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发作机制、发作类型、出血部位、血肿体积及发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1例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癫痫患者的发病率10.42%。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以脑叶出血后癫痫发生率高,血肿体积越大,癫痫发生率越高。结论颅内大量出血、脑叶出血易致癫痫发作。晚期发作需系统规则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2.
简晓光  徐耀敏  李斌 《江苏医药》2013,39(6):714-7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259例,根据脑出血后2周内是否出现癫痫发作,分为癫痫组(33例)和非癫痫组(22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学表现,分析影响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癫痫家族史、围生期因素、每日饮酒≥100 ml、每日吸烟≥40支、致痫药物史、高血压史、皮层出血、多病灶出血、出血量大、异常脑电图或出现癫痫样波均与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的形成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脑出血后早期出现癫痫样波、出血灶多、每日吸烟量较大、具有癫痫家族史等是影响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后早期出现癫痫样波、出血灶多、每日吸烟量较大、具有癫痫家族史是癫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后癫痫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是引起中老年人癫痫的常见原因。对我院1995年3月~2003年10月住院的脑出血后癫痫进行了临床分析,探讨了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类型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8年10月~2001年12月期间脑出血致癫痫25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病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均经CT或MRI证实。脑出血致癫痫的诊断标准为:凡在首次脑出血后即刻住院期及出院随访期内出现≥2次癫痫发作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5.
扈明侠 《医药导报》2001,20(9):573-57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经CT证实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48例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早期癫痫发作20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发作次数少,迟发癫痫28例,以局部发作多见,发作较频。按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4例,大脑脑叶31例,小脑脑干2例,需坚持服抗癫痫药33例,结论:大脑脑叶出血易继发癫痫,小脑脑干出血继发性癫痫少见,脑出血后早期发作癫痫常通过降低颅内压,注射地西泮可缓解,复发较少,迟发性癫痫易反复发作,需坚持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6.
1 难治性癫痈的定义 癫痫(epilepsy,ep)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国有癫痫病人约600万,其中难治性癫痫占25%,全国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至少有150万例以上.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部分脑出血患者可以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对卒中后癫痫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为进一步探讨脑出血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我们对550例住院确诊的首次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中出现癫痫发作的58例(10.5%)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的神经系统难题.在美国大约有两百万人患有癫痫,并且有占人口总数3%的人可能罹患癫痫[1].近些年来,在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癫痫的发生、发展的细胞学以及分子学机制,我们知道的还不太完整.在本篇概述中,我们通过列举癫痫综合症的范例,来强调一些关于癫痫发生的比较流行的观点,以及关于它们起源机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1997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931例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钙(Ca^2 )、馒(Mg^2 )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患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40例确诊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Ca^2 、Mg^2 含量。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急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a^2 、Mg^2 含量显著减少(P<0.01);有意识障碍患者血清Ca^2 、Mg^2 含量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死士组患者血清Ca^2 、Mg^2 含量亦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清Ca^2 、Mg^2 含量均下降,病情重者Ca^2 、Mg^2 下降明显,提示Ca^2 、Mg^2 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Ca^2 、Mg^2 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长期饮酒肝功能损害等因素亦增加其发生率;部位以丘脑及壳核多见。结论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临床资料完整,检测其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及不同预后中表达的意义。选取同期正常成人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脑出血患者的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轻、中型组,死亡组脑出血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升高,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症状特点及与卒中类型关系。方法对897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发作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脑卒中癫痫发病率为8.7%(78/897),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出血,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最低。早发性癫痫54例(69.2%),治疗效果好;迟发性癫痫24例(30.8%),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癫痫是老年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与卒中性质相关,经正规抗癫痫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从而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降低急性期的病死率.方法选择180例经CT复查的脑出血患者,以年龄、入院时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肿形态、血肿部位、长期大量饮酒、肝功能异常、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180例中35例血肿增大,发生率为19.44%,血肿增大均发生在发病24h内,其中77.14%发生在发病6h内.入院时SBP、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大量饮酒、肝功能异常、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与血肿增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高度重视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的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复查头颅CT,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对照组采用经颞部皮层或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脑内血肿.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的58.33%(χ2=10.13,P〈0.05).结论 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损伤较小,同时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探讨ICH高血糖与炎症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3月至12月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48例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测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检测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天血糖水平。检测入院时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入院当天白细胞计数及血压。结果重度ICH血糖及CRP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入院当天血糖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死亡病例比存活病例具有较高的血糖水平。结论 ICH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高低与病情轻重有关,且可预测30d内死亡率,这可能与其参与局部及全身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120例SAH后C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治疗SAH后CVS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延雷  陈峥 《中国医药》2012,7(5):573-57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对早期血肿增长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12月人院且发病在6h内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头颅CT证实为自发性脑出血,且收缩压持续≥1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220 mm Hg.按住院号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2组,观察组28例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要求在1h内使目标收缩压≤140 mm Hg,并维持此目标值;对照组22例收缩压≥18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30 mm Hg才开始降压治疗.24 h后复查头部CT,依据ABC/2法计算脑实质内血肿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后首次CT检查,观察组的平均血肿体积为(34.1 ±3.1)ml,对照组的平均血肿体积为(33.5 ±3.2)ml,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血肿增长率为7.1%,对照组为36.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将收缩压降到≤140 mm Hg,可减缓24h内血肿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滴注,然后改为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结果:治疗组CVS发生率,CVS持续时间,脑梗死(CI)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疗效显著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