/mL MMF),分别在24、48、72 h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PTX、MMF及PTX+MMF对高糖条件下MCs内MCP-1 mRNA及蛋白、FN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组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48 h表达最高;不同浓度的PTX、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PTX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PTX联合MMF组比单独PTX各组在各时间点的抑制程度更明显(P〈0.01),比单独MMF各组在各时间点抑制作用增强,(24 h,P〈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X及MMF可能通过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联合给药组作用优于单药,可能从改善血流动力及抗炎角度解释了PTX联合MMF对DN肾脏的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的活力和白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为阐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病中作用与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胎盘蓝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和黏附分子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使内皮细胞的死亡率增加,ICAM-1表达显著上调,但VCAM-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减少高糖诱导的ICAM-1、VCAM-1表达增加,对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和牛磺酸培养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transporter,TauT)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分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牛磺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处理高糖组。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Muller细胞,RT-PCR和免疫细胞荧光双标检测Muller细胞中VEGF和TauT的表达。结果体外25mmol/L高糖培养使Muller细胞VEGF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10mmol/L牛磺酸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VEGF上调表达(P〈O.05);高糖诱导Muller细胞中TauT表达抑制,引起TauT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牛磺酸干预可上调Muller细胞中TauT的表达(P〈0.05),提高细胞内外牛磺酸的转运能力。结论体外高糖培养诱导Muller细胞VEGF表达增加,TauT表达下降。牛磺酸通过降低VEGF表达、提高牛磺酸转运能力达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该实验结果可为牛磺酸用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