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则指痰浊、水湿、瘀血、毒邪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则指痰浊、水湿、瘀血、毒邪等。  相似文献   

3.
杜雨茂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指水湿、湿热、瘀血为患,而"正虚标实"贯穿该病始终。治疗上主张健脾益肾为主,又要重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利湿等。  相似文献   

4.
刘良丽教授认为肺胀病为虚实夹杂的病症,早期为肺气虚,继而累及他脏,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标实则为痰、热、瘀错杂互结致病,急性加重期以标实为主,兼有本虚,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痰瘀互结贯穿本病的整个病程,因此治疗该病,无论加重期还是稳定期都应扶正与祛邪并用,并随时注意本虚标实的侧重点,随证化裁,达到本虚标实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属于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现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进行论治本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脾虚,标实主要是指湿热和血瘀等致病因素,本虚标实相互交织,导致本病症状复杂、病程缠绵、久治难愈,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健脾益气法、清化湿热法、化瘀通络法等进行治疗,或单法应用、或多法联用,随证治之。通过从本虚标实病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中医"瘿病""瘿瘤""瘿肿"等范畴,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虚,标实为热毒、痰、瘀。病变脏腑在肝肾。早期以标实为主,中期以虚实夹杂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7.
余勰  王晓素 《河南中医》2013,33(7):1020-1021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乃发病的基础,标实是发病的关键.本虚以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毒邪蕴结,气血阻滞,兼有肝郁,肺气失宣等.本虚标实共致气滞血瘀,湿毒瘀互结,合而为病.治疗时参合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疏肝渗湿,调气和血不离始终.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本虚标实辨证与心功能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东 《河北中医》1990,12(3):20-21
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即气虚、阳虚和阴虚,而多数以心气虚或肾气虚为主;标实即血瘀、痰湿、寒凝、气滞,而血瘀是普遍存在的病理特点。为了探索冠心病中医本虚标实辨证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我们对137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现就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眩晕的病位在脑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是以本虚为主兼夹实邪的本虚标实证。正气不足是感受外邪外因发病的关键。内因与不内外因多属本虚证或本虚标实,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10.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并论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该病不断发展加重.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青蒿素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过氧桥结构,对恶性疟疾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血吸虫病、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并对其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及结构改造进行一系列研究.结构改造得到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化合物,有效改善了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和成药...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结构多样,是天然产物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除了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应答等生理过程,还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疟、促进透皮吸收、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等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虫、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萜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功效多样、作用机制各异。本文就药用植物中常见萜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活性机制及萜类化合物的新来源途径进行综述,并对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的药物开发进行了展望,为基于萜类化合物的新药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而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是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调血脂化学药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类等,但长期用药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肌肉损害及停药后血脂反弹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寻找和开发新的调血脂药物以弥补化学药的不足。辣椒素类成分是中药辣椒中的一类辣味成分,研究表明,这类成分可减轻体质量、减少体脂,并对血脂、血糖和血压的调节也有积极的作用。可通过与辣椒素受体1(TRPV1)结合,调节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因子,刺激迷走神经,作用于肌肉组织及改变肠道菌群等多途径、多功能靶器官作用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梳理辣椒素调血脂活性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对其中共有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辣椒素的调血脂作用给出了方向,以期为辣椒素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茴香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可药食两用。笔者通过查阅汉代至今相关书籍、各版《中国药典》以及各省市炮制规范,总结了小茴香炮制历史沿革情况,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小茴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发现小茴香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酚类、脂肪酸类等成分,对人体内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化学治疗方面均具有一定作用,包括调节胃肠功能、镇痛、抗炎、抗肝肾毒性、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节雌激素水平等功能活性。其中,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酚类,且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会发生相应变化,可为小茴香后续的炮制原理、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孙萍  宿洁  康悦  李新朋  张波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5):1232-1240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近20年蛋白多肽类药物在纳米粒、脂质体、传递体、微球、水凝胶等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按照载体材料、所用技术、性能或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介绍,为蛋白多肽类药物新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结果发现研究较多的蛋白多肽类纳米粒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壳聚糖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无机纳米粒;脂质体有长循环脂质体、靶向脂质体、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和多囊脂质体;微球有口服微球、注射微球和鼻黏膜给药微球;水凝胶主要为环境敏感型水凝胶,如温度敏感型水凝胶和pH敏感型水凝胶。这些新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其体内半衰期,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实现了该类药物的靶向、缓控释给药。但上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进一步加强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制药新技术、新辅料、新剂型和新给药系统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徐景藩教授熟读经典,擅于总结前人理论、经验,从李东垣诊"升降浮沉"理论演绎出"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法,灵活运用治疗脾胃病,做到"法"上以应证,下以统方。诊疗中秉持辨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法随证变。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梁凤妮  孙延文  韩菲  周妍  荣一方  邱峰  丁丽琴 《中草药》2023,54(14):4740-476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二类保护植物,其皮、叶、雄花和种子均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杜仲不同部位(皮、叶、雄花、种子)主要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和甾体类等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神经保护、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在医药、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及日化用品等多个领域。通过对2000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杜仲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72篇,其中有效文献188篇。综述了杜仲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后续杜仲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谢丽华  王瑾茜  蔺晓源  秦甜  胡国恒 《中草药》2020,51(12):3211-3222
目的探寻醒脑静注射液(XNJI)保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以期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醒脑静注射液的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醒脑静注射液"中药-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功效作用网络,通过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预测潜在的作用机制,并将醒脑静注射液中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 Mpr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2019-nCoV RBD/ACE2-B0AT1 complex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醒脑静注射液105个活性成分,928个药物靶点,741个冠状病毒靶点,611个神经保护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83个,核心成分12个,关键靶点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204个条目,KEGG注释分析共得到120条信号通路,涉及乙型肝炎通路、致癌通路、TNF、HIF-1及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核心成分与3CL Mpro、ACE2、和complex的结合活性较好,其中绿莲皂苷元、山柰酚与3个蛋白的结合能均最低。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中核心成分绿莲皂苷元、山柰酚、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异山柰素、桑黄素、栀子黄素A、槲皮素、艾黄素、染料木素、龙脑香内酯、姜黄素、榄香素等可能通过作用PARP1、PTGS2、MMP9、CDK2、ADORA2A、ALOX5、GSK3B等关键靶点,干预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血管生成等过程改善SARS-CoV-2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还可能与3CLMpro、ACE2和complex结合以抑制病毒复制及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能对SARS-CoV-2引发的神经系统损害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20.
张金华  邱俊娜  王路  张双  程发峰  刘斌  姜艳艳 《中草药》2018,49(14):3432-3440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火明目、软坚散结的功效。夏枯草中主要含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甾醇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及糖类等成分,具有降压、降糖、抗菌消炎、免疫抑制、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抗肿瘤、抑制病毒生长等多种药理作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夏枯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夏枯草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