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入营分与逆传心包是温病学中的两种证候类型,逆传心包又包括热入心包和痰热蒙蔽心包,它们都属温病的营分证阶段。其形成可由顺传或逆传而来。营气通于心,心包为心之外围而代心受邪,故营气亦通心包。营与心包虽代表不同的生理位置,但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营气受病往往影响心包,而心包的病变又以营分证为基础。故在营分证阶段中,逆传心包是热入营分的发展。热入营分是营分证阶段的初期证候。病机是营阴受劫。其证候除身热夜甚等特点外,舌质必绛无苔而干燥,夜间心烦躁扰不寐。若从气分传变而来,口不渴亦为要点。因气分热  相似文献   

2.
<正> “透热转气”一语,首见于叶天士《温热论》,长期以来作为邪入营分的治疗大法。后世又有“清营泄热”、“清营透热”、“清气凉营”等说法。怎样理解“透热转气”呢? 一、运用“透热转气”法的指征:运用“透热转气”法当是指温邪初入营分。透热转气能宣畅气机,排除障碍,一使邪有出路。另一方面,邪初入营,肝血肾精伤损不甚,正气尚有驱邪外出之势,透热转气则有利于扭转病机,使之由营转气。如果患者已见舌质红绛,心烦,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惊厥抽搐等一派热陷心包或热伤阴液证,其实质已接近血分证,再强调透热转气,则证重药轻,不但无效,每致误事。由营转气的标志,则以舌质由绛转红,舌苔始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心包,病机特点包括湿、毒、热、寒、瘀、闭、虚。虽为新发疫病,其病变过程仍遵循温病辨证体系之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湿热三焦辨证所涵盖的疾病发展规律。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失宣,此为卫分阶段,属上焦肺之病变,治宜清宣肺气,疏泄达邪;若初起邪阻膜原,又宜疏利化浊,透达膜原。上焦肺卫之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出现疫邪阻肺、肺气郁闭、湿阻脾胃等证,此时邪入气分,治宜宣肺燥湿,辟秽化浊,根据病性寒热不同,或清热平喘,或温化祛湿,兼燥者润燥肃肺;若疫邪上受,由肺直趋中道,发病即见明显肺与脾胃证候,属于卫气同病,为上、中焦之病变,治宜芳香化浊,宣畅气机,开肺建中。若气分之邪不解,深入营分、传入上焦心包者,可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清心开窍。疫邪炽盛,正气虚馁,疫毒闭阻于内,或初起疫邪由肺逆传心包,出现内闭外脱证候,治宜清心开窍、生津救逆、回阳固脱等。部分患者初期或病变过程的某一阶段表现出寒湿性质,但随着疾病演变,多呈现出“湿热疫”或“温热疫”病变特点,仍可用温病辨证体系指导辨治。  相似文献   

4.
一则:逆传与陷入温病的传变有逆传和顺传。温邪入于肺卫,可传阳明胃经,即见气分热盛症状;肺胃相系,易见卫气同病。但也有肺热炽盛入心,出现心包症状,“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心肺同属上焦,邪毒极盛,正气亏损,病变易于由肺入心,由气及血。前者是顺传,后者谓逆传。故叶氏开首即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至于“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又是怎样理解逆传呢?叶氏分析得很清楚:“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如何入营?有从风热陷入,也有从温热陷入。也就是说气之后,病仍不解,  相似文献   

5.
4.营分证是否就是热入心包?为什么? 答:营分证不能说是热入心包。在病情上,热入心包较营分证为重,营分证只有在邪热内陷心包时,才是热入心包。但由于心主血属营,故热入心包一证,可以归属营分阶段。上述的说法,是因为营分证与热入心包的病机、证状、治疗都各不相同。营分证是在温热病邪内传入营分时出现的,它的病机是热入营分,灼伤营阴,心神被扰,血分受累。故临床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口干而不甚思饮,或见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治以清营泄热,滋养营阴,方用清营汤为  相似文献   

6.
略论温病的传变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的传变,有常有变,有顺有逆。就其常而言,一般是由卫及气,由气及营,由营及血;或由上焦及中焦,由中焦及下焦。此即叶天士“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以及吴鞠通“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之意。言其变者,有一开始即现气分证或血分证者,有卫分之邪不经气分而迳入营血者,更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者。影响病邪传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1.1著《疫疹一得》的医家是()①余霖②杨栗山③戴天章④王孟英1.2“岁中有厉气,兼挟鬼毒相注,名口温病。”见于()①《内经》②《千金要方》③《肘后备急方》①《诸病源候论》1.3病气学说的临床意义是()①提示致病暴决②提示与温病不同③提示温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①提示病气有多种不同1.4营分证不易()①向愈②传人血分③深人肝肾④转出气分1.5舌绛而兼有黄白苔为()①热人心包,痰浊阻络②邪热初传人营,气分之邪未尽③火邪劫营,营阴受损④邪在营分,心营热毒极盛1.6白痔治疗禁忌是()…  相似文献   

8.
<正> 卫气营血,是清代叶天士划分温热病情传变的个四不同层次。实际上是标志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用卫、气、营、血判断病邪毒热之浅深轻重,为治疗用药及预后提供依据。《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又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可见,温热病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也逐渐加重。具体地讲,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膜、肺、胃、肠、胆  相似文献   

9.
答:营分证和热入心包证,都是温病中病情比较严重的阶段。因心主血属营,热入心包也属营分证范畴,都有神志异常、舌绦。脉细数等共同症状。不同的是?营分证的病机,主要为热劫营阴,心神被扰。临床上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诂语,日干反不甚渴饮,或斑疹隐隐等为主要表现。治宜清营透热,滋养营阴,方用清营汤,热闭心包证的病机,主要为热陷心包,炼  相似文献   

10.
艾军 《广西中医药》1998,21(3):41-43
气分证是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分阶段是温病的发展期,为治疗和转归的枢机,直接关系到病情的传变和治疗的成败。就卫、气、营、血4阶段而言,气分阶段是疾病由浅入深、由轻变重的转折期,疾病处于关键时刻。因此,充分认识气分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以往言及气分证,常常重其热而轻其郁;详于热而略于郁。笔者从探析气分证病理“热炽”与“郁结”并存的角度,提出气分证治疗当“清热”与“解郁”并举,从而加深对气分证之证治规律的认识,以提高临证诊治效果。1 热炽与郁结是气分证的重要病理改变11 邪热炽盛 正盛邪实温热时…  相似文献   

11.
1营分证内涵界定 六版规划教材云:营分证是以营热阴伤,扰神窜络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证候类型.此为该证的概念内涵.临床上确定温邪入营的依据有三:一是发热类型为身热夜甚;二是程度不等的神志异常;三是舌质红绛.叶天士云:"其热传营,舌色必绛."可见舌质红绛是营分证所具有的特异舌质变化,是判断温邪传入营分的重要标志.就营分证外延而言,应指温邪离开气分,进入血分之前的广泛营分实质性损害阶段,临床表现证候类型有四:一为营分证;二为营热阴伤证,即通常所指的是营分代表证;三为气营两伤证;四为逆传心包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为禀赋不受,邪毒侵袭.本病病机传变可为气分传营入血,或者卫分之邪越传营血分以及热邪直中气、血,传变规律以气血合病为主.参卫气营血理论,临证以清气泄热、解毒凉血为法,运用解毒消斑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十四条说:“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延之数日,或平素心虚有疾,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绛色之舌,反映了人体内脏功能发生紊乱,标志着热邪由气分转至营分的病理阶段。舌本通心.心主血属营,营气通于心,营阴耗灼,血液受扰,故出现舌质的改变。绛舌之初起阶段,虽见绛色,但舌面罩有黄白苔垢…  相似文献   

14.
病邪有轻重,病位有浅深。时令有不同,患者有个体之差异。故温热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为常法,但在临床中,卫、气、营、血的证侯很少单独出现。有一开始就从气分或是营血分同时出现的。如表邪未解而里先结,热已入营而气分之邪未净;邪热炽盛,每多气血两燔;真阴欲竭,壮火仍炽;热邪内闭,又现外脱;暑湿夹风,三焦俱病;或热久伤阴,或湿久伤阳;以及正虚邪盛,导致阳证转阴或阴阳夹杂等多种证候发生。故对卫、气、营、血的辨证,既要知其常,又要知其变,观其变  相似文献   

15.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6.
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气急、胸痛等,多隶属于中医学“风温”范畴。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将临证一得介绍如下。1 应凉散清宣,勿轻施苦寒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温热之邪,初起邪侵肺卫,继而邪热入里,深入气分,表现热壅肺气之证,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此阶段不再传变,即从气分而解,病变向愈,“逆传心包”者十分鲜见。所以本病的病理中心主要在肺。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亦即此意。因此,病之初起邪在肺卫者必以凉散为原则,所谓“在卫汗之可也”。临床每用银翘散、桑菊饮为主方,…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温热论》中言“透”之处有11条之多,结合临床,不外以下三方面意义: 第一,“辛凉泄卫透汗”,用于无汗或汗出不畅、恶寒、齿光燥如石之温热表证。病机为温热郁闭卫分,津液不能上承。桑菊饮、银翘散为代表方。第二,用于气分证。温邪由表初入气分,或上焦气分热病邪轻浅,出现身热不甚,但不恶寒,舌苔黄薄,润而不燥等,用清宣上焦气分之品,使邪透表易解,方用栀鼓汤。湿温,邪在上焦肺分,胸痞脘闷,身热不扬,舌红苔白腻厚,病机为“湿遏热伏”,又当“泄湿透  相似文献   

18.
透热转气为温热病热入营分的治疗大法,首先由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后世医家又称之为“清营泄热”、“凉营解毒”、“凉营透热”或“清气凉营”等。近年来各地编写的中医教材中,温病理论体系的卫气营血辨证内容基本相同,而对营分证治疗大法透热转气问题,则互有出入。大体有以下三点: ①、认为营分证的治疗宜清营泄热,即于清营分热邪药物中伍以轻清透邪之品,以冀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相似文献   

19.
陈林囡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69-770
临床温病辨治应从卫、气、营、血四个层次考察病机。病邪既有由表传里,亦有由里达表的可逆性。病邪在表之卫分用汗法;邪之气分始能用清,亦即清气透表外达;若邪虽有入营时,还可以由气宣透;只有邪热入血,才能用凉血清血。1 温病初起,以宣为先温病初起,邪在卫气,证见形寒或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此时证与伤寒太阳证无异。叶天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可用辛温解表,佐以宣肺化痰等品。如紫苏、豆豉、藿香、佩兰、香薷之类,宣肺则有杏仁、桔梗、前胡、紫菀、牛蒡之属。例:张某,男,35岁,春节感寒,发热恶寒3d,…  相似文献   

20.
一、逆传心包与逆传入营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所谓逆传是与顺传相对而言。上焦肺卫之邪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或依次传入中焦、下焦者称谓顺传。代表病情的逐步深入和顺势发展。如果肺卫之邪不解,不经气分而直陷心营,病情急剧变化,病势凶险危重,称谓逆传。代表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