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3年本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4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囊性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和CT对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肿瘤,21例为恶性(65.6%),11例为良性(34.4%).CT诊断腹膜后肿瘤准确率达81%以上,B超诊断准确率为50%左右.完整切除率为78.1%(25/32),其中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1.8%(9/11),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71.4%(15/21).联合脏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3例,不能切除2例.随访26例,复发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傅继勇 《吉林医学》2012,33(18):3937-393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1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和外科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诊断经病理证实。其中13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1例(84.6%),1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8例(44.4%),其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6.8%、76.3%、23.6%,部分切除7例,术后1、2、3年生存率为75.8%、36.8%、8.9%,探查活检3例,均于手术后18个月内死于肿瘤晚期。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方法:1992年1月至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3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手术中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2.6%。大部分病例有症状或肿块,11例有功能。术前B超、CT、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34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8例(20.6%),良性26例(79.4%)。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9例纵隔及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纵隔型14例,瘤体均深入锁骨或胸骨到达纵隔内,纵隔型5例,瘤体位于前上或后纵隔内。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证实。结果 14例颈纵隔型中,2例系先行颈部病灶切除,术后发现纵隔病灶而再次经胸手术;1例先经胸行囊肿切除,术后再次行颈部囊肿切除;10例经颈胸联合切口手术;1例放弃手术。5例纵隔型均侧胸人路手术。完整切除3例,其他病例行囊肿揭顶引流,部分切除,残留囊壁石炭酸烧灼。术中发现左肺发育不良1例,术中损伤无名静脉1例,术后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颈纵隔部位的肿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遵循充分暴露、避免损伤的原则;术中不宜强求完整切除,残留囊腔敞向胸膜腔可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及后腹膜囊肿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0例。肠系膜囊肿7例,后腹膜囊肿3例,病理性质均为良性,其中以襄性淋巴管瘤最多,共7例。手术切除全部囊肿或同时切除相关肠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胡明高  李向国 《安徽医学》2010,31(9):1037-1039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组织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报告3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3例均行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B超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可初步了解肿瘤大小、部位,CT三维成像及MRI检查是定位诊断主要方法,可明确肿瘤周围毗邻;131IMIBG对微小病灶及术后复发病例有其优越性,也可作为术后内放疗一种方法;血浆及尿儿茶酚胺和VMA测定是功能性副神经节瘤定性诊断主要方法。副神经节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早期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5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RT临床表现多为腹部包块、腹痛、消化道症状;B超、CT及MRI诊断率较高;病理检查示良性25例,恶性26例;手术完整切除32例,联合脏器切除15例,姑息切除3例,不能切除1例;随访39例,复发11例。结论B超、CT及MRI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16例胰腺囊肿患儿,12例有腹部外伤史,3例有腹痛等炎症表现,1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反复腹痛.B超或CT证实胰腺有囊肿样改变.11例行囊肿外引流术,4例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因病理证实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而行囊肿和脾切除以及脾自体移植术.结果16例胰腺囊肿中,治愈15例,1例因合并伤死亡.无胰瘘发生,B超或CT随访无囊肿或肿瘤复发.结论腹部外伤是胰腺囊肿形成的最主要原因;B超和CT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囊肿外引流术可作为早期控制症状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1.
Zhang T  Zhou NK  Chu XY  Liang CY  Guo JT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929-1931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问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血管瘤及淋巴管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相关临床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共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78岁,平均38.9岁.6例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术前未能获得准确诊断.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标本均经病理证实,5例血管瘤,3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结论 本病一经诊断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尽可能彻底切除以防止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mediastinal hemangioma and lymphangioma.Methods We summariz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hemangioma or lymphangioma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8 to January 2009,then extracted relevant clinical data and carried out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 There were 11 patients in the whole group.The age range was 4-78 years old(average:38.9).Six patients were symptom-free and most patients had not an accurate preoperative diagnosis.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procedures.The radical excision wag accomplished in 10 cases and incomplete excision in 1 case.Two cases of surgically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All the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re were hemangioma(n=5),lymphangioma(n=3)and hematolymphangioma(n=3).Conclusions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once the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or lymphangioma is made.Radical excision should be performed to prevent a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 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6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术前行CT或动脉造影检查,6例(男4例、女2例)均手术治疗,完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探查术1例。未切除2例分别于术后半年、2年死亡,4例切除健在。结论 CT、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手术切除是可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9(28.6±13.8)岁。7例行开放手术,1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15年.肿瘤无转移和复发。开放手术组肿瘤最大径(5.1±1.5)cm;手术时间(128.6±31.3)min;估计出血量(132.9±46.8)ml;术后住院天数(10.0±2.3)d。后腹腔镜手术组肿瘤最大径(4.9±2.0)cm;手术时间(59.1±23.0)min;估计出血量(16.4±8.1)ml;术后住院天数(6.0±1.5)d。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无临床症状,B超、CT、MR可提示肾上腺区实性肿物,确诊靠病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行腹腔镜手术优于行开放手术。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2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8例经病理检查诊断的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日龄~58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4(5,78)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2例,腋下肿物2例,颈部肿物1例,腹股沟肿物1例,下颌肿物1例,胸腔与腹腔积液1例。8例中,1例为出生后起病,其余均为成人后起病。2例患者起病前有邻近部位的手术史。5例患者行CT扫描检查示肿物为低密度、类圆形肿物,增强后无明显强化。7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1例患者曾行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服中链脂肪酸饮食治疗。4例随访3.5(1.3~17.8)年均稳定,2例在术后13、1年后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诊断为鲍温病。结论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先天出现也可后天产生,以女性受累为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物,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5.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昱  管杰  何海贤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8):3413-3416
目的 探讨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3例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6.5个月-41岁,中位数年龄2.25岁,舌骨上区肿瘤占34%(18/53),舌骨下区占66%(35/53).病灶长径3.3~8.2 cm,平均4.4 cm.77.4%(41/53例)的患者以颈部包块作为惟一症状,手术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内出血2例次、感染而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增大5例次,呼吸阻塞4例次,吞咽困难2例次.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结合CT检查11例,MRI检查21例.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34例,占64.2%,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患者于手术后9个月~5年内均有残余或复发病变持续存在,其中舌骨上区7例(7/18),舌骨下区4例(4/35).病变复发或残留的概率在舌骨上区明显高于舌骨下区(χ~2检验,P<0.05).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面神经下颌支瘫痪1例、Homer's综合征1例、继发性出血1例、腮腺瘘1例、术区积液1例、伤口感染1例、舌体水肿、呼吸道阻塞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后病理学证实:毛细淋巴管瘤19例,囊性淋巴管瘤34例.结论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病变所在部位是手术能否成功切除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尽管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理想选择,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邻近累及结构易于损伤,手术不应强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01-103+107
目的探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影像诊断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价值,提高对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的儿童体表淋巴管瘤42例的磁共振影像。结果单纯囊性淋巴管瘤26例,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血管淋巴管瘤7例。40例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结构,2例表现为单囊结构;18例病例可见液液平面;7例见血管穿行征;4例可见血管挤压征;20例表现为混杂信号,22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颈部及腋下大部分淋巴管瘤呈侵袭性生长,四肢及头皮肿物呈爬行性生长。结论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磁共振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对儿童淋巴管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能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对临床手术评估及内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临床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协助诊断,切除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淋巴管瘤39例中,主要以眼球突出和眶部肿物就诊,眼部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管瘤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经多项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治疗上都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其中9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2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每3或6个月复查B超、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11例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需要依靠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retrogradepyelography,RP)尤其是逆行肾盂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完成1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结果11例全部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7例,嗜铬细胞瘤2例,髓样脂肪瘤1例,肾上腺囊肿1例.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可望成为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