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王海霞  朱美意 《农垦医学》2011,33(4):349-350
目的:研究动态条件下层流手术室空气细菌数量及分布.方法:采用沉降菌法对各级层流手术间不同手术过程中进行空气检测,细菌采样,并对人员流动及手术室门开关计数.结果:层流手术室术中各时间段平均人员流动数与空气细菌含量具有相关性,手术室门开关与人员流动次数增加时空气微生物可超过国家规定的普通手术室空气静态标准.结论:加强对层流...  相似文献   

2.
层流手术室不同状态下空气细菌学的对比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级别层流手术室空气的细菌进行采样,经培养后测定菌落数。结果:手术开始后30min及2h时术中控制开门次数和人员流动数与未控制组相比,空气中菌落数均有明显差异,经控制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明显减少(P<0.001);且手术开始后2h时空气菌落数均比手术开始后30min时低(P<0.05)。认为手术人员对层流手术室的学习和认识亟待提高,防止其他手术间人员随意进出,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清洁的洗手衣裤,以减少对术中空气的污染,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了解并评价层流手术室动静态空气的细菌监测结果对照。采用9 cm平板暴露30 min,分别对百级手术间采样5个点和千级手术间采样4个点,在净化系统开启30 min,手术患者入室前的静态下和手术开始后30 min的动态进行采样,在手术种类、参加手术人数大致相同的动态下,2007年7-9月连续3个月15次空气监测采样计数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层流手术室可有效保证术中环境的洁净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空气洁净技术在手术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洁净手术室的建设非常迅速,其在实际运用中也证实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能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1].然而,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密度不仅取决于手术室的净化效果也取决于手术室的日常管理,其与人员因素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2-3].为了进一步明确围术期人员因素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本研究随机抽取2008年8~12月在百级层流手术间开展的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手术60例进行4个时间段的空气采样,探讨围术期不同时间段人员流动次数与空气含菌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层流手术室存在潜在的感染因素所采取的防护。方法:随机选择50例,手术时间小于2h,入室人数少于6人的为Ⅰ组;50例手术时间小于4h的,入室人数少于9人的为Ⅱ组。采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采样,其采样时间分别为0、30、60、90、120、150、180、210min。结果:因手术时间长短、入室人数不等,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即CFU/m3完全不同。结论:手术开始时因入室人数多少,手术室门开关时间的不定,手术器械包的开启等,直接影响层流手术室的无菌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检测结果,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方法 采用9 cm平板暴露采样30 min监测手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细菌菌落数较高,但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手术期间细菌菌落数符合Ⅰ类手术区域的标准.结论 层流洁净手术室与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更具优越性,加之手术室科学管理,可保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开关门次数、手术人数与空气洁净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01~04的21例不同手术,均在万级层流手术间,记录手术期间的手术人数与开关门次数,采用平板暴露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洁净手术室万级手术间手术过程中进行空气监测,细菌采样,监测手术人数及开关门次数对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手术间人数,大于10人组与小于10人组比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间总开门次数,大于50次组与小于50次组比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万级手术间手术人数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没有影响;手术室总开门次数大于50次,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洁净手术室管理中人员流动控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员流动控制在洁净手术室改善空气质量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分别对我院3间万级洁净手术室进行30次静态采样和动态采样。分析空气质量是否达标。结果:静态采样细菌总数为2.1~9.6 cfu/m3之间,空气质量均达标。动态采样空气含菌量在45.6~142.6 cfu/m3之间,也达标。但空气含菌量和各个时间段内人员流动数呈正相关(r=0.712,t=5.442,P=0.027)。回归方程为Y=5.223X-11.241 6(其中Y为空气含菌量,X为人员进出数)。没有发现人员流动次数和切口愈合方式的关系(F=1.046,P=0.013)。结论:人员的频繁流动也可能使洁净手术室空气含菌量超标。因此洁净手术室也应当适当控制人员频繁流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污染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1间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进行采样并检测。结果:周边区空气中的自然菌数为(0.35±0.01)cfu/30min/平板明显高于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空气中的自然菌数(0.12±0.02)cfu/30min/平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导致洁净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空气细菌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人员的频繁活动以及人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功能杀菌机对无层流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与静态消毒的效果。方法:使用多功能杀菌机分别采用动态、静态两种方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并进行动态监测与效果比较。结果:动态消毒法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在手术过程中一直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静态法在术前无人员的情况下菌落数控制在低水平,但随着手术的进行及人员的流动而迅速持续增加,术中空气污染严重。动态消毒法效果明显优于静态法(P<0.01)。结论:持续动态空气消毒可保证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数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系统对手术室内层流的风速、风向及空气中菌落总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12月在垂直层流手术室内进行手术的76例模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温层流组和层流组两组,每组38例。应用三维超声风速仪测量两组手术室内层流开启30 min后和空气采样结束后手术床周围63个点位层流的风速及风向变化;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60、90、120 min进行空气采样并分析两组层流手术室内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变化。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层流的风向均为向下,两组层流开启后30 min的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气采样结束后保温层流组的风速小于层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得出两组非头部区域的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保温层流组头部区域的风速小于层流组(P <0.05)。两组内空气中菌落总数随手术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两组间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30、60、90、120 min时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充气式保温系统设置为38 ℃时虽对手术室内层流的风速有一定影响但对层流的风向及空气中菌落总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层流手术室的空气细菌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特别洁净(Ⅰ级)手术室空气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层流手术室的空气细菌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监测期间层流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空气细菌浓度静态监测结果全部合格。层流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T1~T7监测值均显著高于T0值(均P<0.05);T0~T7任何时段,7~9人组空气细菌浓度监测值均明显高于<6人组,(P<0.05)。结论从硬件系统和流程方面提出应对方案,以预防发生空气细菌浓度超标事件,保证手术质量并防止手术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找出层流空气中浮游菌超标的原因,为预防医院感染和正确管理维护手术室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采用尘埃粒子计数仪和浮游菌采样器依照《医疗机构技术消毒规范》在手术间布设14个采样地点,11个时间点,每点采样次数3次,连续检测200台次手术,对手术间手术区和周边区不同时段和地点的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和浮游菌数进行动态监测、总结、分析。结果:在空态状况下尘埃和浮游菌完全达标;手术运行过程中开台时迅速上升,开台后30 min持续增高,45 min后逐渐回稳,维持到60 min,到手术快要结束前30 min迅速拉升直至手术结束时达最高峰,在对手术间物体表面、回风口滤网与清洁消毒维护后15 min逐渐回复,30 min恢复正常。结论:在洁净环境参数稳定的情况下,净化主体过滤器本身不具备杀菌功能,以及手术动态运行过程中人流、物流、操作活动增加导致空气中尘埃粒子和浮游菌浓度超过滤器单位时间内有效滤除率,是导致尘埃粒子和浮游菌动态情况下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储杰 《中国医疗设备》2013,(10):67-68,5
层流手术室的广泛应用,使得空气净化机组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我院通过对温度、湿度、静压差、尘埃粒子的日常测定及跟踪,评估空气净化机组的工作状态,特别注意在监测中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对手术室空气净化机组的管理,保证了手术室环境各项参数指标符合层流手术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洁净层流手术室污染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层流手术室的污染来源,采取有效监控措施。方法:按医院内感染一监控与管理中规定的方法,对污染源的同一部位分手术后、常规消毒后及强化消毒措施后进行微物生学监测。结果:手术后的床垫、体位垫子、踏脚凳、拖布污染较严重,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及手术室推车、洗器械水池均有不同程度污染。常规消毒后杀菌率分别在43%-66%左右,而强化消毒措施后杀菌率分别为83%-93%左右。结论:不能过分依赖层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系统,对于污染源手术后应立即用1:200“84”消毒液擦拭,再用紫外线距离被消毒物品30厘米左右照射30分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效果监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有人状态下使用医用消毒净化机的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手术前1 h开机,多次间断的消毒方法;用平板自然尘降法,选择消毒前(7 am)和消毒后15 min、2 h(9 am)、3 h(10 am)、4 h(11am)连续3 d采样观察,根据平板上细菌菌落数计算空气中细菌总数。结果使用医用空气消毒净化机可将室内空气中细菌菌落数降至<58.3 CFU/m3;手术开始的1 h内人员活动频繁,空气中细菌菌落数<83.9 CFU/m3;随着动态消毒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控制在<150.7 CFU/m3;自然菌平均消亡率86.16%。结论医用空气消毒净化机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连续使用,持续除菌,可使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明显下降,并解决了传统静态消毒方式中人员不能在场的矛盾;限制室内人员数量和走动可以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手术间内适宜的微小气候可以提高动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医院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探讨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依据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空气净化流程、空气过滤装置原理的掌握与应用,对层流手术室的使用、感染管理制订了10项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层流手术室使用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本达到空气洁净工程技术装备的使用要求,保证了空气净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层流Ⅱ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法、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对接台手术间空气消毒的静态监测及效果比较,且三组均在彻底清扫手术间后开始消毒。结果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间隔时间的前提下,三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均有显著灭菌效果,且都小于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室空气细菌量≤200cfu/m^3,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消毒机的灭菌效果最佳,细菌杀灭率〉(98.87±0.64)%;紫外线照射细菌杀灭率〉(93.11±1.76)%;过氧乙酸喷雾法杀灭率〉(89.44±0.67)%,但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等有很强刺激。结论基层医院可以使用适当品牌的空气消毒机为无层流Ⅱ类手术室提供有效的空气消毒,且消毒效果强于其他空气消毒方式,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手术室的最佳空气消毒方法。方法:对我院一间普通手术室采用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对二三种方法的消毒效果、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结果及各细菌检出率与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室空气消毒30min后,动态消毒机法空气培养监测无菌率为61.11%,显著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的无菌率(32.43%)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无菌率(36.84%),P〈0.05;动态消毒机法消毒后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0%,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P〉0.05):各种细菌检出率和构成比也均低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结论:动态消毒机法克服了传统静态消毒方式的缺点,杀菌作用强,效果好,优于其他传统消毒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手术室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紫外线灯照射和动态空气净化器两种方法对心脏导管室接台手术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导管室空气进行消毒,在导管室第一台手术消毒前、后,连台手开始前,连台手术开始后30min、60 min、120 min分别进行采样和细菌计数.结果两种方法对手术前心脏导管室空气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杀灭率均在80%以上.连台手术开始后30 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台手术开始60 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连台手术开始120 min,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应用动态空气净化器对导管室空气消毒效果好,以缩短手术间隔时间,是心脏导管室空气消毒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