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移植脂肪干细胞(ADMSC)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异常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n=15),球囊损伤组(n=15),ADMSC移植组(n=15).对照组仅予颈部切开缝合,球囊损伤组进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ADMSC组在血管损伤同时予以ADMSC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AM)、阿托伐他汀(AT)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影响及机制.方法 复制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离颈总动脉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待生长至70%~ 80%融合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苯磺酸氨氯地平,继续孵育24 h,细胞计数及Western印迹法用于分析VSMC增殖活性;伤口愈合实验及明胶酶图实验用于分析VSMC迁移活性.结果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狭窄,与AT联用增强其抑制效果;AM单独及与AT联合用药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PCNA、KLF5、MMP-9 的表达;AM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中PCNA、KLF5和c-Jun的表达;降低MMP-2和MMP-9的活性.结论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与其抑制VSMC增殖及迁移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选择 8- 10周S -D大鼠 ,雌性、雄性各 2 1只 ,各分三组 :非去势对照组 (n =7)、去势对照组 (n =7)和实验组 (n =7,去势 雌二醇 )。腹腔注射雌二醇三天后 ,以 2 .0F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损伤左颈总动脉。动脉损伤两周后处死大鼠 ,测量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结果发现 ,雄性实验组内膜面积 ( 0 .0 72± 0 .0 2 0mm2 )、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 ( 0 .5 33±0 .0 37)均显著小于非去势对照组 ( 0 .110± 0 .0 18mm2 和 0 .740± 0 .0 5 1,P均 <0 .0 1)和去势对照组 ( 0 .0 98± 0 .0 14mm2 和 0 .70 1± 0 .0 40 ,P均 <0 .0 5 )。雌性实验组内膜面积 ( 0 .0 6 1± 0 .0 15mm2 )、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 ( 0 .5 2 5±0 .0 30 )均显著小于去势对照组 ( 0 .10 1± 0 .0 18mm2 和 0 .710± 0 .0 31,P均 <0 .0 1) ,但与非去势对照组 ( 0 .0 78± 0 .0 12mm2 和 0 .6 19± 0 .0 41)差异不显著 (P均 >0 .0 5 )。提示雌二醇能抑制去势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4.
黏着斑激酶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 ,研究血管黏着斑激酶在内膜增殖过程中表达与活性的变化 ,以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大鼠被分成 3组。损伤组 :行单纯球囊拉伤 ,术后 1、3、7、1 4d取主动脉 ;氯沙坦组 :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前 5d至术后 1 4d采用氯沙坦1 0mg·kg- 1 ·d- 1 灌胃 ,术后 1 4d取主动脉 ;对照组 :不进行球囊损伤 ,用饮用水代替氯沙坦灌胃。应用蛋白印迹杂交和免疫沉淀的方法 ,观察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过程中黏着斑激酶表达与活性的变化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和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第 1天 ,黏着斑激酶表达与活性分别增加 1 4 %和 99% ,并持续至术后 1 4d。氯沙坦可抑制血管内膜增殖 ,并降低黏着斑激酶的表达 (35 % )与活化 (84% ) ,但对血浆与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 ,黏着斑激酶表达与活性增加。氯沙坦抑制血管内膜增殖 ,并可显著降低黏着斑激酶的表达与活化 ,提示黏着斑激酶在血管内膜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CAR)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CAR组,每组12只,后2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3组均于术后7、14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颈动脉形态学变化,计算新生内膜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新生内膜发生。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大鼠术后7天,新生内膜形成并增厚,14天内膜增厚更明显(P0.01)。与损伤组比较,CAR组术后14天,新生内膜面积减少44%(P0.01),管腔面积增加82%(P0.01),内膜PC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CAR可有效抑制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为模型 ,以血管紧张素II的I型受体 (AT1 )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分别干预不同组手术兔 ,观察胶原含量与内膜增生及组织血管紧张素II(AngII)含量对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可能影响及相互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 ,42只3~ 5个月龄新西兰雄性白兔 ,体重 2 4~ 2 8kg ,随机分为 4周和 8周氯沙坦组 (n =6 ,9)、苯那普利组 (n =5 ,8)和对照组 (n =5 ,9)等 6组 ,前二组各分别于术前 5d始喂氯沙坦(1 5mg·kg- 1 ·d-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8~10wSD大鼠,分为雌、雄性组,各有3个亚组:非去势对照组、雌二醇试验组。腹腔注射雌二醇3d后,2.0mmPTCA球囊导管损伤左颈总动脉。动脉损伤后2w处死大鼠,图像处理仪测量内膜、图像处理仪测量内膜面积、内膜面积/肌层面积。结果:雄性试验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肌层面积,均显著比非去势对照组减小(均P<0.01),比去势对照组减小(均<0.05);雌性试验组内膜组织、内膜/肌层均显著比去势对照组减小(P<0.01),与非去势对照组差异不大(P均>0.05)。结论: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均具有抑制内膜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飞蓟宾对实验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水飞蓟宾对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小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2 0mg (kg·d) ]、大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4 0mg (kg·d) ]。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髂动脉损伤 ,用药组于术前 3d分别用小剂量及大剂量水飞蓟宾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染色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和腔面积的变化 ,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发现 ,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腔面积、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大剂量水飞蓟宾使腔面积扩大、内膜厚度减少、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减少 (P <0 .0 5 )。提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有可能用于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9.
以大鼠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为实验模型,探讨L-半胱氨酸对大鼠动脉组织丙二醛含量及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显示,L-半胱氨酸使血管组织丙二醛含量及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参入量显著下降;并显著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HO-1)/CO)系统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血红素组、卟啉锌组和假手术组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其余4组喂饲含1.5%胆固醇饲料,血红素组和卟啉锌组同时分别予氯化血红素或锌原卟啉9腹腔内注射,2周后实验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续原喂养给药8周.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颈动脉一氧化氮生成量、cNOS活性显著降低,而一氧化碳生成量、血红素氧合酶活性显著增加(P均<0.01),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为(0.586±0.090比1.381±0.180).与胆固醇组比较,氯化血红素干预显著增加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一氧化碳生成量,显著降低内皮素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最小(0.386±0.076比0.862±0.164;P均<0.01);锌原卟啉9显著抑制血红素氧合酶活性、一氧化碳生成量,显著增高内皮素1水平,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最大(0.734±0.096比1.843±0.2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加球囊损伤严重损害颈动脉NOS/NO系统,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通过代偿和调节NOS/NO系统及降低内皮素1表达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和不良重塑.  相似文献   

11.
血脂康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殖及C 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 0只高胆固醇喂养 4周的日本雄性大白兔 ,用球囊导管剥脱腹主动脉内皮 4周后 ,对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血脂康组。 4周后采集局部血管行病理形态、反转录PCR法C myc基因半定量及其C myc蛋白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血脂康组血管内膜面积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血管内膜面积小于高脂组 (P <0 .0 5 ) ,血脂康组C myc基因水平及其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后两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水平接近 (P >0 .0 5 )。结论 血脂康可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C my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L-精氨酸抑制球囊损伤后大鼠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L-精氨酸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是否与影响球囊损伤后血管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有关。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假手术组),C组(球囊损伤对照组)及L组(球囊损伤+L-精氨酸组)各组n=7。术后14d采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并处死大鼠取其胸主动脉,测新生内膜面积,采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CDK2、CyclinE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C组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S组,与C组相比,L组的血浆NO水平增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减少59.1%(P<0.01),CDK2、CyclinE及PCNA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降低36.1%,46.3%和76.2%((P均<0.01)。结论L-精氨酸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中CDK2、CyclinE及PCNA的高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管钠肽抑制心肌增殖与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 NE、低氧或佛波酯 (PMA)等方法刺激心肌细胞和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实验证明血管钠肽对增殖有抑制作用 ,它通过升高细胞内 c GMP和降低细胞内 Ca2 + 浓度等发挥作用 ,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 ,表明 VNP对心肌细胞、心成纤维细胞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有负调控作用 ,对心肌肥大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洛地平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皮功能及内膜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皮功能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高脂喂养4周后用球囊导管剥脱腹主动脉内皮,再高脂喂养4周后,对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行血管成形术,30只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非洛地平),继续喂养4周后采集局部血管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并观察实验前后各组血清脂质、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1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血管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之比及内膜面积均降低。各组高脂饮食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内皮素-1均明显升高,而血清一氧化氮明显下降;12周治疗组血浆内皮素-1明显降低,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非洛地平具有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血管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殖和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以球囊导管损伤家兔腹主动脉内膜 ,喂养 4周后 ,对后两组家兔腹主动脉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其中对照组仅行血管成形术 ,干预组于术前 30min及术后每天给予维拉帕米肌注 [剂量 0 .5mg/ (kg·d) ]。分别于术前 ,术后 4 8h、1周及 4周采静脉血测定 3组家兔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术后 4周处死动物 ,对成形术部位腹主动脉标本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 ,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血管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内膜 /中膜面积 ,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PI)。结果 :血管成形术后血清NO浓度降低 ,但术后 1周和 4周维拉帕米干预组血清NO浓度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1)。病理形态学检查示对照组和干预组管腔面积分别为 (6 .4 18±0 .6 5 8)和 (13.4 82± 1.2 0 5 )× 10 4μm2 ;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分别为 (19.719± 1.0 87)和 (2 4 .32 6± 1.4 2 7)× 10 4μm2 。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对照组和干预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 (13.176± 0 .6 34)和 (10 .195± 0 .5  相似文献   

16.
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在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损伤后血管组织ATR及其亚型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以了解血管内膜增殖过程。结果内膜损伤后第3天组织中ATR显著增高(P<0.05);第14天ATR的最大结合容量是对照组的3倍,而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无显著变化;第28天组织ATR降至基础水平。增高的ATR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非肽类AT1R拮抗剂Irbesartan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新生内膜面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拮抗剂CGP42112A则无此作用。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后ATR上调,AT1R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雷帕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和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前3天开始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5mgkg,术后连续14天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25mgkg。球囊损伤14天后进行电镜观察、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电镜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合成表型,雷帕霉素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电镜下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术后14天雷帕霉素组新生内膜面积比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减少36.4%(0.14±0.03mm2比0.23±0.06mm2,P<0.01),内膜中膜比减少28.9%(17.7%±3.37%比28.86%±10.25%,P<0.01)。结论以上提示雷帕霉素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减轻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使用α1「Ⅰ」,α1「Ⅲ」人胶原cDNA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技术,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膜损伤后血管前胶原α1「Ⅰ」,α1「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bFGF加入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可以促促使前胶原α1「Ⅰ」,α1「Ⅲ」mRNA的表达。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四组;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bFGF,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nbFGF抗体,颈动脉球囊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饮食诱导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g(kg·d)L蛋氨酸灌胃制备Hcy大鼠模型。4周后行左颈动脉拉伤,第14天、第28天取材,检测新生内膜的形成、内皮覆盖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第14天、第28天高蛋氨酸饮食(HHCY)组比对照组新生内膜增生厚度分别增加36%和33%,新生内膜面积分别增加41%和30%,新生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之比分别增加36%和21%,管腔面积分别减少47%和61%,中膜面积无明显差别。第14天HHCY组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体阳性颗粒百分比是对照组的1.7倍和2.3倍。第14天、第28天HHCY组血管内皮覆盖率比对照组减少52%和3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使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内皮修复是其致病机制,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反义寡核苷酸,探讨其抑制大鼠血管内皮剥脱1周时平滑肌细胞(SMC)的增殖反应(每只大鼠给200μg寡核苷酸).结果发现:PCNA的正义寡核苷酸及Pluronic F127(用于转移寡核苷酸)对大鼠血管内皮剥脱1周时SMC的增殖无显著影响(与内皮剥脱组相比,P>0.05).PCNA的反义寡核苷酸一定程度地抑制大鼠血管内皮剥脱1周时SMC的增殖(与内皮剥脱组相比,P<0.01,与正常组相比,P<0.01.说明PCNA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