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5 d,研究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在LDL-C和TC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P及血脂水平、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血CRP、TC、LDL-C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0d以及3个月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共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和CRP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血脂水平无变化,CRP水平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CRP和血脂水平,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孟照红 《中原医刊》2007,34(19):42-4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每晚一次口服,于服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及服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剂量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20 mg/d降低TC、LDL-C及TG效果明显优于10 mg/d剂量组。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20 mg/d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 mg/d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且20 mg/d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5.
刘西方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12-16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药20 mg和60 mg,比较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血脂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12个月后,2组患者的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是,治疗3个月后,小剂量组的TC、TG、LDL-C指数与大剂量组相似(P<0.05);12个月后,大剂量组的四项指标更优(P<0.05).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在短期内会收到和较大剂量类似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服用大剂量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不会导致更多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小时内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确诊的ACS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服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组与20mg组,随访1年,观察调脂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2组甘油三酯(TG)则在治疗的第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仅在12个月后方有显著差异(P<0.05)。20mg组的调降脂作用明显优于10mg组(P<0.05)。在住院期间20mg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20mg组AP、HF、心律失常、PTCA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1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调脂,20mgd的阿托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调脂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诊治的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98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方案治疗;标准治疗组(10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用药4周后,强化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4.08±0.82)、(2.49±1.22)mmol/L,标准治疗组为(4.63±0.95)、(2.76±1.01)mmol/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5.93±0.98)、(4.13±1.18)、(5.87±1.05)、(3.86±1.20)mmol/L]降低,且治疗后强化治疗组低于标准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酰甘油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为(1.29±0.35)、(1.44±0.37)mmol/L,标准治疗组HDL-C治疗前后为(1.38±0.39)、(1.40±0.43)mmol/L,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强化组P<0.05),但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强化治疗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6.79 mg/L比2.12 mg/L)(P<0.01)。随访24周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肮缺血发作及脑卒中总发生率强化治疗组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标准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安全性好,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4-44,5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CS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比较效果。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及炎性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 mg/d,每晚1次,两周后改为20 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1次。观察3个月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ACS患者早期强化降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汝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的各个测试点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L-C达标率、T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适当增加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快速改善血清hs CRP水平,提高血脂达标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8周后均调整为20 mg,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心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8周时hs-CRP、TC、LDL-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40 mg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0 mg组有16例发生心血管事件,40 mg组有5例(P<0.05)。40 mg组有2例因肌肉酸痛退出实验,停药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结论:40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杰  孙立勤  于春艳 《浙江医学》2014,(16):1398-140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162例,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40mg/d)、C组(阿托伐他汀80mg/d),各54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 h内和服药后4周、12周采血测定hs- CRP、Hcy、TG、TC、HDL- C、LDL- C。入院后24 h内和服药后12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测定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水平。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TC、LDL- 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B、C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HDL- 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治疗第4周时LDL- C水平降低,第12周时TC、LDL- C水平降低(P<0.05),C组在治疗第4、12周时TC、LDL- C、TG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治疗第12周时HDL- C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3组患者hs- 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与A组比较,B、C组在治疗第4、12周时hs- CRP、Hcy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3组患者ALT、CK、SCr水平均未见明显升高(均P>0.05),与A组治疗后第12周比较,B、C组ALT、CK、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老年ACS患者中,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新蝶呤(N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9例(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d),强化治疗组62例(阿托伐他汀剂量8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1周Npt、MMP-9水平;比较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治疗组1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Np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两组血清Npt、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普通组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pt、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n=41)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8)。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2周内心血管事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胆固醇水平下降较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单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0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d)前和治疗后2、4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s-CRP和MMP-9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周后,仅hs-CRP及MMP-9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TC、LDL-C、hs-CRP及MMP-9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s-CRP、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强化组入院后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PCI术后持续,4周后减量至20 mg/d;常规组入院后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PCI术后持续,4周后仍维持20 mg/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院时和4周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4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Gensini评分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UP)患者,3支病变者明显高于1支、2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S类型、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对其影响最大( P<0.05)。②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总胆固醇( TCH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脂( 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TCH、LDL-C降低更显著,HDL-C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增加与ACS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降低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