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568例的肺癌、乳腺癌病人全身骨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核素骨显像对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是否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方法 对肺癌250例,乳腺癌318例,采用常规扫描检查方法。结果 肺癌、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8%和38.68%,肺癌骨转移单发性为31.03%,多发性为68.97%。乳腺癌骨转移单发性为51.22%,多发性为48.78%。结论 肺癌、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以肋骨、胸骨、胸椎及腰椎为著。关于骨转移发展规律,由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核素治疗骨转移,疗效显著,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的评价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红媛  张青  胡云  张莉  叶恒光 《重庆医学》2005,34(8):1133-1133,1135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静脉注射99mTc-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MDP)740MBq,3h后行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 66例乳腺癌患者发现骨转移,阳性率38.82%.骨转移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乳腺癌术后2~5年是骨转移高峰期.全身多发骨转移病灶37例,明显高于单发病灶29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常规方法,患者应定期进行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3.
骨转移癌骨痛1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巍  刘韬  秦丽红  胡萍 《广西医学》2009,31(11):1663-1664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骨痛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对1168例核素全身骨显像确诊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骨痛特征、疼痛部位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的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168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615例,占52.65%。疼痛部位以颈、胸、腰背、髋部等处(中柱骨)多见,占52.85%(325/615),而核素显像脊柱骨有转移灶仅40.16%(247/615),有广泛性骨转移灶占36.91%(227/615),而表现为全身骨痛仅占5.53%(34/615),疼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分布有明显的不一致性。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像转移灶分布不一致。近半数骨转移患者无骨痛症状,不能仅仅以临床上是否出现骨痛症状作为行核素骨显像的指征。应把核素全身骨显像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核素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PECT核素全身骨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结果:核素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灶为100.0%,明显高于X线平片(29.0%)。结论:核素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骨转移癌有极高的灵敏度,我们对105例原发肿瘤患者进行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癌发生率50.4%(53/105)、单发占15%(8/53)、多发占84%(45/53),本文对45例原发肿瘤多发骨转移的骨显像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早期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6例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的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0.22%,骨转移灶的分布以胸部骨最多见(43.11%),其次脊柱(26.48%)和骨盆(19.16%),四肢骨(9.02%)和颅骨等其他骨骼(2.23%)最少。肺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结论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全身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有价值,应作为肺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贺贵福 《吉林医学》2009,30(3):232-233
目的:探讨Ca15—3在增加骨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164例全身骨显像阳性病例同期检测血清中Ca15—3含量。结果:Ca15—3在多发性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8.6%,单处骨转移的阳性率为42.8%,在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的阳性率为82.8%。结论:乳腺癌术后全身骨显像阳性时检测Ca15—3有助于提高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骨转移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少洋  杨文 《广东医学》1998,19(10):737-738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喷射有显像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61例鼻咽癌患者做全身骨核素显像。结果:61例鼻咽癌患者中有39例骨显像异常,结合临床及X线诊断为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3.9%,临床Ⅰ、Ⅱ、Ⅲ、Ⅳ期的发生率分别是0、41.7%、57.7%、86.4%。39例骨转移患者中36例多发病灶(占92.3%),3例为单发病灶(占7.7%)。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  相似文献   

9.
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多发骨转移(86.84%)明显多于单发骨转移(13.16%);转移部位顺序依次为胸部、脊柱、骨盆、四肢骨、颅骨;核素骨显像检出率90.63%(29/32),MRI、CT及X线平片等影像检出率40.63%(13/32),结果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影像检查;转移灶的分布规律是躯干骨多于四肢骨和颅骨;原发灶不明骨转移的患者应及时做转移灶的活检或穿刺,并辅以肿瘤标志物的参考以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7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925MBq-1 110MBq行271人次SPECT全身骨显像,观察转移瘤在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接受2-9次骨显像随访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最终发现49例骨转移瘤,占50.5%。第1、2、3次被确诊为骨转移瘤分别为23例(23.7%);16例(16.5%);7例(7.2%);第4-6次被确诊骨转移瘤各有1例(1.03%)。结论肿瘤病人核素骨显像的定期随访,对骨转移的早期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与乳腺癌骨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经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0例及乳腺癌无骨转移患者40例。另选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各组患者进行血清CA15-3、TRACP5b的测定。结果 骨转移组血清CA15-3、TRACP5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及良性病变组(P〈0.01)。无转移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两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骨转移分级越高,血清CA15-3、TRACP5b水平越高(P〈0.05),二者与乳腺癌骨转移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21、0.519,P均〈0.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程度与血清CA15-3、TRACP5b、B-AK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骨转移的程度越严重,血清CA15-3、TRACP5b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2.
吴国  朱郧鹤  王朝晖 《海南医学》2016,(8):1280-1281
目的 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技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6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恶性肿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诊断结果显示,共46例检出肿瘤骨转移,检出率为82.14%,其中以乳腺癌的肿瘤骨转移检出率最高(90.91%,20/22),其次为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87.50%(14/16)和80.00%(8/10),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最低(50.00%).ECT共检出肿瘤骨转移部位72处,其中以肋骨转移比例最高,为41.67%,其次是椎骨和四肢的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11.11%,其他部位的检出率合计为22.22%.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67%)和阴性预测价值(91.67%),但特异性较低(73.33%).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在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较传统影像学方法效果更好,可提前骨转移的检出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宝贵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唑来磷酸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应用唑来磷酸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4例,应用唑来磷酸或来曲唑治疗,观察骨转移灶的变化及止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24例患者骨转移灶有效率54.17%,止痛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24例患者骨转移灶有效率8.33%,止痛总有效率70.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唑来磷酸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一种有效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灶的临床方法,且对骨转移所致的疼痛止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价值,探讨其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独特优势,进而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期并指导治疗。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前或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全身骨阳性显像27例,阳性率55.1%。27例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颅骨、肩胛骨、胸骨、脊柱、肋骨、骨盆及四肢骨受累分别为6例(22.2%)、2例(7.4%)、1例(3.7%)、10例(37%)、4例(14.8%)、8例(29.6%)及14例(51.9%)。单发病灶10例(37%),多发病灶17例(63%)。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27例。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TEC)18例、唑来膦酸组22例、联合组(唑来膦酸+TEC)26例,观察VAS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评估骨转移病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药使用比例低于唑来磷酸组和化疗组(P〈0.05)。化疗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组骨转移灶的缓解有效率分别是16.7%、31.8%、57.7%.联合组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TEC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EC化疗和唑来磷酸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Kaplan-Meier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对我病房2007~2008年的6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确诊及手术时的年龄、腋下淋巴结情况、病理情况、内分泌治疗及化疗与否及Her-2表达等因素对骨转移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而ER/PR其一为阳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2±0.908年,ER/PR均为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5±1.815年;Her-2阳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2±1.386年,Her-2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4±1.090年。对因素ER/PR及Her-2进一步分析显示ER/PR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3.771,差异显著(P=0.006),Her-2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0.91,差异无显著性(P=0.884)。结论因素ER/PR阳性是乳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经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的骨转移患者52例和无骨转移患者111例。对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的测定,并对乳腺癌标本进行ER、PR、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无骨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骨转移、多发骨转移及无转移组ER、PR、HE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单发骨转移及多发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与无骨转移患者间分子分型、ER、PR和HER2表达水平及血清CEA、CA153水平有差异,骨转移越严重,血清CEA、CA153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189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  王朝晖  李滢 《安徽医学》2011,32(12):2056-2057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转移部位、发生率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其他类型多;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中轴骨为主.结论 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骨转移的部位和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hibititory Factor,OCIF)及血清钙和碱性磷酸酶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86例,分为骨转移组104例,无骨转移组82例,以健康成年人30例和肺部其它疾病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ODF和OCIF水平,偶氮砷Ⅲ法测定血清钙,速率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 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分别为(32.22±6.22)ng/L、(41.23±8.13)ng/L,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的(8.35±5.42)ng/L、(10.15±4.42)ng/L,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ODF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38%、86.59%;OCIF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54%、84.15%;在10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有38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发生率为36.54%,对肺癌骨转移有辅助诊断价值.结论 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中ODF和OCIF水平显著增高,与血清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可作为肺癌患者判断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血清钙检测对判断肺癌骨转移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早期骨和内脏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肿瘤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384例。乳腺癌早期转移定义为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开始计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小于24个月。发生肝脏转移、肺转移、脑转移、胸膜转移的患者归类为内脏转移组。仅发生骨骼转移的患者归类为骨转移组。同时发生骨和内脏转移的患者归为骨和内脏同时转移组。分别比较骨转移组、内脏转移组、骨和内脏同时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临床特点及其肿瘤学标记的差异。结果:384例患者中有95例(24.7%)发生骨转移,64例(16.7%)发生内脏转移,58例(15.1%)发生骨和内脏同时转移,167例(43.5%)无转移。乳腺癌早期骨和内脏转移与年龄、绝经状态、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ER状态、PR状态、HER-2表达、肿瘤分子分型有关(P均<0.05),而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95例骨转移患者中有44例(46.3%)为TNBC。64例内脏转移患者中有27例(42.2%)为TNBC。58例骨和内脏同时转移患者中有21例(36.2%)为TNBC。结论: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乳腺癌早期骨和内脏转移与年龄、绝经状态、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ER状态、PR状态、HER-2表达、肿瘤分子分型有关,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强的早期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