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基于调和胃肠法的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MIN6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MIN6胰岛β细胞正常培养后,MTT法测定半夏泻心汤适宜的预处理浓度及时间和TBHP适宜的造模浓度及时间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和对照药预处理细胞12 h后TBHP建立细胞凋亡模型,进行细胞分组,分为模型组(TBHP组)、对照组(control组)、半夏泻心汤不同预处理浓度组(BXXXT组)和对照药(LI组)预处理组。分别采用MTT、Hoechst33342、TUNEL种方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果半夏泻心汤适宜的预处理时间及浓度是0. 25mg/mL、0. 5 mg/mL、1 mg/mL干预12 h; TBHP适宜的造模浓度及时间是400μM干预4 h; 3种方法均提示半夏泻心汤中(P 0. 05)、高剂量(P 0. 05)组均可抑制MIN6细胞的凋亡;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可上调Caspase-3的表达(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抑制TBHP诱导的MIN6胰岛β细胞的凋亡,其可能是通过调节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这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半夏泻心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制,首见于《伤寒论》,主用于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邪气因入,以致寒热互结中州,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痞证。因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实,后世用以治疗痞满的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如金·李东垣用以治疗痞满的中满分消丸,元·危亦林用以治疗胸膈痞满的枳壳桔梗汤,清·吴鞠通用以治疗阳明湿温,痞满呕吐的半夏泻心汤去参草姜枣加枳实生姜方等等,从而形成了半夏泻心汤类方。若加以归纳,大致是:由半夏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防治胃癌前病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丰素娟 《中成药》2000,22(8):576-577
半夏泻心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原书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心下痞满,兼以吐利肠鸣的寒热互结痞证[1]。现代临床也将本方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2]。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半夏泻心汤防治胃癌前病变进行了实验与临床研究。1 实验研究1.1 半夏泻心汤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HP列为人类Ⅰ…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李晓波  奉建芳 《中成药》2004,26(7):528-532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和甘草)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单因素实验,以小檗碱、黄芩苷及总提取固形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甘草酸含量及半夏、人参、干姜薄层层析结果,确定半夏泻心汤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半夏泻心汤的提取工艺为18倍量的70%乙醇溶液经水浴加热回流提取2次,时间分别为2h和1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抗Hp的作用.方法:运用琼脂扩散法、液体稀释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Hp的抗菌作用 结果:在琼脂扩散法中,半夏泻心汤组对Hp抗菌作用优于辛温组和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夏泻心汤组略优于苦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液体稀释法中,半夏泻心汤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15.63mg/mL;辛温组和苦寒组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均分别为62.50 mg/mL、31.25mg/mL.均在实验检测的浓度范围内(1.95 mg/mL ~ 250.00 mg/mL).结论:半夏泻心汤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其中起优势作用的药物以苦寒药为主.  相似文献   

6.
三黄泻心汤及大黄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比较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煎剂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20生药g·kg-1和单味大黄10生药g·kg-1后,经高氯酸沉淀血浆蛋白、乙醚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色谱柱为ShimadzuVP-ODS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2∶18),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45nm,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煎剂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T1/2β(18.26±4.72)h和单味大黄中大黄酸T1/2β(10.69±2.19)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校正后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大黄酸的Cmax/D分别为(0.82±0.06)μg·mL-1和(0.68±0.04)μg·mL-1,AUC/D分别为(9.05±1.49)(μg·mL-1).h和(6.87±1.60)(μg.mL-1).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的Cmax,AUC,T1/2β值均显著大于单味大黄,说明方剂的药味配伍促进了大黄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STZ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组、吗丁啉组(0.03g/kg)、二甲双胍组(1.80g/kg)、半夏泻心汤高(10.20g/kg)、中(5.10g/kg)、低(2.55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动物为空白组,灌胃一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胃肠排空率和肠推进率,胃窦组织c-kit表达情况以及胃动素、sp物质含量。结果:半夏泻心汤浓度在2.5510.20g/kg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具有调控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吗丁啉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给药后鼠重增加,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降低;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肠推进率降低;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c-kit表达增加;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MOT、SP含量增加。结论: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大鼠胃动力的调控作用可能与促进c-kit表达和MOT、SP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组织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8周龄SD大鼠30只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半夏泻心汤组,用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造模2 h后半夏泻心汤组以5 g/kg进行灌胃。24 h后检测血清中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大鼠胰腺和回肠的病理改变,检测p38MAPK、p-p38MAPK及NF-κB在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和半夏泻心汤组分别死了3只和1只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半夏泻心汤组AMY、IL-6、IL-1β和TNF-α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AMY、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假手术组胰腺和回肠未见病理损害,模型组胰腺组织出现明显水肿、出血、脂肪组织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回肠组织绒毛上皮脱落,仅有固有膜,同时伴有水肿炎细胞浸润,胰腺和回肠病理评分较假手术组增加;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后,胰腺和回肠的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也降低;模型组p38MAPK、p-p38MAPK及NF-κB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加;半夏泻心汤组p38MAPK、p-p38MAPK及NF-κB表达较模型组减少,但较假手术组增加(均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通过减少p38MAPK/NF-κB表达从而发挥SAP大鼠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模型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Eotaxin-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EG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半夏泻心汤组、香砂六君子汤组和泼尼松龙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07mL/10g),半夏泻心汤和香砂六君子汤(0.07mL/10g),泼尼松龙(0.1mL/10g),干预20天后处死小鼠,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胃肠组织中Eotaxin-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用药各组的Eotaxin-1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和西药对照组的Eotaxin-1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半夏泻心汤组与香砂六君子汤组的Eotaxin-1mRNA表达水平有差别(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EG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CR3的特定标志物——Eotaxin-1mRNA表达,促使嗜酸粒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发挥对EG的治疗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胰岛素抵抗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4,GLUT4)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etase kinase-3,GSK-3)表达的影响,分析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链脲佐菌素(s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后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连续喂养15天,选择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GB)在11.1~30.0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按照血糖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0g/kg)、半夏泻心汤组(10.20g/kg)、半夏泻心汤组(5.10g/kg)、半夏泻心汤组(2.55g/kg),再按被试因素施加方法连续灌胃7d。实验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h后取材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半夏泻心汤组(2.55~10.20g/kg)与二甲双胍组((1.80g/kg)实验组大鼠GLUT4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5.10~10.20g/kg)与二甲双胍组(1.80g/kg)组大鼠GSK-3明显降低。结论: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胰岛素抵抗时有增加GLUT4的表达、降低GSK-3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去滓再煎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进而明确半夏泻心汤特殊煎服方法——去滓再煎的价值。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去滓再煎组、普通煎煮方法组干预,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大鼠糖脂代谢与模型组比较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程度与半夏泻心汤剂量成正比。半夏泻心汤去滓再煎各组与普通煎煮同浓度各组比较,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效应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通过辛开苦降共调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其煎煮方法去滓再煎对效应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对氟尿嘧啶致腹泻小鼠模型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1)连续6 d,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蒙脱石散1.17 g·kg-1),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2.5,1.25,0.625 g·kg-1),造模前给药2 d,连续给药11 d.观察小鼠每日活动状况、进食量、体重、腹泻变化情况,检测胸腺、脾脏质量,取回肠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ELISA法测定小肠中免疫球蛋白A(IgA)、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化疗后腹泻加重,体重、胸腺及脾脏指数减小,肠道IgA,VIP的含量降低,而IL-15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氟尿嘧啶造成的小鼠体重降低、胸腺、脾脏指数减小,降低腹泻发生率,同时增加肠道IgA,VIP的含量,减少IL-15的含量(P<0.05或P<0.01). 结论: 半夏泻心汤能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可能与其调节肠黏膜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泻心汤类方出自<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治寒热互结,心下痞满,肠鸣下利;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量,加生姜),治水热互结之痞;甘草泻心肠(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治寒热互结偏虚之痞;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治上热下寒之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食管运动角度探讨半夏泻心汤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西沙必利)和半夏泻心汤组(BX)。采用胃-十二指肠混合反流模型;应用多导生理信号记录仪观察离体食管肌条收缩情况;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食管平滑肌收缩调控蛋白基因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的方法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大鼠食管离体肌条收缩幅度增强;调宁蛋白和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增加。结论:半夏泻心汤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调宁蛋白和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进而增加食管平滑肌收缩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MIN6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拉鲁肽组及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25、0.5、1.0mg/ml浓度的半夏泻心汤10μl预预处理12h,利拉鲁肽组加入0.18μg/ml利拉鲁肽注射液10μl处理12h。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利拉鲁肽组和模型组用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孵育4h建立细胞凋亡模型,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叉头转录因子1(FOXO1)、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1(p-FOXO1)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对MIN6细胞凋亡的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及半夏泻心汤中、高剂量组凋亡抑制率均降低(P0.05);各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KT/AKT、p-FOXO1/FOXO1表达明显下调,P27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p-FOXO1/FOXO1外,利拉鲁肽组及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p-AKT/AKT、p-FOXO1/FOXO1表达均明显上调,P27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p-FOXO1/FOXO1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比较,半夏泻心汤中、高剂量组及利拉鲁肽组P27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显著抑制MIN6胰岛β细胞的凋亡而发挥防治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高剂量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从而调节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方方证及其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治疗“痞证”的名方,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补中焦。被历代医家广泛用于脾胃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卓著。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兹就本方方证及其机制的研究,结合个人体会述评如下。 1 方证研究 1.1 仲景原意 本方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54条,原为小柴胡汤误下三种变证之一而设,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可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外,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宜半夏泻心汤”。可见,仲景半夏泻心…  相似文献   

18.
倪青  孟祥  杜立娟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17-1120,1129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灌胃,取血收集含药血清,H2O2处理RIN-m5F细胞建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模型,造模成功后探索半夏泻心汤最佳浓度并随机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浓度。结果 H2O2半数致死浓度为300 mmol/L,半夏泻心汤最佳浓度为10%(P0.01);半夏泻心汤可显著增强胰岛细胞活力,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增加胰岛素分泌(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胃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以细胞细菌不同比例体外共培养48 h,以确定两者的合适比例。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感染细胞。结果:细胞:细菌比例在1∶10以上时,Hp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而且呈量效关系;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能降低细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p抑制细胞增殖,半夏泻心汤能扭转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腺癌SGC-7901形态的影响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把半夏泻心汤拆分为苦降(黄芩:黄连=3:1)、辛开(干姜:半夏=3:4)、补益(人参:甘草=3:3)3个组方,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变化,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其拆方组对凋亡相关基因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显示,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全方组、苦降组(黄芩、黄连)及辛开组(干姜、半夏)作用于SGC-7901胃癌细胞株48小时后均能使细胞密度下降,细胞出现变圆、萎缩、不贴壁的现象;高浓度下的半夏泻心汤全方组,苦降组(黄芩、黄连),辛开组(干姜、半夏)作用于SGC-7901胃癌细胞48h后均能使STAT3、P-STAT3蛋白表达降低,与空白组阳性比例(39.12%,41.12%)相比,均有明显降低(14.45%、13.65%,13.41%、17.32%,21.42%、19.01%),其效果强于低浓度,补益组(人参、甘草)则无效。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及苦降组(黄芩、黄连)、辛开组(干姜、半夏)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变细胞的形态。其抑制细胞生长可能与干预STAT3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