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宁建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7-1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T2[)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6例Tz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组(A组)和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血脂、BM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血脂、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A组同时可使Fins水平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将60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吡格列酮治疗组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上述指标。结果①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RBP4水平增高(P〈0.01);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RBP4无差异(P〉0.05)。②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P〈0.01),TNpa、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IR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2008年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人,对照组39人。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 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的2型糖尿病(TgDM)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用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34例,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分次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33例,均连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P〈0.01),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减少胰岛素用量(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更有效地控制SF的T2DM患者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和自愿结合原则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对照组)、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组(试验组)进行半年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治疗均可使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P〈0.05),但试验组同时可使胰岛素INS、HOMA—IR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能降压、减重,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梁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94-289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将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吡格列酮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药物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的80%和吡格列酮组的76.7%(P〈0.05);3个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在NAFLD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二者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吡格列酮组46例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于早餐前15min口服吡格列酮30mg/d,治疗16周后进行分析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吡格列酮治疗1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t=9.14,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t=5.10,P〈0.01);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治疗16周后相比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t=7.63,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t=5.37,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后,糖耐量减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各自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血脂、肝酶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症状、体征、肝脏B超表现。结果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NAFLD的治疗有效,联合二甲双胍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贺丹  李岚  刘慧霞 《当代医师》2014,(7):886-89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吡格列酮干预组,饲养8周;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剩余两组喂饲高脂饲料;吡格列酮干预组于实验第4—8周予吡格列酮灌胃,其余两组同期予蒸馏水灌胃;测定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HE染色分析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观察Kupffer细胞形态变化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空腹FIRI、TG、T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呈以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肝脏Kupffer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其产生的TNF-α、NO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P<0.05);吡格列酮干预组大鼠空腹FIRI、TG、TC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肝脏Kupffer细胞形态及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吡格列酮可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和调节Kupffer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初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治疗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P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IR)水平、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FPG、Hb A1c、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降低(P<0.05),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PN水平没有明显改变,FPG、Hb A1c、HOMA-IR、FIn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FPG、Hb A1c、HOMA-IR及对脂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IR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个体化营养和运动指导的前提下,比较达英-35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疗效,为PCOS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确诊为PCOS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达英-35治疗组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各30例。在入组时根据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及体成分运动功能测定等,给予患者个体化营养运动指导。两组患者均服用达英-35 3个周期,联合用药组加服二甲双胍片3个月,1日2次,1次500 mg。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全身脂肪含量;进行痤疮评分、多毛评分;于月经2-5 d空腹测定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结果 1治疗3个月后,达英-35治疗组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的体质量指数、痤疮评分、黄体生成素、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毛评分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全身脂肪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3个月后,达英-35治疗组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胰岛素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的变化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个体化营养和运动指导的前提下应用达英-35或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干预3个周期均能有效降低血清睾酮质量浓度,改善痤疮症状,但尚不足以改善多毛症状。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能降低PCOS患者脂肪含量,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单用达英-35并不恶化PCOS患者的糖脂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6.
谷丽 《铁道医学》2014,(5):501-50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组在磺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应用吡格列酮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在降血脂、减轻体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30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300mg·kg-1·d-1和吡格列酮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干预12周.观察治疗后5组DM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对照组大鼠FPG,FINS,TC,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oma-β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组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而TG无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TC无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FPG,HbA1C均较DM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FINS,Homa-IR明显减低,Homa-β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上述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8.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鹤伶 《医学综述》2009,15(20):3196-3197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2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前明显下降,2组间在P2hBG和HbA1c降低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降低P2hBG和HbA1c程度上阿卡波糖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发酵粉对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血脂等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盐酸二甲双胍片组、黄芪低剂量组(ASl组)、黄芪中剂量组(AS2组)和黄芪高剂量组(AS3组)。给药4 w后,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各组大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DM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NC组(P0.01),盐酸二甲双胍片组、ASl组、AS2组、AS3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DM组大鼠(P0.05)。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01);与DM组比较,盐酸二甲双胍片组、AS1组、AS2组、AS3组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发酵粉具有调节脂代谢、降低血糖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