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与正常人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及55例正常人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分别在静坐、力排时对肛直角、肛上距、肠耻距、直肠骶前间隙、直肠前突深度进行测量,并观察直肠黏膜相及有无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结果:便秘患者组异常表现出现率高于正常人组,经统计学分析,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内脏下垂、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有显著性(P〈0.05),而轻、中度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9例便秘患者组中,盆底痉挛综合征出现率男组(15/29)高于女组(11/80),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出现率男组(2/29)低于女组(44/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排粪造影异常表现也可在正常人中显示,盆底痉挛综合征可能是男性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可能是女性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单独出现,特别是程度较轻时,并不能导致便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其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中23例表现正常,86例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86例患者中直肠前突5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6例,会阴下降29例,内脏下垂26例,直肠黏膜脱垂24例,直肠内套叠5例,其中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46例。结论排粪造影对便秘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滕君  仇玕 《中外医疗》2010,29(4):25-25,27
目的应用排粪造影方法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造影分析;以期提高对排便困难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数字胃肠机对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50例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使用卢氏标准进行测量。结果直肠前突患者2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8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5例,内脏下垂及肠疝3例,肛管息肉2例。结论排粪造影方法目前是便秘患者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其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优于传统的钡灌肠、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23-425
目的:观察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进行便秘检查的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在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行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排粪造影表现和钡灌肠造影表现,分析正常与异常排粪造影的特征。结果:钡灌肠造影正常57例,横结肠下垂22例,结肠冗长64例,脾曲综合征43例。排粪造影表现正常7例,会阴下降64例,内脏下垂32例,盆底疝18例,骶直分离6例,直肠前突7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5例,直肠内全层套叠26例,直肠外脱垂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例。结论:平板数字胃肠机下进行结肠钡观察和仿真排粪造影能够清晰显示结肠形态,为寻找导致便秘的病因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在便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69例有异常X线表现,仅3例未见异常,其中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63例,会阴下降1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例,内脏下垂11例(其中2例横结肠下垂),乙状结肠疝1例,乙状结肠冗长4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50例。结论: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对便秘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检查在出口性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出口性便秘患者,经肛门注入200 mL~300mL硫酸钡糊.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65例病例中,直肠前突48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5例,直肠内脱垂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乙状结肠冗长3例.结论:排粪造影为诊断出口性便秘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排粪造影是诊断一组盆底出口梗阻型病变所致便秘的主要方法,以往的文献多注意盆底下降的改变。对1995~2003年排粪造影病例观察发现,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盆底改变有别于其他病例,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或治疗后观察对照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36-337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伴会阴下降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者928例,进行排粪造影,统计其造影表现,并按年龄及性别对照比较。结果:会阴下降在功能性便秘继发盆底解剖结构异常中居首位,女性(600例)明显多于男性(82例)。男女发病高峰期为40~49岁。结论:严重会阴下降是中老年肛门控便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功能性便秘伴盆底解剖结构异常,尤其在盆底松弛性病变之会阴下降诊断中,排粪造影目前仍为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直肠前突与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和动态排粪造影资料。对直肠前突病例的力排过程进行动态回放,并分析其表现。结果①310例有直肠前突。392例有直肠内脱垂,353例有会阴下降,69例有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95.20%(397/417)的病例至少存在两种异常,无单发直肠前突病例。男女患者间比较,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直肠内脱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肠前突病例力排过程动态回放:直肠内钡剂排空或接近排空、直肠远端增粗粘膜堆积226例,占72.90%;直肠内钡剂不排或呈滴状排出、远端粘膜脱入肛管和(或)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71例,占22.90%;前突囊袋缩小不明显、囊袋后方直肠内脱垂13例,占4.20%。结论直肠前突不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明确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冉勇  李林霞 《海南医学》2007,18(7):23-23,72
目的 评价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结果 结肠运输异常23例,出口梗阻者124例.其中直肠前突84例,会阴下降66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和/或直肠内套叠5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9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内脏下垂7例. 结论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32例直肠内脱垂的肛直肠动力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内脱垂(IRP)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对有便秘症状并经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诊断的直肠黏膜脱垂(RMP)22例、直肠套叠(FTRI)10例共32例IRP用液压灌注式肛管直肠动力检测仪行肛管压力测定和气囊逼出试验;采用会阴下降仪测定会阴下降;并测定直肠排空率。以18例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结果IRP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咳嗽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RI肛管静息压较RMP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P、FTRI摒便时会阴下降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RI摒便时会阴下降大于RMP(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RI组的气囊逼出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FTRI的直肠排空率降低(P〈0.01);RMP的直肠排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RI的直肠排空率低于R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MP和FTRI存在盆底松弛表现,RMP无明显直肠排空障碍,FTRI存在明显的直肠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病的危险因素,从而作必要的干预。方法72例糖尿病患者均作眼底镜详细检查,对可疑及有明确阳性体征的患者3d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血压测定、检查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72例患者中确诊有视网膜病变者6例,发病率为4.9%,非视网膜病变者66例。视网膜病变组空腹血糖、血压均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μg/main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21.3%,UAE≥20μg/min者的视网膜患病率为46.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高血压是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需经常进行UAE的监测和定期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X线表现在分析便秘原因中的应用。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试验,再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异常者35例,排粪造影异常者86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86例。结论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舍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OC)病人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方法 对38例OOC病人及12例正常自愿受试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膀胱造影,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以下简称“多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结果 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37例,直肠前突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物理检查拟诊分别为12例、4例、1例,均100%得到证实。多重造影检查还发现盆底及腹膜疝9例,膀胱脱出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子宫后倒或脱垂10例。与对照组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增大,静息相及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力排相Douglas陷凹加深;OOC组中有泌尿系症状者,静息相及力相膀胱异常下降。结论 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物理诊断;而且对临床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及腹膜疝、膀胱及子宫、阴道脱出等提供了形象客观的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5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278例有排便困难、盆底沉重感患者(异常组)作了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检查,测量了盆底腹膜反折的位置.结果对照组肛直肠及盆底形态未见异常.异常组中,肛直肠形态异常者276例.盆底形态位置正常者124例,6例盆腔造影失败.盆底疝148例,其中112例直肠腹膜疝,22例间隔腹膜疝,11例阴道腹膜疝,3例网膜腹膜疝.盆底疝多伴随直肠粘膜脱垂及直肠套叠发生,不发生于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患者.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疝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5F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手术成功率、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68例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用型导管组136例中经桡动脉途径使用共用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133例(97.8%),完成右冠脉造影12.9例(94.9%);Judkins型导管组132例中经桡动脉途径使用Judikins导管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121例(91.7%),完成右冠脉造影122例(92.4%)。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P〈0.05)。共用型导管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较judikin型导管组明显减少(P〈0.01)。共用型导管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2.94%,judikins组为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5F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可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程蔚然 《河北医学》2013,19(7):977-98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恶性病变组患者瘤体周边假包膜显示率、肿瘤内血流及瘤体回声与良性病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二者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肾脏恶性病变主要以“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和高强化为主,而肾错构瘤多呈“慢进慢出”及低强化表现,部分呈等强化,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常规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5.83%(91/120),明显低于超声造影的90.83%(109/1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超声造影检查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显示各种肾脏肿瘤的声像图、血供特点和增强特征,为肾脏肿瘤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参数盆底动态磁共振成像(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及相关复合型病变诊断价值分析。方法:于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经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SPFS的患者中抽取60例,对其进行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查,以X线排粪造影诊断结果为准,分析多参数盆底动态MRI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力排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力排长度、力排值、静息值、改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X线排粪造影对SPFS及相关复合型病变检出率相比,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SPFS、SPFS伴PD一致性良好,诊断PRMH、SPFS伴RC、SPFS伴SP一致性一般,诊断SPFS伴EC或SC一致性差。结论:X线排粪造影、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于SPFS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SPFS及相关复合型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后桡动脉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焦虑及心理干预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桡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将两年来在我院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治疗的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护理组,各28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组的患者若有焦虑表现,则进行心理干预,常规护理组的患者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焦虑的患者(P〈0.05)。且焦虑评分高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低评分者(P〈0.05),有焦虑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焦虑情绪是桡动脉痉挛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心理干预可降低焦虑患者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便秘(coronary heart combined with constipation,C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2012年2月-2013年3月确诊为CHCC的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症状总积分以及排便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便秘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便秘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次排便率为13.95%(6/4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77%(30/43例);4~5次排便率为55.81%(24/43例),6~7次排便率为30.23%(13/43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60%(8/43例)和11.63%(5/4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CHCC病惠有关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