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方式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160例,相同麻醉方案诱导后,分为4组(每组40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B1和B2组静吸复合麻醉,B1组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药时间≤25min,B2组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药时间>25min;C组全凭吸入麻醉(术毕间断吸除机械无效腔气体)。记录手术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4组手术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98和0.870,P>0.05)。4组躁动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24,P<0.001),其中B1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08)。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全凭吸入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停止吸入麻药到手术结束时间>25min者躁动发生率低,麻醉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维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吸入麻醉药物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为骨科麻醉患者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四肢创伤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51例和地氟醚组(D组)51例,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 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丙酚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3~7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吸割术的OSAS患儿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与静吸复合麻醉(C)两组,每组20例。T组以瑞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异丙酚2.5 mg/kg及罗库溴胺0.6 mg/kg麻醉诱导插管,维持用瑞芬太尼0.4~0.5μg.kg-1.min-1 异丙酚4~6 mg.kg-1.h-1,手术结束同时停止输注。C组以咪达唑仑0.2 mg/kg、异丙酚2.5 mg/kg及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插管,维持用异丙酚4~6 mg.kg-1.h-1 吸入1.2~1.4MAC七氟醚,手术结束同时停药。EA按五点法评估。结果T组EA平均评分低于C组(P<0.05),EA发生率(25%)明显低于C组(65%,P<0.05)。结论OSAS手术患儿瑞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EA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丙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选择3~7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吸割术的OSAS患儿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与静吸复合麻醉(C)两组,每组20例.T组以瑞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异丙酚2.5 mg/kg及罗库溴胺0.6 mg/kg麻醉诱导插管,维持用瑞芬太尼0.4~0.5 μg·kg-1·min-1+异丙酚4~6 mg·kg-1·h-1,手术结束同时停止输注.C组以咪达唑仑0.2 mg/kg、异丙酚2.5 mg/kg及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插管,维持用异丙酚4~6 mg·kg-1·h-1+吸入1.2~1.4MAC七氟醚,手术结束同时停药.EA按五点法评估.结果 T组EA平均评分低于C组(P<0.05),EA发生率(25%)明显低于C组(65%,P<0.05).结论 OSAS手术患儿瑞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EA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因其诱导迅速、刺激性小、溶解度低与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科的全麻诱导和维持。但是人们发现七氟醚麻醉后伴随着苏醒期躁动的高发生率,在小儿尤为严重。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却不明,目前对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治疗目前大多采用镇痛镇静等方法,并由此结合临床观察进一步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药联合雷米芬太尼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镇痛药用量的差异。方法 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组(P组,n=30),异氟醚+雷米芬太尼组(I组,n=30)和七氟醚+雷米芬太尼组(S组,n=30)。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异氟醚/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观察3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躁动评分(RS)和芬太尼用量的差异。结果 I组较P组或S组术后患者血压、心率、RS和芬太尼用量显著增加。P组与S组术后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或七氟醚较异氟醚更适合与雷米芬太尼联合用于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8.
麻醉苏醒期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躁动,这种现象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院用异丙酚静脉注射消除麻醉苏醒期存在躁动的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吸入七氟醚麻醉后对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8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七氟醚-芬太尼-丙泊酚组(S组, n=34例);异氟醚-芬太尼-丙泊酚组(I组, n=34例)。比较两组患者停止吸入麻醉药后的睁眼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S组睁眼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优于I组(P〈0.05)。结论七氟醚-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麻更适于老年手术患者,具有苏醒快,血液动力学平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剂量芬太尼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术毕前约15min预防性静注芬太尼2μg/kg,Ⅱ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术中持续泵注芬太尼1.5μg/(kg·h)。每组60例,术毕清醒拔管后观察病人躁动的发生率。结果:Ⅱ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在不影响患者苏醒的情况下,术中追加芬太尼1.5μg/(kg·h)能有效地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注帕瑞昔布钠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七氟烷维持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4组,各30例,分别为:低剂量帕瑞昔布钠组(L组)、中剂量帕瑞昔布钠组(M组)、高剂量帕瑞昔布钠组(H组)和对照组(C组)。L、M、H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5mg/kg、帕瑞昔布钠0.75mg/kg、帕瑞昔布钠1 mg/kg(剂量≤40mg)及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面罩吸氧(6L/min)+8%七氟烷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3μg/kg行气管插管;2%~3%七氟烷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毕立即停止吸入。记录术中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以及疼痛和镇静程度,并记录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儿麻醉、手术、拔管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M组和H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而L、M、H组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M组和H组PAED评分均低于L组(P<0.05);与M组比较,H组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疼痛评分(FLACC)及Ramsay评分比较,与C组比较,L、M和H组患儿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均升高(P<0.05~P<0.01);与L组比较,M组和H组T0和T1时点FLACC评分均降低(P<0.05~P<0.01),M组和H组T1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升高(P<0.05~P<0.01);与M组比较,H组各时点FLACC评分及T0与T1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M组(P<0.01);4组患儿头疼、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预注帕瑞昔布钠0.75 mg/kg是临床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体重15~30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为七氟醚吸入诱导,芬太尼2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D组静脉内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并1 μg·kg-1·h-1持续泵入,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C组给予同等容积生理盐水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两组患儿在扁桃体剥离前、后进行两次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术毕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肛栓。术中根据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变化范围为基础值30%以内)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记录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和MAC变化;术后苏醒时间(TA)、拔管时间(TE)。PACU期间,根据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进行躁动评估,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进行疼痛评估;对比患儿呼吸道相关并发症、术后对止痛药物的需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减少[D组5/30(16%)、C组16/30(53%)],苏醒期躁动峰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术中七氟醚的MAC值、术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均降低(P<0.05)。结论 小儿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15例病人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苏醒延迟的原因为麻醉药物作用延长、低氧血症和(或)CO2蓄积、手术前夜有效睡眠时间过短、术中体温过低。处理的方法为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和针对原因处理,并加强术后随访。结论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复杂,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确保老年患者恢复期安全。Ramsay镇静深度评分有利于判断病人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   

14.
评价地佐辛对小儿七氟烷复合麻醉下行唇腭裂修复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海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 =30)和对照组(n =30)。手术结束前15 min 研究组患儿静脉注射地佐辛0.10 mg/k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麻醉监护治疗室(PACU)时改良Aldrete 评分,PACU 滞留时间;同时记录躁动评分(PAED)、改良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术毕6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插管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时患儿生命体征。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七氟醚吸入浓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PAED 评分及m-CHEOPS 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871,p =0.000)。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入PACU 即刻改良Aldrete 评分及PACU 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 和T2 时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对地佐辛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有效抑制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不延长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防治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七氟醚全麻下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用8%七氟醚、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全麻诱导,术中以七氟醚(1~1.5 MAC)维持麻醉。 A组:术前10 min对乙酰氨基酚栓剂20 mg/kg塞肛+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曲马多1 mg/kg;B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曲马多2 mg/kg;C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评分、躁动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而Re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 P<0.05),结论:曲马多1 mg/kg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20 mg/kg用于防治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儿童颌面外科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uesthesiologists,ASA)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氯胺酮组(K组,n=20)和对照组(C组,n=15),2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后经鼻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2%~3%七氟烷吸入维持,K组术毕前10 min静脉推注氯胺酮0.5 mg/kg,C组生理盐水,2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量表评估并记录EA发生率,不良反应和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K组儿童术后EA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P<0.01),但术后不良反应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无差异.结论:氯胺酮能有效减少儿童经七氟烷麻醉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苏醒期EA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静脉麻醉(IA)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EA在起效慢、阻滞不够完善;CSEA组平均动脉压(MAP)低、低血压发生率较高;I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手术,麻醉采用CSEA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对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及重症产妇,可选择IA.  相似文献   

18.
王燕  李海英 《安徽医学》2015,36(11):1378-1380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手术患者140例,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 给予5 mg 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 mL 0.9% NaCl 溶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 进行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于拔管后10 min 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拔管前5 min、拔管时以及拔管后5 min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分别为(1.11±0.13)分、(1.13±0.11)分和(0.44±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分别为(1.82±0.14)分、(2.18±0.30)分及(2.63±0.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后10 min 观察组患者 Bcs 舒适度得分为(2.73±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