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X线表现在分析便秘原因中的应用。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试验,再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异常者35例,排粪造影异常者86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86例。结论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舍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与正常人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及55例正常人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分别在静坐、力排时对肛直角、肛上距、肠耻距、直肠骶前间隙、直肠前突深度进行测量,并观察直肠黏膜相及有无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结果:便秘患者组异常表现出现率高于正常人组,经统计学分析,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内脏下垂、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有显著性(P〈0.05),而轻、中度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9例便秘患者组中,盆底痉挛综合征出现率男组(15/29)高于女组(11/80),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出现率男组(2/29)低于女组(44/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排粪造影异常表现也可在正常人中显示,盆底痉挛综合征可能是男性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可能是女性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单独出现,特别是程度较轻时,并不能导致便秘。  相似文献   

3.
仿真排粪造影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仿真排粪造影检查法对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48例便秘患者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9例有异常表现;183例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症共存。结论:便秘患者大多数有出口梗阻型便秘存在;仿真排粪造影检查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冉勇  李林霞 《海南医学》2007,18(7):23-23,72
目的 评价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结果 结肠运输异常23例,出口梗阻者124例.其中直肠前突84例,会阴下降66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和/或直肠内套叠5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9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内脏下垂7例. 结论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便秘患者做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结果结肠运输异常者59例,出口梗阻者72例,两者均存在者45例。结论由于结肠运输异常和出口梗阻常合并存在且相互作用,所以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检查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别功能性梗阻与结肠运输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便秘患者用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患者静坐、提肛及力排时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骶直距及肛管长度。结果:数字胃肠机获取图像优良,相关解剖结构及标志点显示清晰,测量准确。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口梗阻,表现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粘膜内套叠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常为多种功能性疾病并存。结论: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可准确显示肛管直肠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仿真排粪造影技术是对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的最简易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更好的对肛门、直肠和肛门括约肌做静动态观察.我科从2005年8月~2007年9月对134例便秘患者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134例,其中男26例,女108例,经产妇86例.  相似文献   

10.
<正>出口梗阻型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起出口梗阻的原因很多,其中盆底内疝就是排粪障碍的重要原因。盆底内疝分为:乙状结肠疝、小肠疝及混合型疝,多为女性,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窝或膀胱直肠窝疝入盆腔,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造成出口梗阻、排便困难。目前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内疝和肠下垂的可靠方法,它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也能发现其他的异常征象。现将我院近年开展排粪造影以来发现的盆底内疝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在便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有异常X线表现,仅3例未见异常,其中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63例,会阴下降1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例,内脏下垂11例(其中2例横结肠下垂),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4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50例。结论: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对便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滕君  仇玕 《中外医疗》2010,29(4):25-25,27
目的应用排粪造影方法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造影分析;以期提高对排便困难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数字胃肠机对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50例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使用卢氏标准进行测量。结果直肠前突患者2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8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5例,内脏下垂及肠疝3例,肛管息肉2例。结论排粪造影方法目前是便秘患者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其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优于传统的钡灌肠、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李光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4-925
排粪造影能对直肠肛门部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特别是功能性病变所致的长期顽固性便秘作出明确诊断”。我院自2003年4月-2007年10月间,对36例顽固性便秘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共检出直肠前突3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5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乙状结肠疝2例,会阴下降1例。通过对以上疾病的总结,我们认为对顽固性便秘(出口梗阻型)的诊断,排粪造影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74-174
目的:分析便秘的病因并评价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便秘患者作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结果:结肠异常运输46例,出口梗阻96例,两者均存在者42例。讨论:由于出口梗阻与结肠无力常合并相互作用,作者强调: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合应用将有助于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检查在出口性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出口性便秘患者,经肛门注入200 mL~300mL硫酸钡糊.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65例病例中,直肠前突48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5例,直肠内脱垂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乙状结肠冗长3例.结论:排粪造影为诊断出口性便秘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姜新 《实用医技》2008,15(2):174-174
目的:分析便秘的病因并评价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便秘患者作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结果:结肠异常运输46例,出口梗阻96例,两者均存在者42例。讨论:由于出口梗阻与结肠无力常合并相互作用,作者强调: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合应用将有助于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20-1521
目的:通过排粪造影探讨盆底弛缓型便秘患者直肠前突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74例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女性患者的排粪造影表现分类统计。结果:盆底弛缓型便秘872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123例,排粪造影表现正常79例。会阴下降、直肠远端内套、直肠前突在盆底弛缓型便秘中占比居前三位。结论:直肠前突继发于会阴下降,常与直肠远端内套伴发,是排便动力学紊乱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秦兵芬  陈俊  马丽明 《华夏医学》2008,21(1):115-117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方便、有诊断价值、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方法。方法:对50例经排粪造影诊断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用改进的球囊逼出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结果:50例中测试结果阳性的27例均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单纯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阳性率(95.85%)明显高于合并其他出口梗阻疾病患者(50.00%)。结论: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有辅助诊断意义,对区别出口梗阻类型有参考价值,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加大球囊注水量及加用拉力的改进方法,可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23-425
目的:观察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行便秘检查的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在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行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排粪造影表现和钡灌肠造影表现,分析正常与异常排粪造影的特征。结果:钡灌肠造影正常57例,横结肠下垂22例,结肠冗长64例,脾曲综合征43例。排粪造影表现正常7例,会阴下降64例,内脏下垂32例,盆底疝18例,骶直分离6例,直肠前突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5例,直肠内全层套叠26例,直肠外脱垂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例。结论: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进行结肠钡观察和仿真排粪造影能够清晰显示结肠形态,为寻找导致便秘的病因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162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联合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术后2周治愈率100%;术后17 ~41个月随访114例,复查排粪造影110例未发现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内脱垂征象,4例复发.提示PPH治疗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