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Gl.5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1或PG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I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依据超声检查将120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分为斑块组(n=75)和无斑块组(n=45);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45岁以上60例体检者为空白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Hcy、IMT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在脑卒中组,斑块组患者Hcy、IMT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患者.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浆Hcy与IMT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血浆Hcy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Hcy与IMT可能共同参与、促进了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7例(其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A组33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B组27例,三支冠状动脉病变C组27例)及正常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63.90±8.89)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各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值也随之增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504,P<0.001),冠心病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1.2=-4.681,P12<0.001;t2.3=-3.131,P2.3=0.003).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在冠心痛组与对照组中均较高,但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 =0.511),冠心痛组中有54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其中32例的颈动脉斑块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而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其中只有2例为不稳定型斑块,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8).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不稳定斑块例数也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不稳定性斑块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1.2=0.037,P2.3=0.028).结论 随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增大及不稳定斑块数量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斑块数量无关,但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冀黎明  张舂槐  柴军土 《浙江医学》2011,33(12):1775-1776,18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138例T2DM患者的WBC与IMT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IMT异常组的年龄、病程、WBC、hs-CRP、BMI、HbA1c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WBC与IMT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泽宏  李强翔  邓惠姣 《海南医学》2010,21(3):82-83,85
目的利用彩超行颈动脉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阐述颈动脉彩超对于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超对92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8同期非脑梗死门诊体检者及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测量血管的内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硬斑较为多见,扁平斑、软斑次之,混合斑最少。好发部位: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两侧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判断狭窄程度,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预防脑梗死,提高病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接受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进行血脂检查,并记录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IMT值为1.29±0.23 mm,对照组IMT值为0.88±0.12 mm,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测量颈动脉IM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用菲利浦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成A组(颈动脉IMT1.0mm及无颈动脉斑块)及B组(颈动脉IMT≥1.0mm和/或颈动脉斑块),记录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测定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结果两组年龄、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0.052,P0.05)、收缩压(B=0.029,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1.771,P0.01)、血尿酸(B=0.006,P0.05)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孟繁华 《当代医学》2010,16(30):107-108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对50例2DM(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内膜厚度(IMT)、血管内径(A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水平。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IM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I、S、D及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I则明显增高,TG、TC、LDL-C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重塑检出率明显升高,高频超声可以简便准确地观察到这种病变,对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350例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检查其ABI、CIMT,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尿清蛋白水平及眼底情况,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根据ABI将患者分为3组和7组,探讨T2DM患者ABI与CIM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ABI和CIMT呈负相关(r=-0.264,P<0.01).以ABI为应变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清蛋白、FPG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T2DM患者ABI和CIMT有相关性,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指标,ABI<1.11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明显增高,ABI作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筛查指标时其切入值或应提高;尿清蛋白、LDL-C、FPG是T2DM患者AB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颈动脉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EDD)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率(EI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伴合并症组颈动脉IMT值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5);单纯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颈动脉IMT值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伴合并症组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伴合并症组EDD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各组间E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在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结构改变之前发现内皮功能损害情况,EDD及IMT可作为监测及评价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例186例,记录造影诊断结果、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数,计算颈动脉IMT及斑块对冠脉狭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及总诊断符合率.结果 颈动脉IMT对冠心病阳性预测值80.67%,阴性预测值52.78%、敏感性87.68%、特异性39.58%及总诊断符合率75.27%.斑块对冠心病预测与IMT无明显差异,颈动脉IMT+斑块预测敏感性较高92.75%(P<0.05),总诊断符合率78.49%.颈动脉IMT+斑块+两个以上危险因素阳性预测值提高到85.71%.随着IMT增厚,阳性预测值呈逐渐增高趋势,阴性预测值逐渐降低,敏感性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增加,在颈动脉IMT厚度≥0.1cm时总诊断符合率最高75.27%,敏感性最高87.68%.结论 颈动脉IMT及斑块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周琪  蔡爱民  黄霞  吴思思 《吉林医学》2021,(6):1413-1414
目的:探讨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情况.方法:筛选并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由于糖尿病问题接受诊治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将试验对象均分三组.随机抽取的20例患者给予胰岛素干预,设为胰岛素组,20例患者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按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组、T2DM合并轻度NAFLD组、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超声检测各组患者颈动脉IMT,记录斑块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T2DM不合并NAFLD组比较,T2DM合并轻度NAFLD组、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增加,斑块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组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T2DM合并轻度NAFLD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且T2DM合并中重度NAFLD的患者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12名,依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199名,血脂正常组213名,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压、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检出率达19.42%,粥样斑块形成以及IMT增厚合并粥样斑块形成率达31.80%.血脂异常组中受检者的血压、体重指数、IMT以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P<0.05).在血脂异常组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类型血脂异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IMT增厚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血脂异常的妇女中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胱抑素C(Cys C)在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633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DM患者,收集血标本,检测Cys C、血常规、生化等指标,超声探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及颈动脉粥样硬化(A)斑块部位及大小。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合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指南将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定义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组(DM-CKD,237例),eGFR ≥60 mL/(min·1.73 m2)为糖尿病非CKD组(DM-NCKD,396例)。进一步分成两个亚组:IM正常组和IM增厚组,以及A斑块组和无A斑块组。通过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Cys C与颈A的关系。 结果 396例DM-NCKD中,IM增厚组Cys C浓度高于IM正常组〔(1.00±0.20) mg/L vs. (0.90±0.30) mg/L,P<0.05〕,但调整混杂因素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斑块组Cys C浓度高于无A斑块组〔(1.05±0.27) mg/L vs. (0.89±022) mg/L,P<0.05〕,调整混杂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ys C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r=0.338,P<0.001);调整糖尿病病程、肌酐、年龄后,相关减弱(r=0.14,P=0.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Cys C与动脉粥样斑块严重程度正相关(B=0071,P=0.001)。而在DM-CKD组(236例)中,并未显示Cys 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方差分析示随着Cys C浓度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加重。 结论 DM-NCKD中,Cys C与A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严重程度的候选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arotid atherosclerosis,T2DM-CAS)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一个个性化的临床预测模型,预测T2DM-CAS患者发生DKD的风险。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88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伴发疾病情况。应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依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临床有效性。结果:预测模型图的预测变量包括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与粥样斑块形成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颈、股动脉超声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股动脉斑块检出率84.6%、88.5%,高于高血压组的67.5%、60.0%和2型糖尿病组的71.1%、6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4.4%、37.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更易形成颈、股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adia thickness,CIMT)与低度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T2DM患者460例,检测CIMT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根据UACR四分位切点将全部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Q1<7.06 mg/g(n=112),7.06≤Q2<8.91 mg/g(n=118),8.91≤Q3<12.10 mg/g(n=115),12.10≤Q4<30.0 mg/g(n=115)。收集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和UACR的相关性。结果: Q1-Q4组CIMT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30.36%、38.14%、45.22%、53.91%,且CIMT与UACR呈正相关(r=0.3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与CIMT增厚发生率相关(OR:1.166,95%CI:1.080~1.259,P<0.01)。 结论: 随着UACR升高,CIMT增加。UACR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98例,另选正常对照5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病变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itantindex,R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随着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HOMA-IR、病程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数。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很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各方面情况,且对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监测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颈动脉结构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52名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性119名,女性33名)分为冠心病组(117人)和正常对照组(35人),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仪检测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CCA)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其数量,计算几何形状改变(R/IMT)。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内径、IMT、颈动脉半径和IMT的比值(R/IMT)均和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患者的CCA斑块发生率、斑块数和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1和0.007),R/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斑块对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71.4%,OR=7.167;CCA斑块发生率和斑块数在多支冠脉病变者显著高于单支病变者(P=0.000及P=0.004),CCA斑块发生率(r=0.098,P=0.050)和IMT(r=0.258,P=0.003)和冠脉Gensini积分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结构改变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CCA斑块、IMT对预测冠心病危险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