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无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以及从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17例(34眼,对照组).利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分别拍摄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上皮下神经密度.比较3组眼表疾病评分问卷(OSDI)得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BUT( F=9.04,P<0.01),角膜荧光素评分(F=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较对照组小(P<0.05).各组间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鼻侧与中央、颞侧相比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与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各项客观的干眼评价指标较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高,与无症状者基本无差异.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不会影响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的神经密度.角膜神经密度中央与颞侧基本无差异,而鼻侧小于中央及颞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角膜缘部上皮厚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患者30例(30只眼)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鼻侧角膜缘上皮厚度、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7天的鼻侧角膜缘内1mm的上皮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天鼻侧角膜缘内2mm的上皮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术后7天的鼻侧角膜缘上皮厚度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为(39.29±22.68) mm2,术后2、3、5、7天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均较前一时间点的角膜荧光染色缺损面积缩小(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愈合由缺损的周围向中央愈合,而其角膜缘部上皮的厚度则由角膜中央向周围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10 0例 (198眼 )和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 4 0例 (77眼 )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 ,高度近视眼组与中低度近视眼组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0 .5 4 7± 0 .0 30 )mm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0 .5 5 7± 0 .0 4 8)mm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膜中央厚度明显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上皮组织的基底细胞数目、上皮厚度、基底细胞形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超过3年的患者33例(66眼,角膜接触镜组)和从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33例(66眼,对照组),对所选患者,在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Flap—freeEpi.LASIK)手术中,用Epi-K角膜上皮刀取下角膜上皮瓣。2组中各取30例(60眼)采用超声进行离体角膜上皮瓣厚度的测量和采用显微镜进行基底细胞计数,各取3例(6眼)进行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瓣基底细胞形态的变化和进行PCNA的测定。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角膜接触镜组角膜上皮层厚度为(55.33±4.56)μm;对照组角膜上皮层厚度为(57.19±3.82)μm,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5)。角膜接触镜组基底上皮细胞数目减少,为(3872.6±153.2)eells/mm^2;对照组基底上皮细胞数目为(3989.2±289.6)cells/mm^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1)。角膜接触镜组较对照组角膜基底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形态欠规整,基底膜较厚,相对粗糙。角膜接触镜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可发现PCNA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无阳性细胞。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使角膜上皮层变薄;单位面积内的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数量减少;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学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之间的连接和基底膜遭到破坏,PCNA阳性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技术评价翼状胬肉术后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CL)的治疗效果.选择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评价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疼痛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基于角膜共焦显微镜的观察,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3.8±1.1965)d,对照组为(5.1±1.518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疼痛值观察组术后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BCL可明显缩短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可作为翼状胬肉术后的辅助治疗措施.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非侵入的观察眼表的活体组织结构,是监测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理想工具.可为适时取出BCL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长期配戴硬性透氧性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500例(918眼)、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2年以上200例(386眼)和长期配戴RGP≥1年者100例(195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528.59±23.37)μm,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2.31±21.73)μm,配戴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5.03±22.97)μm。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RGP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RGP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均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NK)持续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NK导致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0例20眼, 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将患眼分级, 采用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为主的综合治疗, 记录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法标记缺损的直径和面积, 10倍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周角膜缺损直径和面积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4、12和24周LogMAR视力改变;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分别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角膜神经纤维分布变化及角膜知觉丝线长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基线角膜缺损特征对上皮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角膜缺损范围直径为5.00(4.00, 5.75)mm, 缺损面积为15.50(12.00, 20.00)mm2。伴角膜基质水肿者占45%(9/20), 伴内皮皱褶者占35%(7/20)。除1例糖尿病伴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角膜溃疡面积较大(8 mm×...  相似文献   

8.
苑晓勇  陈卓  孙慧敏 《眼科研究》2005,23(6):590-592
目的检测分化标记在人角膜及角膜缘上皮细胞的表达,以了解角膜及角膜缘细胞分化状态,旨在发现新的角膜上皮干细胞的阴性标记。方法获取人角膜及角膜缘组织,对冰冻切片及整个角膜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标记钙粘连素E、角蛋白3(CK3)、角蛋白12(CK12)、缝隙连接蛋白43、巢蛋白(nestin)和包壳蛋白(involucrin)的表达,经荧光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焦电镜观察,并行半定量RT-PCR以检测其相关分化标记基因的表达。结果分化标记CK3、CK12、缝隙连接蛋白43、巢蛋白和包壳蛋白在角膜和角膜缘上皮的表层细胞表达,角膜缘基底细胞不表达。激光扫描共焦电镜观察及RT-PCR结果显示角膜缘基底上皮细胞不表达细胞CK3、连接蛋白43和巢蛋白,而角膜上皮细胞则明显表达。结论角膜及角膜缘表层上皮较为成熟分化,而角膜缘基底细胞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很可能是干细胞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3月至12月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28例(28眼),随机分为2组: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14眼).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术后2h、6h、24 h、48 h、72 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h、6h、24 h、48 h、72 h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0.79±0.43)分、(0.88 ±0.53)分、(0.43±0.51)分、(0.29±0.47)分、(0.14±0.36)分,对照组分别为(2.57±0.51)分、(2.57±0.76)分、(1.86±0.66)分、(1.43±0.51)分、(0.86±0.53)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为(1.57±1.34)分,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为(0.86±1.10)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对照组为(2.68±4.33) mm2,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为(0.17±0.45) mm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未见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组织的活体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正常老年人19例22眼中央角膜应用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 through focus,CMTF)进行观察,记录上皮翼状细胞层、上皮基底细胞层、前基质层、后基质层、内皮层的细胞密度,选取每人上皮基底细胞层下神经丛和中后基质层神经最清晰图像,并记录此幅图像中神经纤维总长度、神经纤维直径、神经纤维数目和每100μm神经纤维包含的念珠状结构(beads)数目,同时比较不同眼别及不同性别之间上述计量和计数资料之间的差别;观察上皮翼状细胞层、上皮基底细胞层、前基质层、后基质层、内皮层及上皮基底细胞层下神经丛(subbasal epithelial nerve plexus)和中后基质层神经(stromal nerves)的组织形态。结果:上皮翼状细胞层、上皮基底细胞层、前基质层、后基质层、内皮层的细胞密度分别为2150±315,5270±539,859±137,627±184,2529±654个/mm2,上皮基底细胞层下神经丛每幅图像中神经纤维总长度、神经纤维直径和数目、每100μm神经纤维包含的念珠状结构分别为944±176μm,2.3±0.5μm,9.0±1.3条,4.9±1.4;中后基质层神经每幅图像中神经纤维总长度、神经纤维直径和数目、每100μm神经纤维包含的念珠状结构分别为306±138μm,5.6±1.7μm,1.8±1.5条,0.0±0.0。上述计量和计数资料左、右眼和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观察到排列疏松、细胞间夹杂有无结构暗区的表层上皮细胞层,过度形态的翼状上皮细胞层,呈"斑马皮样"外观的基底细胞层,在角膜中后基质层有4眼(18%)可见到微皱褶(microfolds),在排列规则、多呈六边型的角膜内皮层发现有2眼(9%)出现类似滴状赘疣(pseudoguttata-like)结构。结论:共焦显微镜可以在实时、活体和三维空间从细胞水平对角膜各层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指导长期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4-03/09就诊于我院36例36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观察戴镜前,戴镜后2、4、8、12wk眼部疼痛和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共焦显微镜图像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患者在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后30min眼部的疼痛与刺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完全缓解者26眼(72%),明显缓解者10眼(28%); 角膜上皮的平均愈合时间5.68±0.73d; 2、4、8、12wk时共焦显微镜下基底细胞形态、排列,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走形日渐趋于正常; 临近角膜上皮基底细胞的前基质层炎细胞逐渐消退。观察期间未发现1例与配戴接触镜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共焦显微镜指导下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可以避免过早摘镜,使基底膜与前弹力层紧密粘连,减少复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活体角膜共焦显微镜(CM)观察角膜缘干细胞(LSC)龛环境与角膜缘基底细胞群活力和数量在正常人群中的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观察对象为2007年3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选取的社区正常人志愿者120名,并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单眼的眼别,入选标准为无手术、外伤、感染及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透明,眼底镜检查无异常.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组,A组为0~岁,B组为20~岁,C组为40~岁,D组为60~79岁,每组30例.使用CM观察研究对象的角膜缘,记录图像并分析各组Vogt栅栏存在情况、计量角膜缘基底细胞大小,对LSC龛环境质量和细胞增殖活力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角膜缘组织结构具有不同形态特点.A组29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96.7%;1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3.3%.B组29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96.7%;1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3.3%.C组21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70.0%;5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16.7%;4只眼存在萎缩的Vgot栅栏,占13.3%.D组10只眼存在Vogt栅栏,占33.3%;17只眼未查见Vogt栅栏,占56.7%;3只眼存在萎缩的Vgot栅栏,占10.0%.A组角膜缘上皮基底细胞平均大小为(9.7±1.0)μm,B组为(10.7±1.5)μm,C组为(10.6±1.2)μm,D组为(12.2±1.4)μm.结论 在正常人群中,角膜缘LSC龛环境存在不同特点;同时,角膜缘基底细胞活力和数量也存在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Chen Z  Sun HM  Yuan X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14-1019
目的 探讨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 对人角膜和角膜缘部位行组织学检查以分析角膜缘解剖结构。对人角膜切片和整个角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中央角膜和角膜缘部位未分化标记,如核蛋白p63、乳腺癌抵抗蛋白(ABCG2,BCRP1)、烯醇化酶α、整合素拍、胡及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19(CK19)、14(CK14)及转铁蛋白受体(CDT1)的表达,经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对角膜中部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m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以检测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角膜缘部位横向切片显示角膜缘上皮细胞为乳头放射状排列,对应于Vogt栅栏环境。未分化标记整合素β1、EGFR、烯醇化酶α及CK19在角膜缘基底细胞胞质染色较表层细胞更强;p63、ABCG2、整合素胡蛋白仅见于角膜缘基底部上皮细胞。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和RT—PCR结果显示角膜缘表达p63、ABCG2、整合素胡蛋白及mRNA。原位杂交显示p63仅表达于角膜缘基底层细胞。结论 角膜缘上皮呈乳头放射状排列,角膜缘干细胞群具有复合标记:p63表达于细胞核、ABCG2表达于胞质、整合素胡表达于胞膜。采用这些标记复合体,可将角膜缘干细胞群与其他上皮细胞区分。  相似文献   

14.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翼状胬肉420例(452眼),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20例(20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人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1~7a。结果:翼状胬肉452眼,上皮愈合良好,角膜病变区光滑透明,18眼复发,复发率为4.0%。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合并基底部溃疡21眼,角膜溃疡修复、上皮缺损区界面光滑平整、清亮。结论:角膜缘干细胞为病灶角膜提供了健康干细胞来源,恢复了角结膜屏障功能;人羊膜本身无抗原性,术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且具有抗炎、抑制新生血管及抗纤维化作用;在促进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角膜上皮移行及生长的支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眼表疾病的手段。相对于角膜缘干细胞而言,羊膜仅起着角膜上皮生长移行支架物的作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不能被羊膜移植所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外伤性角膜板层损伤 10眼、角膜缘碱烧伤 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为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损伤、碱烧伤行结膜瓣移植术 (对照组 ) ,4 1例 4 5眼 ,其中翼状胬肉 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 11眼、碱烧伤 4眼行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泪膜破裂恢复时间以及胬肉复发率 ,术后随诊 6~ 2 4月。结果 A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2~ 4d、BUT(6 .7± 0 .8)d ,无角膜缘新生血管生长 ,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0 ,角膜透明 ;B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5~ 7d ,BUT(7.9± 0 .5 )d ,角膜缘有 3~ 8支新血管生长 ,角膜有不同程度的云翳 ,翼状胬肉复发率 13.33% ,A、B 2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佩戴角膜接触镜后角膜变化的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长期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的患者活体角膜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长期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的15例患者进行检查,并选择未戴角膜接触镜者11例进行对照,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组与对照组相比,基底上皮细胞密度减少,为3705.00±447.62个/mm2(P<0.05),角膜上皮层厚度变薄,为54.3±8.44μm(P<0.05),并有部分剥脱.2.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组角膜内出现白色点状物,朗汉氏细胞数目多,成树枝状改变.3.角膜软性接触镜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数量及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曲折度增加,有分支出现(P<0.05).结论 佩戴角膜软性接触镜,角膜组织可发生一系列改变,激光共焦显微镜与传统光学共焦显微镜相比,图象清晰,深度定位准确,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对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方法采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切除角膜缘上皮组织的兔眼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损伤修复过程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在角膜上皮损伤8~32小时内,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22±0.19mm2/h和1.45±0.20mm2/h(t=3.89,P<0.01),实验组角膜上皮损伤愈合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慢。实验组角膜可见大量的杯状细胞和新生血管,并随时间而逐渐向中央区发展。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可使角膜上皮增殖能力丧失,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导致持续性角膜上皮糜烂、结膜组织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与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相关的因素。方法: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2217例(4398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查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曲率,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结果:近视患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48.57±30.42μm,男女眼之间、左右眼之间、低龄与高龄眼之间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中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506,P=0.000)。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呈正相关(r=0.634,P=0.000)。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曲率之间无相关性。中央角膜厚度与是否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有关,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患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眼内压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等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角膜/指环形上皮移植术治疗各种眼表疾病引发的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手术技术和成败因素。方法通过13例(14眼)各种眼表疾病引发的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的全角膜或指环形上皮移植术,系统观察该项眼表重建术的临床规律和影响成败的多种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4月(3~24月),12眼(85.71%)眼表稳定,朱发生上皮缺损;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有11眼脱盲(≥0.05),8眼获得能够自主生活的裸眼视力(0.1~0.5);失败2眼。结论同种异体全角膜或指环形上皮移植术能够有效地为干细胞衰竭眼提供新的眼表上皮来源,使大多数术眼回归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获得有用视力;未能获得良好视力者,也因重新获得稳定的眼表,为尔后的增视性角膜和品状体手术提供了组织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中央角膜厚度,在我院近视患者中随机抽取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及不戴镜者各100例200眼,做统计分析。再在近视患者中按戴镜时间<1a,1~3a,3~5a,5~7a,≥7a分组,每组随机抽取60例120眼,做统计分析。结果: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不戴镜者的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时间<1a,1~3a,3~5a,5~7a者的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薄于不戴角膜接触镜者,并且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时间越长中央角膜厚度越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