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规范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降低给药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方法:对病区备用药品存储状况及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完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规范药品存放、加强效期管理、准确药品数量、合理存储管理、麻精类药品“五专”管理、严格高危药品管理等.结果:护士提高了对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规范备用药品管理方法,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结论:有效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能力,降低给药引起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区备用药品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总结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对药品安全管理的认识及知识的掌握得到提高,责任心增强,备用药品管理规范,药物资源浪费减少。结论药学人员适当介入,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病区备用药品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护士安全用药能力提高,降低用药安全风险,有效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依托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高危药品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设计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双人核对流程及移动护理字典的功能,对高危药品辨识不清及单人核对等问题进行了改进。结果:改进后用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PDCA循环与PDA结合使用减少了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了高危药品管理水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近3年的高位药品使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原因并予以归类,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导致西药房高危药品使用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对高危药品的认知不全、缺乏规范化的药物管理制度、药品摆放不合理等因素.结论: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中,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干预可以减少高危药品使用不良事件,增加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减少药患及医患纠纷,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基层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方式、方法,探讨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药品的数量(账目)管理,包括病区药品的基数合理设置、药品的入库、出库流程剖析,和对一般药品的质量管理,以及高危药品的管理,提高病区药品的管理质量。结论基层医院通过加强病区的药品管理,使病区药品是使用更趋于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5s应用于药品管理中,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应用5S管理对科室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病区药品定位放置,标识清楚、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确保用药安全。结论:5S适用于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病房高危药品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方法分析病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使用过程无双人核对,药品存放不合理,警示标志不醒目,身份核对不规范等。通过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备用种类及数量,药品分类放置,过程双人核对,醒目的药品标识,严谨的有效期管理,不良事件上报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等措施,加强了对病房高危药品的监管,提高了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管理》2018,(2):12-13
为提升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东阳市人民医院通过PDA二维码扫描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对高危药品的发放、核查、使用等环节进行监控,优化高危药品使用流程。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有效避免了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药品核对不足、药品信息数量记录不详等问题,减少了医院用药差错的发生。同时,建立高危药品使用关键节点的可追溯性体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及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的调配核对管理、使用环节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措施,指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在使用上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结果:优良流程及信息化乃是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实施有效管理的条件,而人的主动性措施则为基本保障.结论:人的主动性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措施乃是安全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智慧健康》2022,(36):12-16
探讨改善病区药品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期提升护士和药师的工作效率,实现药品效期和库房的精细化管理。分析自本院病区2017年12月引进智能药柜使用前后工作模式的变化,通过对流程的改进分析依托物联网技术,借助智能药柜设备,开发智能药柜管理系统。智能药柜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病区基数药品管理由封闭式改变成开放式,通过智能化和权限式管理,药品的库存和成本管理更科学。智能药柜规范了药品管理,促进了医疗安全,有利于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综合水平,提高高警示药品管控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管理效率。智能药柜权限设置的持续改进,让管理更高效更细致,从源头上保证智能药柜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信息化闭环管理,解决病区在传统静脉输注高警示药品时存在的问题。方法从医生开具医嘱至输液结束,设置关键业务节点,借助电脑终端和智能移动终端,构建在静脉输注高警示药品时的信息化闭环管理。通过医护人员对高警示药品认知度和满意率调查及实施前后输液规范性对比,评价使用效果。结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对临床高警示药品使用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并储存相关信息,使药物使用更精准,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后果。结论信息化闭环管理在静脉输注高警示药品中的应用,能提高医护使用高警示药品的安全意识,降低患者医疗风险,为临床护理安全提供保障,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合理用药系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安全用药水平。方法基于系统功能实现对超说明书用药、抗菌药物管理等进行事前提示、事中干预和事后监管。结果系统为临床获取医学、药学相关信息提供了便捷,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结论合理用药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应在实践中对之进行不断优化改进,充分发挥系统对合理用药的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梨 《现代保健》2013,(22):150-15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病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的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升高,但占总药品的销售比例逐年降低,比例分别为36.21%、29.26%。用药金额位居前列的药品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品分级管理之后,一线(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三线(特殊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每年下降,二线(限制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上升。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在各个科室医师、药师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14.
总结4年来危机管理理念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液配置的应用体会。通过对安全配置危机因素分析,危机前的预防和准备,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危机管理,增强了护士危机意识与配置能力,确保患儿静脉用药安全,赢得新生儿病区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营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北京大兴区民营医院进行实地调查。结果20家民营医院,共开放床位2 506张,有护士1 315名,平均离职率11.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79名(21.2%),中级及以上职称者155名(11.8%);制定有护理质量标准及质控计划者14家(70%),制定有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者15家(75%);有查对制度者17家(85%),有分级护理、交接班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者16家(80%),有安全输血制度者11家(55%);运用跌倒、压疮风险评估表者8家(40%),有分级护理标识、过敏标识15家(75%),有跌倒及坠床警示标识者14家(70%);急救车管理中,车锁/封条使用不正确者6家(30%);4家(20%)护理单元存放毒麻药品,管理基本规范;14家(70%)护理单元存放有高危药品,6家(42.9%)未单独存放。结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是民营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培训与督查是提升民营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Most prior studies examining drug use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have been cross-sectional or retrospective and have not determined whether periods of increased drug use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patterns of use of methamphetamines, poppers, and sniffed cocaine and sexual risk behavior among 736 San Francisco MSM enrolled in the EXPLORE study and followed for up to 48 months. In longitudinal analysis, use of methamphetamines, poppers, and sniffed cocaine declined during follow-up. However, compared with older participants, younger particip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their drug use over time. Results of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demonstrated that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was more common during reporting period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methamphetamine, poppers, or sniffed cocaine use. This within-person analys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periods of no drug use, periods of both light drug use (less than weekly use of drugs) and heavier drug use (at least weekly use of at least one drug)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ngaging in uprotected anal sex with an HIV-positive or unknown-status partn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intermittent, recreational use of these drugs may lead to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and that, to reduce and prevent risks of HIV, no level of use of these drugs should be considered “safe.” HIV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should target MSM who report either light or heavy use of methamphetamines, poppers, and sniffed cocain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关爱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关爱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护士、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责任制整体护理病房护士关爱能力进行测试,总结评价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病房护士关爱能力偏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结婚、生育对关爱能力产生主要影响。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病房护士关爱能力,需要医院、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参与,建议针对不同职称、学历、聘用形式的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通过为护士提供体验关怀、实践关怀的机会来提高护士关爱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儿童医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病儿的用药及PASS对其审查的情况。方法:统计分析了2011年7~8月心胸外科的心内直视手术全部病例的用药情况及PASS对其审查的结果。结果:59例病儿用药品种累计80种,其中CICU和病房56种。术后24小时长期静脉用药8~13种。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累计12种;单一使用42例;序贯6例,序贯及联合用药11例,分别选用2~8种,疗程10~30天。PASS黑色警示30次,发生率3.3%。结论:该组病儿同时用药品种多,时间长。必须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PASS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