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IL-6的调节下由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急性炎性反应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标志物,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2].本文检测COPD患者血浆CRP水平,同时探讨其与COPD预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为提高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6例发热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以及随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并与对照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外周血中CRP和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著性(F=54.840,P0.001;F=32.05,P0.001);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外周血中CRP和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6,P0.001;t=6.155,P0.001;t=6.454,P0.001);非细菌感染组外周血中CRP和PC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t=0.176,P=0.817;t=0.398,P=0.617);根据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中CRP和PCT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均0.8;CRP和PCT这2个指标联合后对发热性疾病的预测价值,敏感度为78.11%,特异度为100.0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小儿发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检测,探讨IL-17在风湿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常见四种风湿性疾病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17水平,同时对其与有关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ACR分值呈正相关;AS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S及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IgG水平呈正相关,与C3水平呈负相关;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3)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差异显著,4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组间IL-17水平无差异。结论:RA、SLE、AS及SS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在疾病活动期尤为明显,提示IL-17可能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腺苷脱氨酶(ADA)是嘌呤核苷分解代谢过程中关键作用的酶。本文报道用CRP与ADA联合检测脑脊液(CSF)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正常CSF:取自22例6~12岁的儿童,潘氏试验阴性,细胞总数为0,糖大于0.5g/L。  相似文献   

5.
HLA-DR4基因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凌  倪立青 《现代免疫学》2004,24(1):12-12,5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属遗传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所致。近年研究表明,HLA-DR4为其发病易感基因,有学者提出HLA-DR4基因影响了RA的活动度及其严重程度。本研究检测了502例类风关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指  相似文献   

6.
麻风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临床研究证实,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肿瘤、放射病等时,血清中CRP含量常于急性期迅速升高,而当病情缓解时又迅速下降,常用作为一种疾病后动性的筛查指标。为了寻找一种简便的判定麻风活动性、观察疗效和预后的方法,我们测定了麻风病人血清中CRP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儿科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185例发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出院时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88)、非细菌感染组(n=78)、风湿性疾病组(n=19)。同时,将同期在本院体检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n=40)。检测三组受试儿童的血浆PCT、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与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非细菌感染组PCT及CRP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变化,但是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风湿性疾病组PCT、CRP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结论 PCT、CR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儿科发热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CRP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甚微,当机体处于炎症急性发作阶段,CRP急剧升高,当炎症缓解时CRP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脑内出现大量蛋白样沉淀以及神经纤维的交联。其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是脑内蛋白样沉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微量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急性炎症,肿瘤或组织破坏时,含量增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和肾移植等疾病的诊断意义。为探索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的可能性,我们制备了抗人 CRP单克隆抗体。本文重点报告人 CRP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C-rcactivcprotcin,CRP)是一种重要的疾病急性期反应物,属于正五聚蛋白(pcntraxin)家系成员。早已知悉,它可与Clq结合而激活补体传统途径。近年发现,这种作用系CRP与Clq的胶原蛋白样区(CLR)结合导致的,而IgG与IgM则是与Clq的球形区(GR)结合而激活补体。除CRP外,能与CLR  相似文献   

12.
CP、PA、CRP和α1—AT在几种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近年来陆续发现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着急性时相蛋白如铜蓝蛋白(CP)、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和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广泛重视。现就上述几种蛋白分别对肝癌、肺癌、结肠癌患者进行联合检测,并分析它们与癌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在病毒感染时不增高,可用来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对许多病毒感染病人可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我院对住院肺部感染200例进行了CRP快速检测,根据CRP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在病毒感染时不增高,可用来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对许多病毒感染病人可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我院对住院肺部感染200例进行了CRP快速检测,根据CRP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sCRP)浓度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CRP、sCRP浓度,并与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CRP、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均高于WBC计数,3个指标中敏感性以sCRP最高;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CRP最高;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CRP、sCRP两者相差无几.结论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外伤患者86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血浆D-D、CRP和Fb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20例(23.3%)。脑外伤患者血浆D-D、CRP和Fb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非生存患者血浆D-D、CRP和Fb浓度较生存患者明显升高(P<0.01),血浆D-D、CRP和Fb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1)。结论:D-D、CRP和Fb共同参与了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该些标志物适合作为一种常规的甄别方法,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和CRP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期CRP能与T细胞特异结合,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当炎症存在或组织损伤时,CRP浓度变化幅度大,可高达千倍,所以CRP较血沉测定是更为可靠和灵敏的急性期反应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炎症的发生,造成组织损伤,是机体炎症、免疫反应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对2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CRP、II-6、II-8、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观察,为临床判断预后、考核疗效提供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 血清前白蛋白(PA)、α_1-抗胰蛋白酶(a_1-AT)、铜蓝蛋白(CP)、C-反应蛋白(CRP)都属于血液中急性相反应蛋白。这些蛋白均由肝细胞合成。因此,对肝病患者测定上述蛋白,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采用  相似文献   

19.
<正> C反应蛋白(CRP)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1~3μg),而在许多感染性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及严重外伤患者的血清中可升高数百、甚至上千倍。为了检测CRP阳性血清及对CRP进行多方面研究,我们建立了分泌抗CRP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与能量平衡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能量测定仪测量患者目标能量,同时记录摄入能量,计算能量平衡。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与能量平衡状态的相关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量负平衡主要发生在伤后14天内,伤后第3天最严重(P<0.01)。伤后第3天CRP水平最高,PA最低。伤后第7天ALB最低(P均<0.01);PA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约14天)较ALB(约28天)短(P<0.05);CRP随能量平衡状态好转而逐渐下降(P<0.05)。伤后14天内PA水平升高与能量负平衡改善呈明显正相关(r=0.43,P<0.01),CRP水平降低与能量负平衡改善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结论:PA和CRP的升降趋势可用于无能量车测定能量的基层医疗单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能量平衡状态的粗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