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分析17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对179例AD患者按DeBaKey分型分为Ⅰ型(67例)、Ⅱ型(22例)、Ⅲ型(90例),本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4∶ 1,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AD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54.7%,其次为长期吸烟、饮酒和马凡综合征.35.2%的AD患者有发病诱因.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或)背痛,Ⅰ型和Ⅲ型者尚伴有腰、腹痛.有31.8%的AD患者合并心脏受累,包括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力衰竭.在经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UF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的患者中,有57.1%的患者伴有其他血管受累.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57例,各型间误诊率无显著区别.较多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胰腺炎、高血压.Ⅲ型AD患者中有54.4%的患者予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性支架治疗.Ⅰ型89.6%,Ⅱ型91.9%的患者行手术治疗.34.1%的患者联合应用了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结论: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饮酒为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正确诊断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根据临床分型和病情采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多数病例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1]。夹层撕裂是一个动态过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我院1994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AD 18例。现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核磁共振(MRI)确诊的AD住院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4~79岁(平均55·5±6·5岁)。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14例,慢性期(发病超过2周)4例。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将AD分为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B型(夹层仅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远段的主动脉)。结果①高血压组有167例(27.1%)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43例(7.0%),晕厥38例(6.2%),一侧下肢感觉障碍35例(5.7%),昏迷16例(2.6%),下肢单瘫16例(2.6%),截瘫13例(2.1%),偏瘫8例(1.3%),头痛8例(1.3%)。两组患者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型AD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高血压者晕厥的发生率高于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比5.2%,P<0.05)。有神经系统症状的AD患者中,A型AD比率显著高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型的比率(75.7%比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AD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5,95%CI:2.415~4.473,P<0.001)。高血压不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5,95%CI:0.961~1.938,P=0.082)结论高血压合并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并非造成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栓塞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合并急性肺栓塞(PTE)的发病情况,分析AD合并PT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合理性。方法:我院2002~2006年共收治AD患者1094例,其中5例合并PTE。除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检查外,AD和PTE均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确诊。结果:5例AD合并PTE患者发病年龄为44~67岁,3例初诊误诊,AD合并PTE占AD患者的4.6‰。5例均为多发PTE,皆累及右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其中4例同时累及左肺动脉或其分支。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患者出院后(1~45个月)电话随访,3例日常活动无明显不适,两例失访。结论:AD误诊率较高,AD合并PTE比较罕见,占AD患者的4.6‰。A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时应警惕PTE,但需与夹层血肿或者夹层内血栓压迫右肺动脉等情况鉴别。对于夹层病情相对稳定、无外科手术指征或其他合并症的情况下,可给予抗凝治疗,推荐控制INR1.8~2.0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确诊的1 220例AD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06例,74.3%)和非高血压组(314例,25.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死亡率。结果非高血压的AD患者年龄较轻[(47.1±11.3)岁比(50.7±10.2)岁],Stanford A型患者居多(72.0%),且男性多于女性(71.7%比28.3%),农村多于城市(67.8%比32.2%)。非高血压与高血压AD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与高血压组相比,非高血压AD患者的心功能减低、左心室扩大、合并心包积液、颈部血管受累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均为P<0.05),且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窦部内径明显增宽(P<0.05),但非高血压组的主动脉合并血栓、肾功能损伤、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异常比例少于高血压组(均为P<0.05)。结论与合并高血压的AD患者相比,非高血压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以Stanford A型为主,男性和农村患者居多,心、脑受累几率明显增高,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窦部的内径明显增宽,提示可能与主动脉壁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国人主动脉夹层(AD)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国内15家大型心脏中心的1015例AD患者资料。AD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并排除AD的92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白塞氏病、高血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资料。结果高血压、马凡综合征、白塞氏病、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FFA、UA是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值为9.068,提示高血压与AD发病相关性较强。ApoA-I(OR:0.173,95%CI:2.56~12.79)及HDL-C(OR:0.122,95%CI:4.57~9.26)为A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高血压、马凡综合征、吸烟、饮酒、单纯性肾囊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动脉粥样硬化、UA和FFA是国人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I和HDL-C为AD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对危险因素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冬梅  范崇伦  张梅  李光 《山东医药》2003,43(10):32-33
主动脉夹层 (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流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本病具有发病急、误漏诊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快速作出正确诊断非常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病研究所近年 1 0 6例 A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在于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0 6例 AD患者中男 8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7± 5 .9)岁。按 Debakey分型 : 型 2 7例 , 型 1 5例 , 型 6 4例。有高血压史者 6 2例 ,其中原发性高血压 5 8例 ,继发性高血压 4例 ;马方综合征 6例 ,先天性心脏病 2例 (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515例以脑梗死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住院病死率、直接死亡原因及死因构成比,分析类肝素药物Org10172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年龄、住院病程等临床特点。结果 (1)2005年至2009年每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依次为2.0%(91/4 659)、2.1%(110/5 264)、1.9%(95/5 035)、1.2%(100/8 656)、1.0%(119/11 640),总病死率为1.5%(515/35 254),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9,P0.01)。(2)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在青年(45岁)、中年(45~59岁)、年轻老年(60~74岁)、老年组(74岁)分别为1.1%(22/2 009)、1.0%(112/11 158)、1.5%(221/14 311)、2.1%(160/7 776),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0.01)。(3)515例死亡患者TOAST分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7.3%(295例)、心源性栓塞型19.4%(100例)、不明原因型14.4%(74例)、小动脉闭塞型7.0%(36例)、其他原因1.9%(10例)。前5位直接死因:脑疝49.3%(254例)、原发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5.0%(129例)、肺炎8.9%(46例)、脑心综合征5.8%(30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6%(29例)。(4)平均死亡年龄为(67±12)岁,死于脑疝和原发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死于肺炎者[分别为(65±13)、(68±11)、(75±10)岁,均P0.01]。住院病程中位数为3.0 d,死于脑疝、原发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和脑心综合征的患者住院病程明显短于死于肺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住院病程中位数分别为3.0、3.0、3.0、12.5、9.0 d,均P0.05)。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脑疾病本身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提示临床工作中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方法选择189例老年AD患者,其中A型105例,B型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54例(28.57%)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症状为头晕16例,占8.47%,其次晕厥14例,占7.41%,昏迷7例,占3.70%,一侧下肢感觉障碍6例,占3.17%,截瘫3例,占1.59%。12例诊断为脑梗死。与B型AD比较,A型AD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40.95%vs 13.10%,P<0.01),晕厥的发生显著高于B型患者(13.33%vs 0%,P<0.01)。结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老年AD患者,尤其是A型患者,可能与脑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AD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胸痛伴发或首发晕厥或黑矇、呼吸困难、心悸、脉压减小、主动脉瓣区杂音、胸腔积液者应考虑并发心包积液可能性。对于A型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好转率明显低于不合并心包积液患者(29.6%vs59.1%,P<0.05)。对于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好转率(32.4%vs57.6%,P<0.05;32.4%vs100%,P<0.05),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治疗(32.4%vs3.9%,P<0.05)。结论:对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不论是否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及时早期确诊、采取积极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高龄老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死亡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4日至2023年1月8日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冠肺炎死亡的31例年龄≥8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高龄老人新冠肺炎疾病进展的特异性指标。结果 31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92.61±4.40)岁。临床分型轻→危重型1例(3%),普通→危重型9例(29%),重→危重型12例(39%),发病起为危重型9例(29%)。首次发病至入院时间1~20(5.81±4.28)d,病程2~25(10.42±5.81)d。所有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27例(87%),脑病24例(77%),肺病23例(74%)。所有患者均出现以肺部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与入院时相比,死亡前末次化验时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D-D)、pH值、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乳酸脱氢酶及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最常见的严重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在美国每年约有1万例[1]。我国尚缺乏有说服力的发病率资料,但由于高血压控制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美国。AD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48 h内平均每小时病死率增加1%[2],2周内病死率为80%。不同类型的患者病死率稍有差别,其中Stanford A型(A型)患者约2/3在急性期内死于夹层破裂或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多数患者死于发病后的早期,5年生存率约19%[3]。然而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连续收治 5 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 :38例 ( 76 0 % )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 4 7例 ( 94 0 % )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 (或 )主动脉影增宽 ,39例( 78 0 % )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 30d死亡率为 2 3 7% ( 9 38) ,手术治疗为 8 3% ( 1 12 )。结论 :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 ,诊断应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于StandfordA型患者 ,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预后。方法对67例A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81.0%,马凡综合征占10.5%,临床表现:90%患者为剧烈胸痛,5%无疼痛的表现。56.4%需4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内科药物治疗34例,好转27例,死亡7例;外科大血管手术治疗17例,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16例,无1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但仍以突发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有助于病情综合评估;药物治疗中血压控制多需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7例经临床证实AD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参照DeBaKey标准进行分型、总结。结果 37例患者CT均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不同密度的真假腔、分隔真假腔的内膜瓣、内膜破口的位置以及真腔夹层延伸范围。其中Ⅰ型5例(13.5%)、Ⅱ型2例(5.4%),Ⅲ型30例甲亚型4例(10.8%):乙亚型22例(64.9%),另外4例(10.8%)为主动脉分支动脉内局限性夹层腹腔干动脉2例(5.4%)、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各1例(2.7%)。结论 64排螺旋CT可成为诊断AD的首先检查方法。DeBaKey标准尚不完善,应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基因多态性、丁基胆碱酯酶基因K(BCHE-K)变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 ,观察了67例AD患者和77例正常人LRP基因和BCHE-K变异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AD患者LRP基因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88.1%)及等位基因C频率(94.0%)均高于对照组(P<0.05),AD患者BCHE-K变异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RP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可能相关;BCHE-K变异与AD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55例老年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B型AD患者19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复杂B型AD患者36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行腔内手术治疗(腔内治疗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诊断时长、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影像学表现等,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根据数据类型,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55例患者春、冬季发病居多,共41例(74.5%);药物治疗组年龄与腔内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68±6.84)vs(66.75±5.33)岁;P=0.022],两组性别、诊断时长、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影像学表现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53例(96.4%,53/55)获随访,2例失访;药物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低于腔内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4%vs 94.4%;P0.05),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出院后1~3个月因胸背部疼痛不缓解或复查CTA提示夹层进行性增大而接受腔内治疗,再次手术干预率略大于腔内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B型主动脉发病季节集中,症状多样且不典型,临床中应提高关注;对于老年夹层患者,腔内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分离17例的诊断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动脉夹层分离 (AD)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高 ,未经治疗的 AD2 4h内病死率高达 2 1% [1 ]。AD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0 .5~ 1万 / 10万。 AD最常发生在 5 0~ 70岁的男性。由于 A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因此 ,掌握 AD临床特征 ,了解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对提高确诊率 ,进而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治疗机会有重要意义。我院于 1993年~ 1999年共收治 17名AD患者 ,总结临床诊断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为 33~ 84岁 ,平均 6 8.5岁 ,男 11例 ,女 6例 ,多数起病急 ,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在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对该病的重视,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43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分析其基线资料、肝损伤药物种类、临床分型及治疗转归。结果 43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前三名依次为抗肿瘤药(40.23%)、抗结核药(33.72%)、中成药及中草药(9.30%);三种临床分型的发生率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249例(57.24%),胆汁淤积型114例(27.36%),混合型67例(15.4%),其中胆汁淤积型的预后相对要差(P=0.000)。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多,最常见的是抗肿瘤药物,其次为抗结核药物,临床分型主要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但胆汁淤积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肝损伤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干预,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急诊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艳红  贾立静  计达 《山东医药》2010,50(20):19-21
目的分析急诊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急诊收入的45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AD患者突发胸骨后撕裂样剧痛为93.33%,发病时收缩压〉180 mmHg者33例,为73.33%,胸片阳性占48.89%,超声心动图阳性占62.22%,97.78%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疼痛是急诊AD的主要临床表现,疼痛伴有高血压或血压不对称、D-二聚体水平升高、胸片示纵隔增宽时,提示该病可能。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不能除外AD,血管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为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