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是指经静脉插管及连接管道将静脉血引流到氧合器内进行血液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再经过滤后经人工泵自动脉插管输回到体内动脉[1].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82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工作中充分的术前准备、膜式氧合器的应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抑肽酶的应用、适时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是再次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出凝血功能异常引起术后出血是体外循环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1]。我们对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术30例患者的出血与贫血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0.42±17.78)岁。其中先心病25例,左房粘液瘤2例,风湿性瓣膜置换术3例。心功能Ⅱ、Ⅲ级。所有患者术前7天均未用抗凝药及激素类药物,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用静脉芬太尼加氢氟醚吸入麻醉。采用丹麦产Poystan体外循环机,西京Ⅱ号87型鼓泡式氧合器及宁波Ⅱ号过滤器。预充液用乳酸林格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探讨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01/2008—06进行的36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83例进行分析。结果:83例均使用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应用速尿。血红蛋白尿延续时间1.5~72h,并发少尿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使用鼓泡式氧合器,转流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高的患者易于出现血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5.
体外膜肺氧合器氧合疗法(ECMO)作为一种较新的疗法在国外发展迅速,1993年底全世界已有近100所医院成立了ECMO治疗中心,其疗效得到了普遍的肯定。EC-MO治疗期间,可进行右心辅助、左心辅助或全心辅助,心脏射血可由体外循环机代替,机械射血能力可达7L/min,同时可通过调节心脏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由于前负荷改善,在没有或较少的正性肌力药物作用下,心肌获得充分休息,能量储备增加。我院于2005年10月用ECMO成功抢救1例暴发性心肌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护士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循环是将人体静脉血自腔静脉经重力引流至氧合器中进行氧合后灌注入大动脉,血液不经过自身心肺而保证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合灌注,使外科医生可以在安静、无血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作为体外循环护士,虽然长期工作在手术室,但与巡回、器械护士的工作有很大区别,有其特殊性。由于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工作近几年发展较快,而专业书籍中叙述较少,现就我院1986~1998年开展的两千多例体外循环手术的护士工作职责、内容做如下报告。1 体外循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一天探视病人,了解病情、诊断及手术复杂程度,记录病人的…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红细胞内外K~+、Na~+、Mg~(++)变化的探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吴继红,叶伟民体外循环室李家乐,金焰(上海200003)体外循环时,血液与氧合器、管道等异物表面接触,以及预充液,药物,停搏液和库血的影响,都可造成红细胞和血液成?..  相似文献   

8.
五种氧合器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少琼,罗会昭人工肺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所必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并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我科自1992年6月至1995年2月临床应用的Maxima膜肺、Sa...  相似文献   

9.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是一种经导管将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回输入体内从而起到心肺替代作用的呼吸循环支持技术[1]。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指在宣告供体心脏死亡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国产心肺机及氧合器将血液中度稀释低温体外循环进行心脏直观手术。在5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观手术中,均进行血气分析及有关生化监测,结果表明:全组PH值、氧饱合度、血钾等各项监测指标均在生理范围以内,除一例死亡外其余均全愈出院,治愈率98.2%,全组采用国产设备远较大量引进进口设备经济,且安全、可靠,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1.
膜式人工肺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和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即体外生命支持或体外膜氧合,血管内氧合器也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病重、心功能差、估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膜式氧合器的使用更为必要.当前,通过改进膜材料、优化设计以及对各种件能的实验评估和临床评价,人工肺的研究着力于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提高生物相容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提供更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93例65岁以上患者体重,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合理,预充液中胶品比例保持1.5:1。监测术中血气、血钾、血流动力学改变、温度及转流时间。结果:全组93例中81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5例经过辅助循环顺利脱机,6例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例。结论:为了提高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应当是:首先应选择优的质膜式氧合器;在体外循环中维持红细胞压积稍高于青、中年人;低温时采用高于温度匹配流量灌注,维持良好灌注压;使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应用抑肽酶、乌司它丁进行血液保护、肺、肝、肾等器官的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3 8岁 ,因活动后胸闷、心悸 4年 ,加重伴气促半年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收住院 ,经强心、利尿处理 ,心功能调整至I级后在低温体外循环 (CPB)下行二尖瓣替换术。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术前测血糖 4.3mmol/L ,血钾 4.1mmol/L。体外循环采用STOCKERTⅡ心肺机 ,TERUMOsx18氧合器 ,以林格氏液和血浆预充 ,晶胶比 1:1,预充液总量 180 0ml,心肌保护采用 4∶1含钾冷氧和血间断灌注 ,TERUMOHC11超滤器接成动脉 静脉标准方式拟行改良超滤。CPB中降温至肛门温…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应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以芬太尼为主,吸入以异氟醚为主。但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因肺循环停止无法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异氟醚,另一方面静脉药物被体外预充液稀释、体外管路吸附等。使麻醉深度难以保证,常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尤其是常温情况下),往往不得不给予较多血管活性药物。最近笔者应用了经体外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的方法,完成常温体外循环手术1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结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余血不同回输时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体外循环后将氧合器、管道中的剩余血超滤后回输给患者,观察组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之前(或之时)回输余血;对照组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之后回输余血。比较2组停体外循环后剩余血回输量、术中出血量,术后6h胸腔引流量及输红细胞悬液量。监测2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结果 2组剩余血回输量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术后6h胸腔引流量及输红细胞悬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h、2h、6h等时点激活全血凝固时间与术前生理正常值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h、2h等时点激活全血凝固时间较术前生理正常值延长(P0.01);术后6h之前时段激活全血凝固时间10s的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将氧合器、管道中剩余血超滤后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之前(或之时)回输,可有效避免肝素浓度增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延长,腹腔引流量增加,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史震山  景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73-2075
自从1953年GIBBON应用垂屏式氧合器和滚压泵为1例18岁房缺病人成功地作了世界上第1例心脏直视手术后,体外循环术(CPB)已使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后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成为可能.但CPB心脏手术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科创伤、内毒素作用、血液与CPB装置的管道接触等因素可激活体内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引起TNF-α、IL-1等多种促炎介质的释放并形成逐级放大的瀑布样效应,导致机体炎性反应失控而形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婴儿巨大室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32例小婴儿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预充总量400~550ml,中度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应用高钾冷晶体心肌保护液,碱性肺保护液。碱性肺保护液。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1~78(56±19)min,体外循环时间63~126min。转流过程平稳,尿量满意,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小婴儿巨大室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管理应尽量减少预充量,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良好的本外循环管理和重视心肺功能的保护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体外循环转流中以及停机前,常需要从动脉微拴过滤器中或氧合器中采集血气送检。其目的:一为了解病人在手术中全身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情况,以便及时增减给药速度和给药量。二为停止转流,结束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如何使所采集的血气标本能更真实的反映机体代谢情况,是减少体外循环中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确保灌注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撤机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通气 ,以减少呼吸作功 ,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全身供氧。由于患儿年龄小 ,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上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喉腔狭窄、短小 ,组织疏松等特点[1 ] ,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 ,部分病人容易出现撤机困难 ,本文就撤机困难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临床资料本科 2 0 0 2年 4月~ 2 0 0 4年 6月行体外循环手术 2 82例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解剖矫正术 ,其中 5 9例出现撤机困难 ,男4 4例 ,女 15例 ,年龄 17d~ 4岁 ,平均通气时间 116h ,最长通气时间 2 6d ,其中 12例需二次插管上机 ,1例病人因术后出现喉头水…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肺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肺又名氧合器,集氧合、变温、储血、过滤、回收血等功能于一体,将含氧量低的静脉血经过氧合后成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是一种接近人体生理状态,较为理想的人工脏器.膜式人工肺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也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即体外生命支持或体外膜氧合,血管内氧合器也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病重、心功能差、估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膜式氧合器的使用更为必要.当前,通过改进膜材料、优化设计以及对各种性能的实验评估和临床评价,人工肺的研究着力于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生物相容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提供更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