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6年,RaulGamboa等报告,86%的三尖瓣闭锁和70%的肺动脉瓣闭锁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I和Ⅱ导联的P波高尖,振幅>2.5mm,Gamboa称其为三尖瓣P波,随后的文献也将这种P波称为Gamboa P波。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P波     
1966年,Raul Gamboa等报告,86%的三尖瓣闭锁和70%的肺动脉瓣闭锁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Ⅰ和Ⅱ导联的P波高尖,振幅〉2.5mm,Gamboa称其为三尖瓣P波,随后的文献也将这种P波称为Gamboa P波。2003年,Subash C.Reddy将这种巨大P波命名为更加形象的喜马拉雅P波(Himalayan P-Waves)。  相似文献   

3.
P波指数作为一种实用的心电学指标,反映心房电活动的状态.它主要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面积、P波电轴、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等指标.本文主要综述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因心房不协调活动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及较高的病死率密切相关.体表心电图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利用心电图可获得的P波离散度、P波终末电势、P波电轴等传统P波心电参数对AF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P波峰值时限是新近提出心电参数概念,其在预测AF发生...  相似文献   

6.
自主神经对P波振幅和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自主神经对正常、异常心脏的功能及电生理特征的调节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评估和检测自主神经对心室肌的影响,如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T波电交替等。相比之下,自主神经对心房影响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胃腺癌组织P53,P63和P73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63和P7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2例胃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湖北地区汉族人.其中,癌肿位于胃远端(胃窦、胃角)51例,胃近端(胃底、胃体)21例;肠型GAC 44例、弥漫型28例;高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29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23例;TNM分期:Ⅰ和Ⅱ期13例,Ⅲ和Ⅳ期59例.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53,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X2=4.72,P<0.05; X2=5.51,P<0.05;X2=9.75,P<0.01);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弥漫型胃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胃腺癌(X2=4.68,P<0.05);在低分化腺癌与高中分化腺癌之间以及Ⅲ,Ⅳ期腺癌与Ⅰ,Ⅱ期胃腺癌之间的表达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X2=7.06,P<0.05;X2=3.95, P<0.05).P63蛋白在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X2=7.36,P<0.05);在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之间、在弥漫型与肠型胃腺癌之间、在Ⅰ,Ⅱ期胃腺癌与Ⅲ,Ⅳ期腺癌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73蛋白在Ⅰ,Ⅱ期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腺癌(X2=4.14,P<0.05),在胃窦/胃角腺癌与胃底/胃体腺癌之间、在弥漫型与肠型胃腺癌之间、在高、中及低分化胃腺癌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P53蛋白阳性与阴性表达的胃腺癌之间,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53,P63和P73过度表达与胃腺癌的发生相关联,但并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P波变异性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波变异性(Pvari)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的Pari、P波最大时间(Pmax)和P波离散度(Pd).以Pvari≥120ms2为阳性标准预测,并与Pmax≥110ms或Pd 40ms为阳性标准比较,评估Pvari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第2天与第5天Pvari、Pmax及Pd的重复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vari、Pmax和Pd增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Pmax≥110ms、Pd≥40ms、Pvari≥120ms2为阳性标准,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6.5%、81.1%、75.7%,特异性分别为77.8%、86.1%、8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5.3%、87.9%,阴性预测值分别84.8%、81.6%、78.0%.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第2天与第5天Pmax、Pd及Pvari重复性较好,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0.80、0.83(P<0.01).结论患者Pvari明显增大且重复性好,是又一个预测心房颤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 选择52例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7例无PAF的对照组患者,测定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 Pmax),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aVR导联P波面积和振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与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50例冠心病(CAD)患者,对照组为40例正常人群。观察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有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病史患者的PD、Pmax。结果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P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冠心病组心绞痛发作时PD、Pmax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D、Pmax受冠心病心肌缺血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贲门癌与P53、P21、NDPK、CD44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浸润和转移与基因表达有较大的联系,单基因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但肿瘤浸润和转移并非是单基因的问题。我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60例贲门癌患者进行P53,Kiras,nm23H1和CD44s其基因产物P53,P21ra...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7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PⅢP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癌旁肝组织仅在活动性肝病时成纤维细胞及窦周细胞染色阳性,肝癌细胞染色较强。PⅢP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作者认为肝癌细胞PⅢP的高合成能力与肿瘤细胞本身特征或基因表达有关,可能是肝癌细胞所具有的肿瘤生物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2 6岁。因心悸来院检查 ,临床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图中可见“短 -长”序列 2种P -P ;短P -P为 0 72~ 0 76s,长P -P为 0 92~ 1 0 0s。“短” ,“长”P -P转变突然 ,无渐变现象。P波外形相同 ,P -R间期略图 1 “短 -长”P -P的思考讨论 “短 -长”P -P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P波外形不同 ;可能为 : 房性早搏 (PAS) ; 房性逸搏 ; 房性反复心搏 ; 房性逸搏 -室性夺获 ; 房性并行心律。可以结合P波外形、P -R间期、联律时间是否不同可予区分。②P波外形一致 (如本图 )有下列可能 : 位于窦房结附近的P…  相似文献   

15.
对监测点区克山病患者常规体表心电图Macruz指数(P/P-R段)、QT间期离散度(QTd)、JTc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R段,克山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用该指标对潜在型克山病进行筛选,可发现其中尚有些不具临床表现的早期(舒张期)心功能不全患者。QTd和JTc,反映心肌复极信息较敏感可靠。其测值克山病各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关。上述心电图指标在克山病病情监测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3岁,心电图示P波异常宽大、双峰,时间为220ms,考虑为心房增大,但心脏超声排除了此诊断;第2份心电图室性早搏后一个P波却为80ms,考虑为3相房内阻滞;第3份心电图在心率明显减慢的情况下可清晰分辨出P波和U波,综合分析可看出前两份心电图实为“PonU”致假性P波增宽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胃癌P-糖蛋白与P53蛋白表达的测定分析,探讨其在胃癌中表达及关系与临床意义.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胃癌患者30例,年龄35岁~75岁;男21例,女9例1.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检测所用P-糖蛋白P53蛋白试剂为福建Maxim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组织块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作3μm~4μm厚切片,检测方法按说明书进行.P-糖蛋白表达和P35蛋白表达以细胞内出现棕色染色颗粒及阳性细胞占全部观察细胞的百分比计.2结果在30例胃癌患者中P-糖蛋白表达阳性者占60%(18/30),P53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的变化.研究Pd与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80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和Pmax.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与对照组比较,Pd与Pmax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是一种新的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P22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表达融合蛋白及研制核酸疫苗做准备。方法 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鼠,收集腹水,酚/氯仿法抽提弓形虫基因组DNA;用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表而抗原P30、P22的基因片段,分别重组入pMD18T载体中。将pMD18-T载体中的P30、P22基因片段分别酶切,定向克隆入pUC18克隆载体中,pUC18-P30-P22中的P30P22片段经酶切、纯化后,亚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用酶切、PCR及测序的方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结果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P30及P22片段;大小均与预测值相符;克隆pUC18-P30P22重组质粒的酶切片段分别与P30、P22基冈大小一敛: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pcDNA3.1-P30-P22重组质粒,所测P30、P22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弓形虫pUC8-P30P21重组质粒和pcDNA3.1-P30-P22重组质粒,为研制弓形虫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甲亢治疗前后P波振幅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所致的房早、房颤、房扑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已受到普遍注意,但有关甲亢引起心电图P波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部分甲亢病人心电图P波测定结果,对P波振幅在甲亢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具有甲亢临床表现,通过测定血清FT3、FT4确诊的甲亢患者70例,其中男18例,年龄33~54岁(37±8岁),病程1~5年;女52例,年龄25~56岁(32±12岁),病程2~6.5年。所有病人无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等心肺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