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蒋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10-110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因各种原因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性休克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主张感染性休克治疗可尽早予纳洛酮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感染性休克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近2/3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常是一个或多个重要器官进行性衰竭。故感染性休克应以预防为主要目的。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笔者对9例感染性休克诱发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善应  倪剑 《四川医学》2007,28(3):301-302
目的观察输血在救治小儿感染性休克中的独特作用。方法对123例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进行随机分组,输血组68例、非输血组55例。非输血组在一般手术清除原发病灶,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抗生素、强心利尿治疗基础上,仅利用静脉滴注林格液、中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输血组采用上述治疗措施外加输新鲜全血100~400ral不等。结果输血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成功率82、35%,非输血组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成功率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是外科感染性休克中较常见的凶险的类型,病死率较高,及时的诊治及恰当的方法.对于提高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对于确诊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我们主张加输新鲜血的方法增强患者抗休克的能力,并提高救治小儿外科感染性休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内主要致死病种之一,是当前危重病医学面临的棘手问题。心肌功能障碍在感染性休克中很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本研究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8~67岁,平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体会乐都县人民医院王冬芬,黄秀忠抢救感染性休克在基层医疗单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在常规应用西药的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用中药加味生脉散救治感染性休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感染性休克属于中医急诊的厥...  相似文献   

6.
休克性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附13例临床分析)西安煤机厂医院王体如休克性肺炎是感染性休克中一种常见类型,现结合有关资料就其诊断及治疗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一、诊断休克性肺炎诊断一般无困难,但有时易与中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及其它感染性休克相混淆。...  相似文献   

7.
外科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现代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感染属于常见的是外科护理问题,部分病例还会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致使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加大,而且死亡率也大为增加,因此外科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护理难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身感染概念得到更新。全身感染能够更早界定,同时对感染性休克也有更新的认识。这为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关于外科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以下3个关键环节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对休克患者进行诊断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晚期病死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皙  段美丽 《医学综述》2011,17(23):3672-3673
目的探讨心源性、感染性及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纠正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140例休克患者根据休克的原因,分为心源性休克组、感染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对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休克患者中有47.9%(67/140)存在高淀粉酶血症现象。三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性休克组发生率最高。结论心源性、感染性及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纠正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原发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纳洛酮治疗顽固性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我院2001年11月年至2006年12月共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28例,其中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15例,如何能够及早逆转休克、降低病死率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对8例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及时使用纳洛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很高,80年代中期之前,成年人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在50%以上。近年来虽然对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更加深入,治疗手段更为先进,但由于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在不断增加,而且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还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故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有增无减,病死率仍在50%左右。我科自2001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43例,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并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作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休克纠正后停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每2 h评价1次,比较休克纠正时间、不同时间SB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轻度、中重度、全部休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轻、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对于轻度或中重度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黄伊明 《华夏医学》2005,18(5):762-763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微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不全的危重症。感染性休克发生机制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大,病死率高。我科2003~2004年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均抢救成功,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每年有数百万人患此病,死亡率>25%,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感染性休克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广泛使用,但其使用人群,使用时间、剂量、疗程一直存在争议.文章总结对激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使用体会.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危重症,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在其病理过程中,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起着重要作用,而盐酸纳洛酮可有效地拮抗这类物质介导的毒性效应。我院应用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4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知 《吉林医学》2011,(3):545-546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探讨感染性休克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7例感染性休克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气分析、血培养等资料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抢救成功率与来就诊的时间密切相关。分析27例患儿资料,有9例患儿入院时处于感染性休克的状态,18例入院后发生感染性休克,8例在现场和转运过程中进行了急救,6例患者现场行气管插管、给氧。经过治疗,24例新生儿痊愈,2例放弃治疗,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因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为儿科的急危重症,其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地抗休克治疗,给予药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MB)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MB对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选择抗休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内毒素静脉注入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大鼠模型,输注0.9%氯化钠溶液后,MB15mg/kg15min内静脉注入,经监护仪测定基础、休克和MB注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MB的注入明显增加感染性休克大鼠的MAP和HR(P〈0.05)。MAP和HR的增加以注入MB90min后最为明显。结论:MB注入可改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王青乐 《青海医药杂志》1995,25(6):I003-I004
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与预后的探讨青海省人民医院王青乐本文对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甲状腺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衰竭组血T_3明显降低,对照组血、有所降低。两组血T_3值均升高,血T_4亦均有所降低,血TSH无显...  相似文献   

19.
用肠穿孔和腹腔注入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方法复制幼猪腹膜炎所致感染性休克模型。观察休克晚期的肺组织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然而,感染性休克仍是世界范围内的治疗难题,脓毒症的病死率仍很高。我国中草药提取物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细胞和降低血乳酸浓度等作用,能降低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