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吡酯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首次确诊婴儿痉挛症的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钠添加托吡酯治疗,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约69.6%(16/23),对照组显效率约43.5%(11/23),托吡酯添加对婴儿痉挛症发作控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托吡酯添加能较好地控制婴儿痉挛症发作,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22例)和卡马西平组(21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6.36%.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6.1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2,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91年国际抗癫痫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且脑电图有明确的痫样放电波的癫痫患儿64例,从加药剂量到目标剂量缓慢加药,开始量为1mg/(kg·d),每周加量0.5—1mg/(kg·d),直到目标剂量(4—8)mg/(kg·d),此后维持此剂量,并酌情调整。连续服药1年以上,以癫痫发作减少次数作为评定疗效。结果癫痫缓解的有效率为79.7%,副作用包括厌食、嗜睡、少汗、感觉异常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结论托吡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和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托毗酯(Topirarnate)种药物对32例婴儿痉挛的疗效。结果:ACTH和托吡酯两种药物疗效没有差别,但使用ACTH者有2例合并难以控制的感染,而使用托吡酯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认为托吡酯控制痉挛发作效果满意,且较ACTH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在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4名癫痫患儿随机分为托吡酯治疗组(n=30)与丙戊酸钠治疗组(n=24)。托吡酯治疗组接受托吡酯治疗,剂量从每晚1次1—3mg·kg-1·d-1(最大:25mg)增加到5-9mg·kg-1·d-1,分2次;丙戊酸钠治疗组接受丙戊酸钠20mg/kg(分2次),逐渐加量,严重病例在检测血药浓度情况下,可加量至最高40mg/kgo记录住院期间的可能副作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9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1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83)。结论治疗小儿癫痫,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400mg/d,最高可增加到600mg/d;研究组口服托吡酯25mg/d,剂量每周递增25nag,最高到100mg/d,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研究组从干预的第4周开始。头痛发作频率、每月发作天数以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α波频率变慢、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的病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对照组2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减轻头痛发作程度,降低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本组79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均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起始剂量0.5mg·kg^-1·d^-1,滴定法加量,每周加量0.5mg·kg^-1·d^-1,最大剂量为3mg·kg^-1·d^-1,2次/d,用药3个月后依据抽动控制情况评定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9例中除2例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观察外,余77例于治疗后2^-14周症状均获显著改善,抽动完全控制47例(61.03%),显效24例(31.16%),无效6例(7.79%),总有效率为92.19%。治疗早期3例出现疲乏,3例体重下降,2例出汗减少,继续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患儿均能耐受并逐渐缓解。结论:托吡酯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好,所需剂量小,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淑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59-59,69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托吡酯治疗组38例和丙戊酸治疗组36例,托吡酯治疗组均采用托吡酯单药治疗,目标剂量(4—8)mg/(kg·d);丙戊酸治疗组采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目标剂量为(20~40)mg/(kg·d)。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面的差异。结果托吡酯治疗组38例中完全控制2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71.05%;丙戊酸治疗组36例中完全控制24例,显效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80.55%,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两组在疗效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毒副作用方面:托吡酯治疗组38例患儿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5.79%;而丙戊酸组36例患儿中有12例出现副作用,占33.33%,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毒副作用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CAE与传统药丙戊酸比较疗效相近,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各型癫痫及预防癫痫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326例确诊为癫痫患儿进行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0.5~1mg/(kg·d),每7天加量1次,每次加药量0.5~1mg/(kg·d),目标剂量2~4mg/(kg·d),加量期为4~8周,West及Lennox-Gastau综合征用至30 mg/(kg·d),随访观察2年比较用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动态脑电图变化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托吡酯治疗儿童各种类型癫痫具有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达到85.0%,对于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最佳,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为98.2%、复杂部分性发作为95.0%,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有效率86.8%,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效率86.6%;治疗前脑电图异常271例,治疗2年后脑电图异常减少至87例,说明脑电图明显恢复;不良反应105例,占32.2%,其中87例为很轻微的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儿童癫痫疗效好,脑电图恢复理想,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癫痫患儿,原来使用的抗癫药种类和剂量不变,将托吡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从0.50—1.00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0-1.00mg/(kg·d),目标剂量4.00-9.00mg/(kg·d),根据癫发作情况调整托吡酯剂量。癫痫发作被控制后,原用抗癫药物逐渐减量直至停用。结果患儿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为88.9%,复杂部分性发作为77.8%,症状性癫痫为83.3%。12例患儿在加量期出现轻、中度不良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大多可自行消失。结论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儿耐受好。  相似文献   

11.
李曦  刘江  潘畅  王志平 《西部医学》2011,23(7):1319-1320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30例)和托吡酯治疗组(B组,30例),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8.45%,单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8.4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针灸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吕稳莲 《中外医疗》2013,32(6):123-123,125
目的对比分析托吡酯、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3种方法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1年—2012年因小儿癫痫就诊治疗的患儿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在3~8岁。将癫痫患儿均分为ABC3组,A组托吡酯组只给予托吡酯,其初始剂量为0.5~1.0mg/(kg·d),逐渐增加量达到要求维持量4~8mg/(kg·d),2次/d;B组丙戊酸钠组只给予丙戊酸钠,初始量为10~15mg/(kg·d),逐渐增加药量至要求维持量20~40mg/(kg·d),3次/d;C组为联合用药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剂量与用法与AB组相同。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9%、B组总有效率为77.6%、C组总有效率为95.1%。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感觉异常、恶心、体质变化以及嗜睡。结论对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无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饶萍  温天明  周莉  唐宇红  郭文利 《四川医学》2006,27(10):1033-1034
目的观察托吡酯(TMP)合并用药治疗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对24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患者进行TMP合并用药治疗共20周,前8周为加量期,后12周为稳定期。加量期剂量为25mg/d开始,以后每周增加25mg,目标剂量为200mg/d。稳定期按目标剂量保持3个月不变。结果本组治疗20周后在稳定期3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较基础期3个月中的发作次数,显效13例(54.2%),有效6例(25%),5例无效(20.8%),无1例加重。总有效率为79.2%。不良反应轻。结论托吡酯治疗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3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组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0.9%,总有效率91.3%,治疗最终的无疼痛剂量为(89±53)mg/d,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卡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5.2%,总有效率为91.3%,治疗最终无痛剂量为(432±65)mg/d,2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起效时间较托吡酯组短(P<0.05),但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经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震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40例和普萘洛尔组40例,分别给予托吡酯或普萘洛尔治疗,每3 d加量,观察4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分别用特发性震颤等级评定量表(the essential tremor rating assessment scale,TETRAS)进行震颤评分,评估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托吡酯组的震颤评分显著低于普萘洛尔组(P < 0.05);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5%,普萘洛尔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方面托吡酯组明显少于普萘洛尔组(22.5% vs. 45.0%,P < 0.05)。结论:托吡酯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作为特发性震颤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6.
尹月 《当代医学》2016,(18):146-147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CBZ)、托吡酯(TPM)和丙戊酸钠(VPA)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以及C组,各40例。A组应用CBZ治疗,起始服用5~7.5 mg/(kg·d),逐渐增加服用剂量至600~1200 mg/d;B组应用TPM治疗,成人初始服用剂量25 mg/d,儿童初始服用剂量0.5 mg/(kg·d),逐渐增加服用剂量至100~200 mg/d;C组应用VPA治疗,初始服用剂量为5~10 mg/kg,服用1周后,逐渐增加药物应用剂量。3组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0%、70.0%以及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A组30.0%与C组25.0%(P<0.05)。结论 CBZ、TPM和VPA三种药物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效果相当,但TPM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痫2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方法。方法:对282例癫痫患者予TPM单药治疗,儿童起始量为6.25~12.5mg或0.5mg/kg.d,每周增量0.5mg/kg,成人起始量为25mg/d,每周增加量6.25~25mg,直至增至最佳有效量或最大耐受量200mg/d。结果:TPM治疗各型癫痫总有效率为89.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厌食、消瘦、记忆力减退等。结论:TPM单药能有效控制各型癫痫发作,成人和儿童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在小癫痫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癫痫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某医院所诊断的小儿癫痫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68例患儿,随机分为3个小组,即丙戊酸钠组、托吡酯组,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组.给予丙戊酸钠组的患儿丙戊酸钠,其初始的剂量为10 mg/(kg.d)左右,每天3次,然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但不超过40mg/(kg·d),次数不变;给予托吡酯组的患儿托吡酯,初始剂量0.75mg/(kg·d),然后增加用药剂量,维持在6mg/(kg·d)左右,每天服用2次;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组的用药剂量和方法和上述相同.结果:丙戊酸钠、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6.4%、81.31%、96.31%,而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在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单一类药物的治疗方法,所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分别应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单独治疗成人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托毗酯组总有效率(86.0%)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明显高于托吡酯组的1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0,P〈0.01)。结论托吡酯对各种癫痫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广谱、安全、高效的新型抗癫痫治疗药物,可作为新诊断的成人癫痫患者的首选药物单独使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托吡酯治疗成年癫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单药治疗成年癫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临床新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一组予以传统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单药系统治疗(AEDs组),另一组予以托吡酯单药治疗(TPM组),即予以托吡酯初始剂量为50mg/d,每3d增加25mg至目标剂量200mg/d.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TPM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79%,完全控制率为3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AEDs组的总有效率为74%,完全控制率为30%,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症状多为中度,需给予对症处理或停药.结论:托吡酯能明显控制癫痫发作,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广谱、有效且安全的新型一线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