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同期手术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2例,诊断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缩窄均为峡部,同时伴严重肺动脉高压.其中,同期先在全身静脉麻醉,全身低温(34 ℃)左胸后外侧切口下手术切除缝扎动脉导管,切除缩窄段主动脉行端端吻合,再在正中切口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10例;2例分别在正中切口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中及术后发现合并主动脉缩窄,关闭正中切口后,在全麻全身低温(34 ℃)左胸后外侧切口下,切除缩窄段,行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连续.结果 1例术后40 d由于误吸死亡,其余痊愈出院,存活病例随访3~36个月,无吻合口狭窄,恢复良好.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有良好疗效.彻底切除缩窄段纤维组织有利于防止再缩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手术治疗Co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1例,其中合并VSD5例,PDA2例,VSD+PDA4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全组均行一期矫治.9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后外侧切口进行矫治,行人造血管旁路植入术.2例行胸骨正中单一切口,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或端侧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随访3月至4a,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心脏超声,无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结论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用3种术式共行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矫治18例.分期手术4例,一期主动脉缩窄修复,Ⅱ期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Ⅰ);双切口一期手术8例,在循环阻断或局部灌注心肺转流下行主动脉缩窄修复和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Ⅱ);正中切口一期手术6例,正中开胸非心肺转流下缩窄修复.同期闭合室间隔缺损(组Ⅲ).结果 组Ⅰ中死亡3例,1例出血心跳骤停,2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组Ⅱ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组Ⅲl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2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残余轻度主动脉缩窄,组Ⅱ2例、组Ⅲ1例,均无症状且无需再次手术.各组均未发现体循环高血压、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手术策略主要根据心内畸形和缩窄病变特点决定.能一期手术矫治者最好一期手术,其效果优于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和总结小儿主动脉弓缩窄(CO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8~2009年共手术治疗COA患儿14例,其中单纯COA 6例,合并心内畸形者8例。单纯COA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而同时合并心内畸形者经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和心内畸形。矫治COA的方法主要有:缩窄段切除并端端吻合,左锁骨下动脉垂片成形术,补片扩大成形术。结果:14例患儿均存活,无肾功能衰竭、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者10例,上下肢血压相仿者4例。结论:单纯COA手术可于3~5岁进行手术,而合并心内畸形者则尽早手术,一期根治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的心内畸形是可行的。根据病人缩窄段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2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32例。单纯主动脉缩窄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合并心内畸形的25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采用正中胸骨切口或左侧切口,手术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24例;纵行切开缩窄段,心包片加宽成形7例;1例应用锁骨下动脉片翻转法。结果死亡3例,29例患儿顺利出院,上下肢压力差消失,其中25例随诊3个月~3年,2例出现主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大部分可采取正中切口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6.
小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3例小儿主动脉缩窄患儿,年龄47天 ̄12岁,体重4.5 ̄27kg。9例行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2例行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行左锁骨下动脉翻转降主动脉成形术。其中1例47天龄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小婴儿一期同时心内畸形矫治术。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均满意。结论 上下肢血压异常是本病的特征性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28例CoA合并心血管畸形患者,一期手术采取左侧切口路径,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缩窄段切除术+端-端吻合术、缩窄段切除+扩大端-端吻合术、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矫治CoA,同期矫治动脉导管未闭,二期再行其他心内畸形矫治.观察术前、一期手术后、术后3个月患者上下肢收缩压差.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存活;术后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肾衰竭、脊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反常性高血压7例.3种术式患者上下肢收缩压差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差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3种术式患者上下肢收缩压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3个月中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式患者上下肢收缩压差高于其他两种术式患者(P<0.05).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矫治处再无缩窄.结论 手术矫治CoA效果肯定,需根据患者年龄、主动脉发育程度、缩窄段长度等情况来确定矫治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同期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同期施行主动脉缩窄及合并的心内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监测、循环管理和重要器官保护的情况。患者先在全身浅低温(鼻咽温33℃~34℃)及控制性降压麻醉下,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胸,矫正主动脉缩窄;然后经正中胸骨切口、体外循环麻醉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结果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无1例低心排综合征。手术期间鼻咽温31.5%~33.5℃,阻断主动脉时间15~47min,平均(30.3±9.9)min。体外循环时间25~65min,平均(53.4±13.2)min。无麻醉死亡,未发生截瘫、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同期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较复杂,维护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调控肺动脉压力和防治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CO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的其它心内畸形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1例单纯COA,23例同时合并其它心内畸形。除1例为分期手术外,其他23例均采取体外循环下深低温方法一期矫治。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意外。术后发生短暂肝肾功能障碍3例,短暂高血压2例。所有病例术后无肾功能不全或截瘫等严重的体外循环并发症。结论采用深低温转流技术对矫治COA和合并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CoA合并心内畸形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4 d~8岁,平均(13.3±9.1)月,其中小于1岁39例,小于3月龄22例;体质量3~23 kg,平均(6.6±3.0)kg.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结果 深低温停循环(DHCA)48例,深低温微流量8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2例.体外循环47~243min,平均(126±51)min;主动脉阻断26~153 min,平均(59±32)min;DHCA 16~56 min,平均(23±8)min.手术死亡3例,分别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和低心排.结论 婴幼儿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操作复杂,宜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转流中控制停循环时间,使用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传统超滤结合改良超滤等措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促使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和总结主动脉缩窄(CO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24例患儿,1例单纯COA,23例同时合并心内畸形.除1例为分期手术外,均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用深低温方法一期矫治.结果 23例心自动复跳、1例使用药物后复跳.死亡3例(2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意外).3例有短暂肝肾功能障碍,2例有短暂持续性反应性高血压,全组无肾功能不全或截瘫等严重的体外循环并发症.结论 采用深低温转流技术对胸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COA和合并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ASCP)在婴幼儿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牡丹江心血管医院2011-01~2014-03间对收治的14例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手术中应用DHCA结合ASCP技术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7个月平均(4.64±1.78),体重2.7kg~7.5 kg平均(6.050±1.2458)kg,其中12例为主动脉弓缩窄,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均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中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合并卵圆孔未闭。所有患儿手术中均采用DHCA,应用整体动脉插管,通过无名动脉进行ASCP(30-50mL/kg/min),维持右侧挠动脉压力在25~40mmHg。心肌保护液应用一次性HTK液。所有患儿术中常规超滤(CUF)及术后改良超滤(MUF)。结果:1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一期主动脉弓重建及心内畸形矫正,无手术死亡,术中心脏均自动复跳,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二次开胸止血,所有患儿恢复良好,治愈出院。中期随访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再缩窄。结论:DHCA结合ASCP在婴幼儿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手术操作更加准确,近中期无脑部并发症及再缩窄的发生,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诊断主动脉弓离断及缩窄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弓离断或缩窄的相关诊断资料,讨论电子束CT诊断特点及优势。结果 EBCT图像可以清晰直观反映出病变类型、程度及并发的其它畸形,7例中主动脉弓离断4例(均为A型),主动脉缩窄3例(位于主动脉峡部),对于离断或狭窄的诊断,EBCT的准确率为100%,超声有2例漏诊(1例离断,1例缩窄),1例不能肯定诊断。7例中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三房心1例。结论 电子束CT诊断主动脉弓离断或缩窄直观、真实、准确,且全面快捷无创,可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传统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总结主动脉弓中断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的方法、疗效。方法: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手术年龄1~11岁,体重9~21kg。其中A型7例,B型1例,8例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和重度肺动脉高压,均经正中胸骨切口一期矫治。结果:全组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及肾功能衰竭,随访6例,6~14年,无晚期死亡。其中1例术后12年发生同种血管钙化、狭窄,压差12kPa,再次行人工血管连接升主动脉至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吻合口压差5.3kPa,其余主动脉吻合口压差为1.3~3.3kPa,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主动脉弓中断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矫治尤其是主动脉直接吻合的方法操作简便,暴露良好,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诊断主动脉弓离断及缩窄的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弓离断或缩窄的相关诊断资料,讨论电子束CT诊断特点及优势.结果 EBCT图像可以清晰直观反映出病变类型、程度及并发的其它畸形,7例中主动脉弓离断4例(均为A型),主动脉缩窄3例(位于主动脉峡部),对于离断或狭窄的诊断,EBCT的准确率为100%,超声有2例漏诊(1例离断,1例缩窄),1例不能肯定诊断.7例中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三房心1例.结论 电子束CT诊断主动脉弓离断或缩窄直观、真实、准确,且全面快捷无创,可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传统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49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PDA)的外科治疗,探讨其各种术式及适应证。方法 单纯性PDA患者232例,其中采用双重结扎术158例,双重结扎+贯穿缝扎28例,双重结扎+主动脉端荷包缝扎25例,切断缝合8例,体外循歪下切开肺动脉缝扎动脉导管内口13例;PDA并发心内畸形17例,均行一期根治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动脉导管结扎后再通仅一例。结论 动脉导管形态、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心内畸形是确定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结扎法操作简单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单纯性PDA;切断缝合法风险大,应慎选;合重度肺动脉高压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者应大体外循环下缝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应行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期外科治疗及预防术中灌注肺的方法。方法26例患者,5例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外分离双重结扎PDA,5例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16例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肺灌注,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4年,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或阻断主动脉前结扎或缝闭PDA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48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10~58岁,平均(30±12)岁.病因有: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28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升主动脉瘤1例,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局部动脉壁钙化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4例,降主动脉长段或多发缩窄4例(各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局部动脉瘤形成1例,主动脉缩窄术后再狭窄合并心内畸形2例,主动脉缩窄介入术后再狭窄1例.手术方式有: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37例,升主动脉.心包后胸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旁路移植术应用直径8~18 mm(平均直径16 mm)人工血管.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9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6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5例,升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31例于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果 住院死亡1例(2.1%),死于术后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2例,均为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予开腹探查后痊愈.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上下肢平均收缩期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65±27)mm Hg,术后(14±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73个月,平均28.9个月,无晚期死亡,无人工血管相关并发症,无再次手术.5例患者残余高血压需药物治疗.结论 解剖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成人及青少年复杂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操作相对容易,应用最多.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多需体外循环下完成,技术要求高.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经左后外切口,适用于无心内畸形的降主动脉缩窄.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缩窄段多位于主动脉峡部,通常分为导管前型和导管后型,常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主肺动脉窗[1-2]。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联合左后外侧切口的一期矫治手术方法,但由于采用双切口,创伤大,术后心肺功能影响大,死亡率高。近几年来,随着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4例。单纯主动脉缩窄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方法 采用左胸后外侧第4肋间切口,分别在浅低温、左心转流和常温下进行。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1例,纵行切开或楔形切除缩窄段,用涤纶片或自体心包补片血管成形3例。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平均住院19d,痊愈出院。随访6月 ̄3年,效果满意。结论 主动脉缩窄一经确诊,不论有无症状,皆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