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如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1h、24h、3d、7d及26例门诊体检的正常妇女,分别采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C),纤溶酶(PL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A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h、24h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若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时,极易发生血栓形成,术后必需加强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监测。动态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凝酶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BPH患者分为血凝酶组、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机体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D 二聚体(D D)的变化。结果    与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血凝酶组术中、术后3d出血量减少(P<0.05)。三组的APTT无明显变化(P>0.05);生理盐水组术中、术后第1天PT升高(P<0.05),止血芳酸组和血凝酶组的PT无明显变化(P>0.05);血凝酶组能维持Plt、Hct、Fbg、t-PA、 PAI-1和D-D的相对稳定(P<0.05)。结论     血凝酶能减少BPH患者PKRP围手术期出血量,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影响小,不会增加术后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妇科手术前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妇科手术前后患者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的变化,探讨妇科手术中预防血栓形成的办法。方法:选择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5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非肿瘤组12例,良性肿瘤组28例和恶性肿瘤组25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PLM),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A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24h凝血和纤溶变化最明显。结论:对患者手术前后加强实验室凝血和纤溶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有利于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大大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与预后判断,减少手术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英起  赵永同 《医学争鸣》1997,18(6):594-59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1SSUetypepl。Smlllogen。CtlV“-tor,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纤维蛋白存在的条件下,可使血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如果没有纤维蛋白的存在,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能力有限.当静脉给予药理剂量的tPA时,它与血栓处的纤维蛋白结合,同时把捕捉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的溶解在血栓处发生,而并非全身性,这样可以减少全身性出血副作用,这也更是tPA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之处.tPAlha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等.而天然来源的tPA非…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溶栓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DVT患者溶栓后高血栓复发率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55例DVT患者溶栓前后血浆标本的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活性抑制剂-1抗原性(PAI:Ag)、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Ag)、VIII促凝活性(Ⅷ:c);3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AT:A、PLG:A、t-PA:Ag在溶栓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升高(P〈0.05或P〈0.01),其中AT:A、PLG:A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t-PA:Ag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A、D-D、VIII:C、vWF、TM:Ag在溶栓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下降(P〈0.05或P〈0.01),其中PAl:A、D-D、VIII:C、vWF、TM:Ag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痊愈组AT:A、PLG:A、TM: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D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可反映患者疗效,凝血系统机能紊乱、纤溶-抗纤溶系统失衡与DVT患者溶栓后血栓的复发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25例抑肽酶组和对照组体外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血液纤溶酶原抗原(Plg)、纤溶酶活性(Plm)、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素(tPA)、纤溶酶原活化素抑制物(PAI)及D-二聚体(D-D)的研究。发现对照组术后Plg、Plm及PA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5、P<0.001及P<0.05);tPA、D-D明显增加(P<0.005、P<0.001)。抑肽酶组除tPA较术前明显降低外(P<0.005),其余各项指标亦明显增加,但术后抑肽酶组tPA、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P<0.05),而PA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表明体外循环时纤溶活性增加,抑肽酶能抑制tPA、促进PAI的活性,从而抑制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与凝血、纤溶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80例下肢深静脉不同的超声表现,分为3组:①血栓组,②血栓前状态组,③正常组。并将各组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的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FDP、Fbg等3项指标:血栓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组与血栓前状态组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联合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照组术后静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观察组则联合使用rt-PA和替罗非班。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间冠脉微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术后2h,观察组QTd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声学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对照组,ST段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酶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i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观察组的纤溶酶原(PLG)、α2-纤溶酶抑制物(a2一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低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生物碱、苷两类有效部位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原方组、生物碱组等7组。先给大鼠喂药后以FeCl3诱导左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溶酶原(PLG)活性,并测定血栓质量。结果①FeCl3可致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生物碱、苷、抵克利得和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血栓质量减轻(P<0.05)。②模型组tPA和PLG活性均降低(P<0.05),PAI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原方可使血浆tPA、PLG活性升高(P<0.05),而生物碱和苷对tPA和PLG活性无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LMWH)和抵克利得可抑制由FeCl3诱导的大鼠血栓形成,表明该模型与凝血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也可抑制该模型血栓形成,原方可使血浆tPA活性和PLG活性升高,提示其作用与促进纤溶功能有关;而生物碱和苷对tPA、PAI和PLG无明显影响,表明其抗血栓作用不是通过促进纤溶而实现的,其作用可能与其它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评价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组71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组(A组)35例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组(B组)36例,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三项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组间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t—PA、PAI-1和TAT)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PA、PAI-1和TAT的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h、24h较术前1d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72h恢复到术前1h水平。结论行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未显著加重对血凝状态的影响,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前后患者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及下肢股静脉流速的变化,及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发生情况,探讨预防血栓形成的办法。方法选择在妇科拟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良性疾病(良性组)42例,恶性肿瘤(恶性组)28例。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于术前及术后3~7 d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测股静脉流速。结果(1)患者PT术后1、3 d均比术前延长;TT术后1、3 d均比术前缩短;D-D术后1、3 d明显高于术前;FIB术后1 d比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 d与术后1 d比较明显回升;术后1、3 d Plt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APTT、PT、TT延长,D-D、FIB及P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恶性组其术后D-D的升高及FIB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股静脉流速比较,良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术后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恶性组股静脉流速在术前及术后均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均未见血栓形成。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APTT、PT、TT延长,FIB、D-D及Plt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股静脉流速明显低于良性疾病患者,提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即存在高凝状态。对时间较长、难度大的手术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尤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伴有高危因素时,行术前、术后的凝血指标监测及下肢静脉彩超的检查,对预防LEDVT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出血症状和分型与止凝血异常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的止凝血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MF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及α2-抗纤溶酶(α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其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 α2-AP及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纤溶系统的活性以及降纤酶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正常组30例,急性脑梗塞观察组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应用5%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复方丹参10ml静脉点滴,连续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连续3d。采血栓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血管内皮tPA释放能力(△tPA)和PAI/tPA活性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血纤溶系统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降纤酶治疗组血纤溶活性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纤溶系统活性显著降低(2)降纤酶能有效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药局部冷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局部冷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等各凝血指标,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各纤溶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早期妊娠凝血、抗凝、血栓形成、纤溶和抗纤溶状态的改变。方法选取105例妊娠10~12周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82例正常未孕者为对照组。测定凝血状态指标,包括凝血常规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以及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时测定抗凝、纤溶与抗纤溶分子标志物,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糖蛋白140(GMPl40)、血栓烷B2(TXB2)、D二聚体(D—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结果研究组Fg、F1+2、TAT、D—Ⅱ、PAI.2分别为4.00、179.95、0.66、201.51、4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39.46、0.31、125.02、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研究组反映血栓形成的指标GMP140为9.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正常妊娠早期,血液凝血功能增强,抗凝状况无明显改变,纤溶活性及抗纤溶活性出现亢进,血栓形成减少,这样的改变可能有利于保持充足的胎盘子宫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高危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研究组同时加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 PAI-1)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降低, tPA、PAI-1活性降低( P<0.05)。研究组Fib、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A、PAI-1活性也低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期间,研究组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纤溶-凝血系统,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载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的局部表达及溶栓效果.方法:7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为30、20、20只.局部基因转导后,分别于术后2d和75d每组中半数动物采集血液、下腔静脉冰冻切片聚光共聚焦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Dacron片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表面血栓情况、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外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tPA活性及含量测定.结果:术后2d和75d取材,EGFP表达:A组多而强,B组也有,C组无.血栓:A组Dacron片表面均无血栓,B组表面均有血栓.tPA表达:A组均有外源表达,B组未检测到.血浆平板显示:A组均有大的溶解圈,有明显溶栓作用,B组没有;根据蚓激酶计算出的纤溶活性显示:A组术后2d和75d所取静脉tPA活性两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和75d A组、两对照组中6个亚组所取静脉tPA含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中两时间点比较,t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EGFP-N1-tPA局部基因转导能有效阻止外源移植物表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苏金抗纤饮对肺纤维化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PYMA,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其进行肺纤维化大鼠凝血一纤溶系统常用分子标志物tPA和PAI—Ⅰ的测定,观察肺纤维化大鼠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和苏金抗纤饮对肺纤维化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t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AI—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苏金抗纤饮高剂量组能升高tPA水平(P〈0.01),降低PAI—Ⅰ水平(P〈0.05)。结论:肺纤维化大鼠纤溶活性受损,苏金抗纤饮能改善纤溶活性,维持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都能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是机体纤溶系统中的重要激活剂。近年来发现二者可作为促进肿瘤转移的辅助酶,与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及转移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PA、uPA浓度,来探讨二者浓度与肿瘤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