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并对冠脉造影表现与年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冠脉造影价值和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并观察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改变情况。结果: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有阳性改变者74例(61.7%),受累靶血管145支,其中前降支62支(42.8%),回旋支35支(24.1%),右冠42支(29.0%),重度以上狭窄124支(85.5%)。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多支病变狭窄的发生率较中青年人明显增加。心肌梗塞组(A组)阳性率90.0%,心绞痛组(B组)67.6%,胸痛 心电图缺血组(C组)16.7%,狭窄血管经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老年患者有典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狭窄一般较为严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钴合金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钴合金裸支架治疗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单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81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钴合金裸支架;12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观察术后疗效、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置入支架的成功率、住院期间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率及12个月随访MACE发生率、再狭窄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合金裸支架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心绞痛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预扩张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结果:33例病人置入37枚支架,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小于5%,随访1个月-11个月,无心绞痛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近期效果满意,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64例中,有172支靶血管置入支架,59例患者的63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3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间短、脂蛋白(Lp)(a)浓度高、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重、参照血管直径和支架直径小、靶血管病变长度长(P值均<0.05)。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再狭窄率显著高于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与再狭窄呈负相关(OR值分别=0.70、0.26);而术后残余狭窄、病变血管长度与再狭窄呈正相关(OR值分别=1.19、1.4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内。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重、小血管病变、长病变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尽量减少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残余狭窄是减少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史斌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197-19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V300型小C臂X线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48例冠心病患者共发现52支冠状动脉病变,共置入支架59只,其中1例因多支病变置入5只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段血管通畅良好,无残余狭窄。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心绞痛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在县市一级医院开展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42例48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置入48个支架。其中左前降支31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状动脉8支。结果 42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本组无死亡,术后低血压反应3例。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值得在县市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简单支架技术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我院共完成38例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其中28例采用对吻球囊技术对主支和边支预扩张,仅主支内植入支架为简单支架术A组;10例采用“T型”或“Y型”支架技术,分别在边支和主支均植入支架为复杂支架术B组,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搭桥,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患之间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血管特征无显著差异,A组主支成功率为100%,边支成功率为89.3%(25/28例)3例边支因残余狭窄>50%,随即植入支架获得成功:B组支架成功率为100%,3例因边支在球囊扩张后残后余狭窄轻,主支植入支架后边支残余狭窄<50%,未植入支架,随访期间A组再发心绞痛5例(5/28,17.85),B组再发绞痛2例(2/7,28.6%),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复杂支架技术在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面并不优于简单支架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经验。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33例患,男24例,女9例,年龄38-77岁,平均62.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有心肌缺血及不同程度心绞痛。术前3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单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3例(其中3支病变3例)。病变长度1.2cm-3.8cm,狭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偏心性、部分有索条状钙化、血栓及溃疡形成。狭窄程度为85%-10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急诊做冠状动脉造影都显示左前降支闭塞。植入支架前1-2d患口服抵克力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术中肝素化,胺PTCA和支架手术程序进行操作。结果:33例37支冠状动脉病变植入49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21只,右冠状动脉4只,左回旋支12只。33例全部一次植入成功,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植入支架后,病情转危为安。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也能安全地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76例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完整的女性冠心病病人为研究组,及同期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0例男性冠心病病人为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部位、狭窄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55岁者多,住院天数长,典型心绞痛及缺血心电图较男性少,糖尿病、心力衰竭明显高于男性,而家族史及血脂紊乱两组无差异。女性病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明显低于男性,多支病变高于男性组,受累血管以左前降支最为多见。女性病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高于男性。结论:女性病人发病年龄晚,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重,临床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七个月来ICS应用情况,经临床随访,观察ICS置入术后再狭窄。结果1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ICS置入术,13枚支架置入13支病变的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占30.7%,左回旋支占7.69%,右冠状动脉占61.54%。手术成功率100%,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8.7±8.6%降至10.7±8.3%(P<0.01%),平均最小血管直径由0.41±0.26mm增至2.87±0.21mm(P<0.01),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临床随访4个月,无再狭窄表现。结论ICS置入可以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和随访冠脉造影的病例1012例,按随访结果分为支架再狭窄线338例,无再狭窄组674例,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变特征及手术操作相关参数。结果:再狭窄危险性增高的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复杂病变(B2/C),慢性阻塞性病变,再狭窄病变,长病变,小血管病变,重度狭窄病变和长段支架置入,其相对应的比数比(Odds Ratio)分别为1.42,1.21,1.39,1.84,1.35,1.76,1.92,1.22,1.82,置入Multilink支架相对于Palmaz-Schatz,Wiktor,NIR,S670,Bestent支架再狭窄的危险性减少(OR为0.85),结论: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特征选择冠脉内支架置入的适应征和适当类型的支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PTCA及置入支架后24支闭塞血管18支被开通,血管病变开通成功率72.0%,病例成功率78.3%(18/23),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成功率92.3%,明显高于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54.5%(P〈0.01)。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TCA及置入支架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血管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康玉民  刘绍妍 《海南医学》2002,13(11):89-89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60.5岁)。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1例,自发型8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投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5级:I组≤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99%,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LM、LAD、LCX、RCA。结果: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1支病变(9/12),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恶性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2、3支病变(17/21、23/27),且以B、C型病变为多,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1支病变为主(6/8),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I、Ⅱ级病变者占62.5%(5/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占80.9%(55/68),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85.5%(47/55),其次为LCX,占57.4%(39/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1%(32/39),RCA占51.5%(35/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9%(29/35),LM病变占5.9%(4/68)。结论:UAP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不同临床类型UAP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初发劳累型及自发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为多,恶化劳累型及梗塞后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多,根据其特点临床可采取药物、PTCA+支架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多层螺旋CT时代冠状动脉造影人群比例。方法选自2007-02~2009-07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1 027例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385例,平均年龄(58.31±10.0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不诊断冠心病,任何一支狭窄≥50%者诊断冠心病;病变狭窄≥70%,而病变及临床情况适合支架植入者,方可置入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建议依据指南推荐。结果 1 0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83例(17.82%)患者正常;844例(82.18%)患者诊断冠心病,其中273例(26.58%)不需支架置入(包括支架置入后随访性冠状动脉造影),315例(30.67%)置入支架,218例(21.23%)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3.7%)行支架置入未成功或适合介入治疗但因其他原因未进行治疗者。结论多层螺旋CT有助于避免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提高造影患者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31例病人,男27例,女4例,年龄38-76岁,平均50.4岁。病因:急性心肌梗塞1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心绞痛8例,非典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3例。使用德国西门子DIMA-UNIT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使用Ultravist370。经造影筛选出12例Ⅲ级以上狭窄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3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23例,阳性率23/31(74.2%)。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急性心梗和陈旧性心梗均显示有冠脉病变,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者6例(占6/8,75%),非典型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2例(占2/6,33.3%),心律失常者有冠脉病变1例(占1/3,33.3%)。在23例冠状动脉病变中,选出A型病变9例,B型病变2例,C型病变1例,共12例进行了PTCA和支架置入术。成功11例,置入支架10枚,1例PTCA后未置入支架,术后冠脉血流达TIMIⅢ级。另有1例C型病变因引导钢丝未能通过病变部位,手术未成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对冠心病作出准确的诊断,目前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恢复冠脉血运的有效方法,它应成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凡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都应开展这项技术工作。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尽量克服因经济等原因给开展这项工作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多支架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接受冠状动脉多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共913例。根据置入支架的种类不同分为3组,分别记录三组病人的临床基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特征、支架置入的部位和种类、病人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出院后中位数的随访情况等,对比观察全部置入DES对PCI多支架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全部置入DES组中既往有血管重建史的患者明显增多。单支病变全部应用DES多,占31.9%,三支病变应用DES和混合组为多,占42.3%,3组在2支病变中支架应用无差异;在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端病变、开口病变、弥漫性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BMS组比例最少。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三组患者均较低。结论:全部置入DES在PCI多支架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藏高海拔地区藏民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35例藏民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分析其冠状动脉特点,比较1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藏民患者与平原地区患者在冠脉病变、支架选择方面的差异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西藏高海拔地区藏民患者冠状动脉近端(非狭窄段)内径较粗大,非冠心病组前降支(LAD)近端平均直径大于冠心病组(P<0.05);置入26个冠脉内支架平均直径为(3.25&#177;0.46) mm,支架平均长度为(18.32&#177;4.28)mm.结论:西藏高海拔地区藏民冠状动脉内径较粗大,冠心病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平均直径较大,长支架少,理论上再狭窄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123例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复查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多个定量指标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23例患者共155处病交植入支架,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76例(97处病变)。再狭窄与支架术后残余狭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血胆固醇有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影响,控制血脂,避免冠状动脉内小支架应用以及术后即刻疗效满意对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置入不同类型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然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术后充分抗凝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88%。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09±10.7)%降至0。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术可成为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