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He畸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魏松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2000,7(4):147-151
目的通过MEAW技术矫治骨性前牙反,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以丰富骨性前牙反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骨性前牙反患者七名,其中男三人,女四人,年龄最大为18岁,最小为12岁,平均年龄为14.5岁。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正,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研究发现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下后牙段得到远中竖直,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后牙高度得到较好的控制,下前牙升高与上前牙建立正常的覆覆盖关系,上前牙在较粗的方丝控制下,体现出良好的整体向前移动趋势。ANB角减小,但减小幅度很小,矫治并未改善骨性前牙反的矢状生长型,严重的骨性Ⅲ类错尚需进行外科矫正。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尚未得到充分控制,但平面变平。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可以有效、快速地矫治骨性前牙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MEAW技术矫治骨性前牙反 ,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 ,以丰富骨性前牙反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 骨性前牙反患者七名 ,其中男三人 ,女四人 ,年龄最大为 18岁 ,最小为 12岁 ,平均年龄为 14.5岁。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正 ,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发现 :上下前牙出现代偿性移动 ,下后牙段得到远中竖直 ,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后牙高度得到较好的控制 ,下前牙升高与上前牙建立正常的覆覆盖关系 ,上前牙在较粗的方丝控制下 ,体现出良好的整体向前移动趋势。ANB角减小 ,但减小幅度很小 ,矫治并未改善骨性前牙反的矢状生长型 ,严重的骨性Ⅲ类错尚需进行外科矫正。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尚未得到充分控制 ,但平面变平。结论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 ,可以有效、快速地矫治骨性前牙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3~22岁,平均16.5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反,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曲方丝弓技术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下前牙显著舌向倾斜和远中向移动,上前牙唇向移动.L1-MP平均减少4.10°,L1-NB平均减少2.3 mm,U1-NA平均增加 1.9 mm,U1a-EP平均增加1.1 mm,前牙覆盖和覆牙合平均分别增加4.5 mm和0.8 mm.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有效直立和远中移动磨牙,为下前牙远中移动提供间隙,从而使骨性Ⅲ类错牙合得以成功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多曲方丝弓技术在骨性Ⅲ类错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2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下前牙显著舌向倾斜和远中向移动,上前牙唇向移动。L1MP平均减少4.10°,L1NB平均减少2.3mm,U1NA平均增加1.9mm,U1aEP平均增加1.1mm,前牙覆盖和覆平均分别增加4.5mm和0.8mm。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有效直立和远中移动磨牙,为下前牙远中移动提供间隙,从而使骨性Ⅲ类错牙合得以成功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8例,均采用上颌扩弓技术矫治单侧上颌后牙反(牙合),多曲方丝弓技术不同程度地直立后牙,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并解除前牙的反(牙合),调整下颌中线。结果 8例Ⅲ类错耠伴下颌偏斜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轻度及中度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通过上颌的扩弓及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地矫正磨牙关系及下颌偏斜。  相似文献   

7.
MEAW弓丝“L”形曲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研究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力学系统的力学特性.方法采用3D梁单元建立不同托槽间距下"L"形曲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输入材料性能参数,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产生的应力.结果多曲方丝弓矫治系统中各牙段之间的刚度各不相同,前牙段明显高于后牙段,解释了MEAW技术在一根弓丝上同时实现前牙稳定和后牙移动的矫治机理.结论MEAW技术在同一根弓丝上可以同时实现稳定前牙和移动后牙的矫治机理是因为前后牙段弓丝刚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Activator联合多用弓矫治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Activator联合多用途弓技术矫治26例混合牙列前牙反病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8~12岁,平均10岁。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Bo1ton指数分析,骨量与牙量有异常者采用Kes1ing诊断性排牙。结果:对26例前牙反病例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SNB角减小,SNA角增大,ANB角增大,SN-MP角增大,但改变较小,说明下颌有向后下旋转趋势。U1-L1角减小,U1-NA角增大,说明上前牙唇向倾斜,面中部组织发育不足得到改善。结论:使用改良Activator联合多用途弓矫治,不仅可以解除前牙反,还可压低前牙,使上切牙产生冠唇向转矩。导弓可诱导下颌前牙舌侧移动,可改变上颌骨及下颌骨的生长方向。上颌牙列唇倾病例,下颌牙列舌倾病例及高角病例不宜使用该功能性矫治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 Activator 联合多用弓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 Activator 联合多用途弓技术矫治26例混合牙列前牙反(牙合)病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8~12岁,平均10岁.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 Bolton 指数分析,骨量与牙量有异常者采用 Kesling 诊断性排牙.结果:对26例前牙反(牙合)病例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SNB 角减小,SNA 角增大,ANB 角增大,SN-MP 角增大,但改变较小,说明下颌有向后下旋转趋势.U1-L1 角减小,U1-NA 角增大,说明上前牙唇向倾斜,面中部组织发育不足得到改善.结论:使用改良 Activator 联合多用途弓矫治,不仅可以解除前牙反(牙合),还可压低前牙,使上切牙产生冠唇向转矩.导弓可诱导下颌前牙舌侧移动,可改变上颌骨及下颌骨的生长方向.上颌牙列唇倾病例,下颌牙列舌倾病例及高角病例不宜使用该功能性矫治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摇椅形弓丝矫治骨性前牙反牙 合后的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 骨性Ⅲ类错牙 合畸形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治疗时间为(2.3±0.4)年,使用摇椅形弓丝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T1)和矫治后(T2)的头颅侧位X线片,对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上下前牙均代偿性移动,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治疗后L1-MP减小9.51°(t=7.19,P<0.01),U1-SN增加了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下磨牙远中直立,上磨牙趋向于前倾,OP-MP增大3.5°(t=-5.79,P<0.01),(牙合)平面变平,ANB角平均增大0.62°(t=-5.14,P<0.01),但幅度有限,SN-M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提示患者的垂直向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 摇椅形弓丝能有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其矫治机理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似,但其临床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安氏班类错抬伴下领偏斜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安氏m 类错抬伴下领偏斜患者8例,均采用上领扩弓技术矫治单侧上领后牙反抬,多曲方丝弓技术不同程度地直立后牙,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并解除前牙的反抬,调整下领中线。结果8例m类错抬伴下领偏斜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抬覆盖正常。结论轻度及中度安氏班类错抬伴下领偏斜畸形患者通过上领的扩弓及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地矫正磨牙关系及下领偏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2例安氏Ⅲ类错患者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用方丝弓矫正器矫正后牙颌面的硬组织变化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其结果是矫治后反的解除主要是下前牙的代偿性舌倾,其中下前牙凸度减少了2.39mm,上前牙倾斜度减少8.55°.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同时矫治后患者的前后面高分别增加了4.9mm和2.13mm,患者下颌平面角增加1.83°,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提示矫治后患者下颌骨的生长为向下向后顺时针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13.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前后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后患者X线片变化,探讨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选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采用0.56mm×0.64mm的直丝弓托槽系统治疗。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由于下后牙的远中直立,L6/MP,L7/MP平均增加了7.2°和7.6°,OP-FH平均减少4.23°,OP-MP平均增加5.64°。结论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主要通过下后牙的远中竖直,以及牙合平面的改变来完成,而矫治前后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变化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8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2.0~17.8岁,平均(14.5±0.7)岁,全部患者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8例严重骨性Ⅲ类错牙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移动,前牙建立良好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关系由完全近中变为中性关系,面型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疗程15~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拔除第二磨牙后,通过结合固定矫治器、应用差动力技术,可有效地矫正严重的骨性反(牙合),并且面型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打开咬合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深覆牙合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 ,探讨MEAW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牙深覆牙合Ⅱ° -Ⅲ°错牙合患者 2 0例 ,平均年龄 16.5岁 ,弯制多曲方丝弓矫治深覆牙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U 1A -PP平均减小了 1.70mm ,L1A -MP平均减小了 1.60mm ,U6-PP平均增加了 1.5 2mm ,L6-MP平均增加了 1.5 1mm ,说明咬合打开的机制是前牙压低 ,后牙升高。结论 :应用MEAW技术 ,能压低前牙 ,升高后牙 ,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疗效,并分析颌骨、牙齿及软组织的改变。方法 选择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16例,采用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进行前方牵引。牵引前后均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牵引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 A点前移,上前牙唇向倾斜;下颌骨生长的方向、形态改变,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趋于正常,凹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是矫治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探讨其矫治原理、方法、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4例安氏Ⅱ类2分类恒牙列错牙合,均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EAW技术能快速有效的改正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建立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和磨牙中性关系,明显改善病人面型。SNA角平均增大1.6度、SNB角平均增大3度,ANB角平均减小1.4度。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改善牙齿三维方向的位置,可有效地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行6例,38、48发育良好,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掩饰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H角平均增大2.8°,UM—PP平均增加1.47mm,LM—MP平均减小1.11mm,SN—OP平均减小1.5°,下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2.87mm,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后牙建说了正常的咬合关系、结论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通过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的掩饰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治疗乳牙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牙合)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 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 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牙合).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 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 mm.结论 在乳牙骨性反(牙合)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牙合),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的疗效。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儿童,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 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 mm。结论在乳牙骨性反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