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为50岁女性, 因双眼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后18年右眼疼、流泪、睁眼困难1个月余就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右眼角膜基质环边缘3~4点钟方位处存在角膜融解变薄和荧光素渗漏现象;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提示右眼3~4点钟方位角膜基质环前表面上皮层及浅基质层缺失。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 诊断为右眼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后角膜融解。随后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右眼角膜基质环取出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无不适症状, 角膜植片透明度良好。  相似文献   

2.
角膜内皮移植术是治疗角膜内皮疾病的重要方法, 主要分为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比较, 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术后视力好, 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 但手术技术和过程较为复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所不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成功关键在于掌握手术的基本要素并预防并发症。为在我国规范开展和推广角膜内皮移植术,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以国内外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 围绕角膜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术前评估、手术技术和操作、术后并发症处理和随访等进行充分讨论, 达成共识性意见,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源性角膜病变主要是指药物尤其眼用药物制剂中药物本身及所含防腐剂的毒性, 直接或间接导致角膜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 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 易造成误诊误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相关领域专家, 对药源性角膜病变诊治的关键技术进行梳理, 形成共识性意见, 以指导临床正确开展药源性角膜病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9家医院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分组并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单眼入组)进行延续观察,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爱尔康公司的Toric IOL。记录术前、术后1 d、6个月、1年、5年的视力、IOL旋转度数、术后并发症、眼压、主观评价等情况。主要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Mann-Whitney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 45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19例)患者完成5年延续观察, 男性17例, 女性28例;年龄(72.07±10.67)岁;术后随访(5.39±0.47)年。术后5年,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远视力(0.20±0.26、0.16±0.13, t=0.17, P=0.752)、最佳矫正远视力[0.00(0.00, 0.20)、0.05±0.10, U=188.00, P=0.880]、裸眼近视力[0.50(0.20, 0.60)、...  相似文献   

5.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 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 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 近年来, 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 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 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 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 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242-246)  相似文献   

6.
由于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短缺, 穿透角膜移植术及角膜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制约, 其根本原因在于健康角膜内皮的增生能力有限。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不断发展, 组织工程角膜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培养高密度、具备健康内皮功能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角膜内皮技术研发的关键在于种子细胞、载体材料和移植方式的选择。目前, 国内外大量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包括人角膜内皮细胞、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人羊膜上皮细胞等。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羊膜、脱细胞角膜基质、后弹力层、晶状体前囊膜等。体外培养的细胞采用穿透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或前房注射细胞的方式进行移植。本文从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来源、移植载体选择以及角膜内皮移植方法等方面就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结目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NK)是一种退行性疾病, 其中角膜神经受损导致角膜感觉减退, 严重者可致失明。传统的NK治疗旨在支持角膜愈合和防止角膜损伤的进展。近年来, 角膜神经移植在NK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与传统治疗相比, 角膜神经移植不仅能解决角膜神经缺损的问题, 从而避免后续发生的角膜病变;还能显著恢复角膜敏感性、角膜上皮和视力等。角膜神经移植手术主要分为直接角膜神经移植和间接角膜神经移植两大类。如今, 该手术方法已逐渐用于临床, 并在疱疹病毒和神经瘤引起的单侧NK以及双侧NK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然而, 对于干眼、糖尿病和慢性青光眼等引起的NK的手术治疗知之甚少。未来可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进一步完善针对NK的病因治疗。本文将从角膜神经移植手术的具体术式、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的时机三个方面介绍这一新型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8.
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对于维持角膜透明性极为重要, 但在胚胎发育后便不能增殖和再生, 其密度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减少。全身性因素和眼部疾病均可引起HCEC大量缺失, 造成角膜水肿和混浊, 最终导致失明。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眼唯一有效的复明方法, 但供体角膜极度匮乏且其保存技术有限, 这使HCEC再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针对HCEC再生的策略、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为开展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术前角膜散光是影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主要方式。Toric IOL的不同材料和形状以及高度近视长眼轴均会影响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可精准矫正白内障术后的残存散光, 但因为价格和二次手术等问题在临床未得到广泛应用。在角膜陡峭轴向上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矫正散光不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但矫正幅度有限。弧形角膜切开术简便易行, 联合飞秒激光能进一步提高矫正的精确性, 有较的临床应用前景。(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30-436)  相似文献   

10.
角膜移植术有多种不同的术式, 需要根据角膜各组织层混浊和病变的特点, 采取精确的角膜上皮、基质(板层)、角膜内皮、全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或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存在一种倾向, 即不论角膜疾病程度、是否有相应的眼库保障和手术技术条件, 一概行经典的穿透性(全层)角膜移植, 或者追求技术条件要求高的内皮移植和人工角膜移植等新的术式, 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和角膜供体材料浪费。正确选择角膜移植术式的优点包括保留更多健康的角膜组织、节省供体、视力快速恢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等。角膜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并根据手术医生自身技术、医院和眼库的条件, 有序开展不同的角膜移植术式,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角膜类器官是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得到的类角膜组织结构, 与人体角膜具有相似的解剖学特征和基因表达谱。虽然角膜类器官存在培养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 但由于其能更真实再现角膜的生理环境以及各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角膜类器官在角膜发育及角膜病发生机制、角膜移植供体和角膜类器官芯片等研究方向中的应用, 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开展持续研究提供参考, 使角膜类器官可更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个性化医疗等更多角膜病医疗领域。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角膜炎是引起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 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在不同类型病原体感染角膜炎中, 选择合适的使用时机, 才能使糖皮质激素获得较好的抗炎效果, 同时减少其副作用的发生。在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中, 建议在抗生素有效治疗48小时后使用糖皮质激素, 以减少角膜瘢痕的形成。对于病毒性角膜炎, 糖皮质激素使用范围仍是基质炎型和内皮炎型;糖皮质激素极易导致真菌性角膜炎加重, 仅在确认真菌感染完全控制之后方可使用;有关棘阿米巴感染性角膜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 虽然获得了基础研究上的进展, 但是使用的时机上尚未达成共识。(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5-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中央与周边的厚度差异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邯郸眼科医院测量的健康人群336例(336眼), 来自邯郸眼科研究。运用Orbscan-II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最薄点(TCP)以及3、4、5、6、7 mm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的角膜厚度;通过计算3、4、5、6、7 mm区域角膜厚度与中央厚度的比值, 得到反映角膜中央与周边厚度差异的角膜厚度指数(CTI)。通过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迟滞系数(CH)、角膜阻力因子(CRF);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CH、CRF与角膜厚度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7 mm CTI总体分布中两端的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CH和CRF的差异。结果: 研究对象4、5、6、7 mm角膜厚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15, P=0.003;r=-0.23, P<0.001;r=-0.33, P<0.001;r=-0.41, P<0.001), 且随直径增大相关性逐渐增加;角膜最薄点、CCT及3 mm区域...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眼眶疾病, 病程迁延, 可致盲、致残, 诊疗过程复杂并涉及多个学科。为提高我国TAO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 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制订的指导原则、方法和步骤, 针对TAO诊疗中的主要临床问题提出24条推荐意见, 主要涉及TAO临床诊断标准, 疾病分期、分级方法, 基于TAO发病机制的新型治疗方法, TAO的多学科联合管理, 危险因素控制, 药物、放射、手术等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以及疗效评估和危重症处理, 形成我国首部与TAO诊疗相关的临床指南, 以指导临床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是一种致盲性角膜病, 因临床表现多样, 病情复杂, 诊断标准不明确以及眼部病毒检测手段有限等原因, 易误诊或漏诊, 且目前尚缺乏统一和规范的治疗方案。鉴于此,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感染学组汇集国内眼感染和角膜病专家, 以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为基础, 参考国内相关专家的临床经验, 经过充分讨论, 针对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诊疗形成共识性意见, 以期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角膜内皮细胞是维持角膜透明的关键, 青光眼本身及其治疗措施可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非生理状态下的眼压会破坏角膜内皮细胞的结构及其泵功能;引流装置的植入及其位移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治疗过程中房水微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营养供给;抗青光眼药物的毒性作用也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541-546)  相似文献   

17.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角膜上皮重塑及其影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角膜上皮细胞具有独特的重塑能力, 能够对角膜基质和曲率的变化作出反应, 通过局部性的增厚或变薄来适应不同状态, 以维持眼表的稳定性和清晰的视觉。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重塑能力是非均匀的, 且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因此, 标准化评估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对于深入理解角膜上皮重塑过程至关重要。现笔者探讨不同眼表疾病、屈光手术方式和药物对角膜上皮重塑的影响, 以期能协助临床医师进行相关疾病的早期诊疗, 提高屈光手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最终选择方式, 但角膜供体短缺一直是阻碍角膜移植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角膜制备方式, 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出现的水凝胶为人工角膜的制备提供了可能。水凝胶类似于细胞外基质的等效物, 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等特点, 已在多个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水凝胶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材料, 在药物研发、3D细胞培养、干细胞的研究、3D打印生物墨水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水凝胶的材料主要有透明质酸、明胶、海藻酸钠等, 以水凝胶为材料结合不同的3D打印技术制备人工角膜已经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和理论突破。本文对水凝胶结合3D打印在人工角膜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防盲治盲工作是健康中国和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工作70年历程, 从无到有, 防盲治盲水平不断提高, 眼病流行病学工作全面开展, 眼科队伍不断壮大发展, 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希望以此缅怀前辈, 激励后人, 为我国眼科事业和防盲治盲工作的发展砥砺前行。谨以此文向全国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工作者致敬, 并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561-5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