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通督开窍针法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原发性癫痫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丙戊酸钠进行抗癫痫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干预方案的同时给予通督开窍针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脑电图异常比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QOLIE-31)、MDA、SOD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三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癫痫发作频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异常脑电图比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QOLIE-3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SOD、MDA水平相当。结论:通督开窍针法不仅提高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脑为元神之府,主管记忆、精神思维活动。督脉与脑关系密切,是机体为脑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李志刚教授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督脉内气血津液不足,不能正常为脑提供营养物质,和(或)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督脉导致督脉不通,为脑输送营养物质的道路受阻,神机失养。“通督”是手段,“启神”是目的,“通督启神”法选用“百会、印堂、人中”为主穴,在辩证基础上选取相应配穴,临床疗效确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因迄今尚未明确。随着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生物学标志物的纳入,AD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针刺防治AD是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本团队研究“通督启神”针法防治AD,不仅在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而且还重点探索了针刺防治AD的相关机制,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之上结合团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普通针刺在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通督调神法和普通针刺法各治疗4周。疗效观察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疗效用HAMA减分率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量表和S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于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略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主要从“理、法、方、术”四个方面对“通督启神”针法进行系统总结。五脏功能调达是脑府得以充盈的根本,而督脉作为沟通“脑”与“五脏”联系的桥梁在治疗神志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脑神-督脉-五脏神之间的密切关联 ,以通调督脉、调理五脏为手段,“启神”为目的,将“治神”理念贯彻神志病诊察、治疗、调养全过程。“督脉”经气顺畅,“五脏”功能调和,髓海得养,神机得启。通过对李志刚教授治疗神志病的学术思想再探讨,为针刺治疗神志病提供理论参考,以餮同道。 相似文献
9.
10.
通督针法治疗小儿遗尿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尿指睡眠中不自觉的排尿 ,多见于儿童。凡 3周岁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能控制排尿而自遗者即属病态 ,多为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而致膀胱失约 ,不能贮津液所致。笔者采取通督法即针刺督脉有关穴位 ,以振奋肾阳 ,提高膀胱气化功能 ,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对 35例遗尿者的治疗观察 ,认为本法值得推荐。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6 3岁。均排除外伤性神经性遗尿、脊椎裂、输尿管开口异位等疾病。 90 %遗尿患儿在夜晚睡眠中发生 ,一般为每晚 2~ 4次 ,其中 2例午睡中也出现遗尿 ,但发生次数少。2… 相似文献
11.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神经衰弱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衰弱[1]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情绪烦恼、入睡困难。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它是以大脑功能失调为表现的疾病,是各种因素引起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暂时失调而产生的。本病以青壮年、脑力劳动者、青年学生尤为多见[2]。李平教授在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完善,提出了“通督调神”针法,通过通督脉、调脑神、心神,达到形神协调、阴阳平衡、身心和谐的目的,以此针法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治疗方法1.1取穴主穴取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神庭、印堂、三阴交。配穴取安眠、太阳、合谷、太冲、风池、完骨、天柱、足三里。1.2操作方法患者先取坐位,用75%酒精棉球穴位常规消毒,运用单手震颤进针法,医者手执0.30 mm×40 mm毫针,先取风池、完骨、天柱,均使用提插手法使病人得气后,施行高频率(大于180转/m in)、小幅度捻转手法1 m in,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感觉。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向后平刺神庭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均平刺0.5~0.8寸,太阳斜刺0.3~0.5寸,内关、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法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针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根据NIA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 例,常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0 例,调任通督针法+康复训练),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1 个月、2 个月的运动、感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应用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脊髓损伤评分(ASIA)运动量表、ASIA 感觉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ASIA 运动量表、ASIA 感觉量表、FI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个月、2 个月两组患者的 ASIA 运动量表、ASIA 感觉量表、FIM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调任通督针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很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 torticollis,ST)或称颈肌张力障碍,属于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主要累及颈部肌肉,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夹肌受累明显.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1].本病病因不清,现代多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除此之外,还有药物治疗,推拿疗法,手术疗法等.但多因病情易反复或创伤性大而不易被患者接受.笔者导师李平教授采用通督调神通络,补养脑神,祛风补虚之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症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李平教授在总结和继承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以“通督脉、调元神”立论,提出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丽华;王艳君;薛维华 《中医杂志》2016,57(18):1574-1578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作用与艾斯西酞普兰片相当,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西酞普兰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通督调筋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通督调筋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入通督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29例。通督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筋针刺法治疗,取百会、风池、后溪、印堂等穴;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攒竹、阳白、丝竹空等穴,均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通督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治愈率分别为41.4%和24.1%,有效率分别为82.8%和48.2%,通督针刺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睑裂均增宽,上睑缘遮盖角膜程度均减轻,但以通督针刺组为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督调筋针刺法治疗上睑下垂有肯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调任通督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对照组)。调任通督组32例接受调任通督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对照组31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量表(css)的改善调任通督组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李平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老年病、坐骨神经痛、面瘫、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等。现将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平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教授擅长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炎、痉挛性斜颈等。笔者有幸师从李平教授,体会到导师对于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