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了45例分别施行过常规 DSA和旋转DSA的脑动脉瘤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8-67岁,平均42.6岁。常规DSA 为正位及侧位影像,旋转DSA 360°旋转采集图像。结果旋转DSA对45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且均能在适当的角度,清晰显示瘤体颈部的结构,开口大小和方向,准确的把血管弯折与动脉瘤鉴别开来。常规DSA 检查发现40例动脉瘤。其中15/40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19/40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结论旋转DSA对颅内动脉瘤病变显示极佳,可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平板数字减影机,对20例高度疑似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检查,并都使用旋转DSA技术检查.结果 20例患者检查出15个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对其中的12例脑动脉瘤在本院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后也都使用旋转DSA技术检查,结果显示栓塞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旋转DSA技术检查,能清晰的、直观的、立体的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部位、载瘤动脉的走向及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是常规DSA检查的有力补充.对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旋转DSA技术检查还能清晰显示血管内栓塞材料(微弹簧圈、支架、球囊)栓塞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旋转DSA结合Automap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搜集本院2004-01-2006-03经CT和(或)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作脑血管造影的患者43例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SA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技巧及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普通DSA及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6例,充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的各种技巧,使载瘤动脉、动脉瘤颈显示满意,根据诊断结果和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结果 146例患者共发现183个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栓塞、手术夹闭、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合适的三维重建技巧使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探讨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原因之一。常规正、侧位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往往不易显示瘤颈、体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甚至造影结果呈阴性。利用旋转DSA技术,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资料。近1a,笔者用GE公司的LCV+型数字减影机为18例疑有脑动脉瘤的病人做了造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DSA)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西门子Angiostar Plus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56例患者进行正、侧位造影和对其中38例进行BDSA检查,研究RDSA的技术参数及应用价值。结果56例中,18例常规DSA能清楚显示,其余38例在常规DSA基础上加RDS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结论R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治疗及复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旋转DSA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对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旋转DSA减影及脑动脉三维重建技术观测脑动脉瘤的瘤颈、瘤体等详细情况并进行准确测量给介入治疗提供详细的数据.结果 32例脑动脉瘤患者旋转DSA减影和三维重建对瘤体、瘤颈等的显示比普通正、侧、斜位数字减影更加清晰,为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结论 旋转DSA三维重建对脑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显示更加清晰,给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岛津1 250 mA CCD数字减影C臂X光机系统,对3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常规正侧位造影检查和旋转DSA检查,比较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35例疑似患者中,经旋转DSA技术检出32例,且清晰显示瘤颈及载瘤血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常规DSA检出27例,其中有9例动脉瘤的载瘤血管动脉与周围血管显示不清,6例瘤颈显示不清.结论:旋转DS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及载瘤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DSA相比的优势。方法:1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常规DSA和3DDSA血管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异同。结果:DSA检查出184个动脉瘤,常规DSA一般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3DDSA显示动脉瘤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3DDSA血管重建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三维重建(3D)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对1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二维(2D)和三维(3D)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2D和3D的影像学结果。结果:112例患者经2D和3D检查,确定72例共74个颅内动脉瘤,2D检查假阴性3例,假阳性2例,8例瘤颈显露不清,4例经3D证实为宽颈动脉瘤。结论:3D提高了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对动脉瘤的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32例38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栓塞治疗提高了可靠保障,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 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拟诊颅内动脉瘤病例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的显示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中,经RDSA检出52例57个动脉瘤,与常规DSA相比,RDSA能更准确地显示动脉瘤形态、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微小或复杂动脉瘤的诊断亦明显优于常规DSA.结论:RDSA能更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薛玉富  罗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42-3044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DSA)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3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对其中27例进行RDSA检查,研究RDSA的技术参数及应用价值。结果:43例中,16例常规DSA能清楚显示,其余27例在常规DSA基础上加RDS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结论:常规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必要检查方法,RDSA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治疗及复查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奇华  曾勇明 《重庆医学》2012,41(9):890-891,89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导航技术,评价8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DSA三维导航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旋转DSA,在三维导航技术引导下,84例完成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2例定位失败,未完成治疗,成功率为97.67%。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辐射剂量,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杂交手术平台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并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7例(共23个动脉瘤),同时比较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2D-DSA)、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17例病理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D-DSA共检出16例,1例微小血泡样宽颈动脉瘤因病灶太小漏诊,准确率为94.12%,3D-DSA全部检出,准确率达100.0%,但两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310)。15例宽颈动脉瘤术中达到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颈内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栓塞治疗后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16例恢复工作,1例呈迁延性昏迷状态(治疗3个月)。复查DSA16例动脉瘤消失,1例疏松填塞的巨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瘤腔仍有血流灌注,但动脉瘤未增大。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髙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有效防止再出血,提髙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期间应用DSA技术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并对预后做出可靠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14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7个,13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4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1、T1W1检出15个。结论:MRA结合MRI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DSA下电凝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接受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或DSA下电凝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Raymond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复发及残留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常规介入基础上使用电凝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