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性瘫痪16例临床分析高英1刘红霞2薛涛3张如弼1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1]。这类患儿并不少见,我国发病率约为1.8%~4%[2]。很多患儿终生残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负担,但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我院1998~2003年共收治脑瘫患儿398例,院内外误诊为其他疾病126例,误诊率31.66%。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琴 《广西医学》2004,26(5):702-703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西方国家CP的患病率在2‰~4‰活婴。在我国0~6岁小儿中有CP患儿31万,且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CP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由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侧重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生物力学的不成熟状态,激发患儿神经-肌肉重塑,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研究SET目前在国内外脑性瘫痪康复领域中的原理及研究现状,为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春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09-1010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入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人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息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早期发现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障碍,早期干预,促进康复,作者对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月门诊和住院的68例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商结果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例脑性瘫痪患儿,男50例,女18例,年龄0~1岁32例,1~3岁26例,3~6岁10例。1.2 诊断标准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本文68例小儿脑性瘫痪均符合第1届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标准[2]。1.3 临床表现 痉挛型早期表现为握持反射增强,紧张性颈反射至出生后6个月仍可存在,受累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导致运动受限的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抽搐障碍。CP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对CP患儿的病因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现对我院自2005年3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收治的66例CP患儿病例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汤明丽  吕复莉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运动残疾,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该病患病率为1‰~3‰,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主,占脑瘫患儿的60%~70%[1]。我国1998年"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平均患病率1.86‰[2]。脑瘫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0例疗效观察高建保洪咏菊(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高压氧治疗室西安710033)关键词高压氧脑性瘫痪中图号R742.3小儿脑性瘫痪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脑病变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我们于1991年至1993年共收治由各种原因所致脑瘫患儿40例...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是严重影响儿童运动、发育的一种综合征,通过对252例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护理中有意识的动作训练,并与肢体的功能锻炼相结合,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反复刺激后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使损伤功能得以代偿。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有很大提高,有效率达9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情感化视域下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模式。方法:选取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2022年1月收治的34例患儿列为对照组,将2022年2—7月收治的34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情感化视域下认知功能障碍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智力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评估系统(CAS)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化视域下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模式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升运动功能和智力功能,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CP)患儿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性瘫痪患儿63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价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运动发育.对受试儿童进行头颅MRI检查,正中矢状位测量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分析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评分存在正相关性,其中粗大运动及适应能力相关明显.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胼胝体的发育受影响,患儿临床症状越重,胼胝体面积越小,经头颅MRI对其检测可评估脑性瘫痪病情的轻重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此病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将会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甚至造成终身残疾。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护理,患儿是能够康复的。我院门诊自1982年~1999年共诊治小儿脑瘫717例。现将资料完整的290例坚持磁疗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体会及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是指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期未成熟脑发育缺陷和或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持久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随感觉、知觉、认知、语言、行为和智力障碍以及癫痫等,是一组临床综合病症[1-2]。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生院内感染,将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3例脑性瘫痪患儿中合并癫痫的25例从临床发作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3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26.8%,癫痫在1岁之前发病17例(68%),癫痫发作类型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11例(44%),肌阵挛发作6例(24%),部分性发作5例(20%),合并用药治疗20例(80%),13例(52%)癫痫发作控制,痉挛型脑瘫19例(76%)。结论癫痫是脑性瘫痪常见的合并症,发病年龄低,主要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癫痫发作不易控制,治疗大多需要多药联用。痉挛型脑性瘫痪较易合并癫痫。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Pals,CP),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永久性(可变化)脑损伤所致的大脑功能不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家庭、社会的关系,它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病患之一。目前发病率,发达国家为2‰~3‰,我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我院于2008年被连云港市残联列为0~6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一年来我们对20例住院的小儿脑瘫儿童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现将临床训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能发育和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方法将66例患有中重度缺氧缺血的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36例)和常规育儿组(30例),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由其家长对其进行认知、语言、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并重点进行按摩等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常规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结果两组在性别、母亲文化、环境条件及体格发育方面无明显区别,1.5岁智能测试结果显示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比常规育儿组平均高,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有脑性瘫痪3例(8.33%),对照组9例(30%),干预组脑性瘫痪轻度2例,中度1例,而常规组中轻度3例,中度6例。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其智能低下以及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应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和一过性运动障碍,以及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1].其临床表现以发育迟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而且常常并发癫痫、语言障碍、智能和感觉障碍等各种各样中枢性疾病.小儿脑性瘫痪是当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2],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瘫患儿的病因分析是进行脑瘫防治研究的先决条件.笔者将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眼功能障碍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鹦 《海南医学》2002,13(3):8-9
目的:对脑性瘫痪患儿眼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112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眼位,眼底,部位进行视力检查。结果:斜视发生率为40.2%,弱视发生率为16.9%,眼球震颤16.9,视神经萎缩7.1%,结论:眼功能障碍的康复是脑性瘫痪患儿全面康复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