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符合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6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9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的术中和术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子宫肌瘤数量和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效果好、手术时间短、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肿瘤学杂志》2012,18(8):639-640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5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严格筛选已经阴道分娩者,子宫体积如孕14周以内,肌瘤最大直径<10cm.[结果]15例患者均无膀胱直肠损伤及中转开腹等发生,手术时间(45±16)min,术中出血(50±8)ml,住院时间(5.7±0.6)d.[结论]对于子宫体积如孕14周以内,肌瘤最大直径<10cm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机体恢复快、出血少、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郑霞  朱烨 《实用癌症杂志》2018,(1):140-142,146
目的比较分析开腹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腹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一般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近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在术后1 d、2 d均无明显改变(P>0.05);2组患者在术后1 d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2 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12 h、2 d、3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症状缓解率、子宫异常率和子宫肌瘤复发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8.18%(6/33)(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剔除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小,创伤轻微,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51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巨大子宫肌瘤(肌瘤直径7~11cm)患者纳入研究。腹腔镜手术26例,开腹手术25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2级以上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肌壁间单发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肌壁间单发大子宫肌瘤(9cm≤直径≤12cm)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LM)组(89例)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TAM)组(107例),比较两种患者手术途径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复发,LM组无中转开腹。LM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9.59±20.91)min,TAM组为(74.29±17.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5.63±19.51)ml,TAM组为(62.50±20.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62±0.55)d,TAM组为(2.11±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27±1.06)d,TAM组为(4.93±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术后发热发生率为7.87%,TAM组为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术后镇痛率为32.6%,TAM组为100%(P<0.01)。LM组和TAM组患者因住院产生的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肌壁间大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不增加经济负担等优点,但手术有一定难度,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和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腔镜组),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5例为对照组(开腹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0.001),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开腹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261),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剂、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恢复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病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9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HIFU) 45例和对照组(LM)50例,观察组行HIFU治疗,对照组患者行LM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异常和腰痛改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临床症状改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无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症状改善较为缓慢,治疗花费也较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56例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为今后子宫肌瘤的诊治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指标等。结果 5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1.24±14.41)min、(64.67±18.72)mL、(21.47±3.67)h、(25.41±8.02)h、(101.80±22.41)h。下肢静脉血栓2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肠梗阻2例、尿潴留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86%。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且大多能够自行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袁蕾 《实用癌症杂志》2016,(9):1490-1491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酚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麻醉效果好,患者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袁来娣 《中国肿瘤》2003,12(7):429-430
[目的]探讨宫颈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疗效。[方法]采用经阴道摘除宫颈黏膜下肌瘤44例,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手术后在月经来潮一次来院复查,宫颈均愈合良好。[结论]宫颈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纱布填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35~40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转经时服用米非司酮12.5 mg/天,连续3个月,次年再用1疗程;随机选取既往单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随访资料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62例,6例复发,较对照组(8/26)显著低(P<0.05)。观察组51例恢复正常月经,与对照组(16/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防止复发,改善月经过多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困难子宫肌瘤行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视肌瘤部位及大小的不同采取如下方法:(1)预处理子宫动脉,在阔韧带内寻找子宫动脉主干,在输尿管上方以钛夹行暂时阻断双侧子宫动脉,以减少子宫血供;(2)腹腔镜下切开肌瘤包膜显示瘤体;(3)延长下腹壁1cm切口至4cm~5cm进腹, 经此扩大切口剥除瘤体并取出,缝合创面,腹腔镜下取出阻断子宫动脉的钛夹,冲洗,检查无出血,关腹.结果:98例手术均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完成,剥除肌瘤标本平均重102g(53g~1500g),平均手术时间75min(40min~1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45ml~800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将复杂手术操作简化的微创手术,为困难子宫肌瘤的剔除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