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病变(CIN)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病变分级及P53、p16INK4a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受宫颈活检、宫颈高频电刀圈环切除、宫颈冷刀锥切的CIN组织。测定HR-HPV的感染类型,并比较HR-HPV感染与否、不同病变分级CIN患者中P53、p16INK4a、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4例CIN患者中,HR-HPV感染率为30. 95%;其中HPV16、HPV18为主要的HR-HPV感染类型,感染率分别为11. 90%、10. 71%。不同病变分级CIN中HR-HPV感染率以及P53、p16INK4a、Cyclin D1、Cyclin B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随着CIN分级的升高,HR-HPV的感染率以及Cyclin D1、Cyclin B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53、p16INK4a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合并HR-HPV感染的CIN中P53、p16INK4a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合并HR-HPV感染的CIN,Cyclin D1、Cyclin B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合并HR-HPV感染的CIN(P <0. 05)。结论 CIN中HR-HPV感染与病变分级加重及P53、p16INK4a、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宫颈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芯片中HPV、p27、p27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p27、p27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3%、38.3%、51.7%。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5)。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5)。而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CINⅠ级和CIN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宫颈癌中HPV与p27及p27mR—NA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74,P〈0.05;r=-0.612,P〈0.01)。结论HPV感染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低表达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感染与p27低表达有关。HPV和p27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抑制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0.0%(4/20)、31.1%(14/45)和95.0%(57/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磊  罗兢蓉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03-2105
【目的】探讨HPV16/18和survivin在宫颈癌进展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危宫颈癌患者108例做常规宫颈脱落细胞和分泌物PCR-HPV-DNA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做病检和免疫组化,比较不同分级HPV感染阳性率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HPV-DNA基因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CINⅡ、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HPV16/18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2.42%、61.90%、68.42%和82.86%,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的15.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2%、90.48%、100%和100%,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阳性率的1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HPVl6/18-DNA基因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HPVl6/18和survivin与宫颈癌进展关系密切,且均随CIN分级和宫颈癌级别的升高而表达增加,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16^INK4A和Claudin-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p16^INK4A和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及阳性率随疾病南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向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进展同步增强。P16^INK4A与Claudin-1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INK4A及Claudin-1与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病变中p16^INK4A和Claudin-1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CIN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MP3)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120例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18例,CINⅠ级31例,CINⅡ级20例,CINⅢ级24例,宫颈癌27例。以CIN I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CINⅡ、CINⅢ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检测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LR-HPV)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分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IM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中,LR-HPV与HR-HPV检出率分别为4. 17%(5/120)、68. 33%(82/120)。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HR-HPV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HR-HPV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 <0. 01),而HSIL组与LSIL组、宫颈癌组HR-HPV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20例患者中,IMP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 17%(83/120)。LSIL组IMP3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宫颈癌组和HSIL组IMP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LSIL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 <0. 05);宫颈癌组与HSIL组IMP3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LR-HPV感染与IMP3阳性表达无密切关系(P>0. 05);HR-HPV感染与IMP3带状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P <0. 05),而与IMP3阴性表达、点状表达均无密切相关性(P>0. 0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高,IMP3蛋白表达阳性率亦随之升高,提示其对宫颈病变进展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IMP3带状表达与HR-HPV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宫颈病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靖  左巧富  王玮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31-1034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16INK4a在宫颈癌(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Survivin和p16INK4a在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0例CC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CIN和UCC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50%和76%(X2=21.651,P〈0.05),其中,宫颈CIN和CC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宫颈标本(X2=8.571,X2=20.727,P〈0.0125),CC组的Survivin阳性率亦高于宫颈CIN(X2=7.250,P〈0.0125)。p16INK4a“在正常宫颈、宫颈CIN和CC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62.0%和84.0%(X2=27.123,P〈0.05),其中,宫颈CIN和CC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宫颈标本(x2=12.828,x2=28.000,P〈0.0125),CC组的p16INK4a“阳性率亦高于宫颈CIN,但差异无显著性(x2=6.139,P〉0.0125)。p16INK4a及Survivin在CINI、CINII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但CC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p16INK4a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与CC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16INK4a阳性表达与CC及其癌前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病变中Survivin和p16INK4a的表达有助于CC的早期检出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拷贝数扩增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在本院就诊的95例宫颈脱落细胞,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正常10例,炎症/CINⅠ32例、CINⅡ20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以生理盐水制片和TCT低渗法制片,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TERC/CSP3米,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hTERC基因拷贝数的检测。3号染色体着丝粒为对照,1株宫颈癌细胞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为阳性对照,正常宫颈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95例临床标本中,正常宫颈细胞中表达率为1.012%(阈值);宫颈癌组的阳性率为93.3%(14/15)、CIN总阳性率为65.79%(25/38),与正常和炎症/CINⅠ组3.1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12/20),CINⅢ组的阳性率为72.2%(13/18),与正常和炎症/CI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HI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呈阳性;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细胞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hTERC基因的检测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和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泛素(Ubiquitin)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宫颈癌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Ubiquitin、p27、p27 mRNA的表达。结果:60例宫颈癌组织中Ubiquitin、p27、p27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5.0%、38.3%、51.7%。淋巴结转移阳性宫颈癌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宫颈癌(P〈0.01)。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27和p27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5)。宫颈癌和CIN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Ubiquitin与p27表达密切相关,而与p27mRNA无关。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低表达与宫颈癌密切相关,p27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Ubiquitin在p27蛋白质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p27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宫颈病变病人130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0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0例(对照组)。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病人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的表达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宫颈癌组和CINⅢ组高危型HPV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Ⅱ组(x^2=7.414~29.501,P〈0.01);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均高于CIN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x^2=2045.871,P%0.05)。宫颈癌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Ⅱ组,CINⅡ组高于cIN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x^2=4.022~4.329,P〈0.05)。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病人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5)、25.00%(2/8)、37.50%(6/16)、72.22%(13/18)、100.00%(19/19)。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处理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治疗前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能否成为预测治疗后疾病转归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表达,把CIN患者分为两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治疗后12个月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CINⅠ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CINⅡ~Ⅲ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P<0.05)。CINⅠ级组:术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0%,而术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CINⅡ~Ⅲ级组:术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33%;而术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2.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5)。结论 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CIN患者治疗后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V病毒载量、分型及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56例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Ⅱ, HC-Ⅱ)检测高危型HPV(High-risk HPV, HR-HPV)病毒载量,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gene chip, HybriMax)进行HPV分型检测,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分级,实验分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LM)组14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级组28例、CINⅡ/Ⅲ级组49例和子宫颈癌组36例,分析各组HPV病毒载量、分型及多重感染在评价子宫颈病变中的价值.[结果] HC-Ⅱ检测NLM 组、CIN 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子宫颈癌组的HR-HPV感染率分别为27.97%、64.29%、87.75%、100%,与HybriMax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LM组HR-HPV感染率明显低于CIN 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癌组(P〈0.01);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增加,HR-HPV病毒载量也逐渐增加,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r=0.683,P〈0.01);HPV多重感染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子宫颈病变程度亦无相关性(r=-0.062,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密切相关,与不同亚型HPV多重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各级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负荷量,研究其与宫颈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检测HR—HPV阳性的患者956例,同时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结果:956例患者HPV感染高发年龄段在25~44岁。55岁以上妇女病毒负荷量较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学异常者(包括不典型鳞形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鳞癌,不典型腺细胞,腺癌)HPV-DNA负荷量(645.70±751.92 Pg·mL^-1)明显高于细胞学正常者(389.92±566.67Pg·mL)(P〈0.05)。在病理确诊的慢性宫颈炎组HPV—DNA负荷量较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湿疣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鳞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各级CIN组间(CIN Ⅰ,Ⅱ,Ⅲ)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痛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5~44岁的妇女是HPV—DNA筛查的重点人群,HPV—DNA阳性并且HPV-DNA含量高者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但HPV-DNA的负荷量尚不能作为判别宫颈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rn-3a和MDM-2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作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蜡块标本中Brn-3a和MDM-2的表达。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各组的Brn-3a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及CINIII组的MDM-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与CIN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rn-3a和MDM-2在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Brn-3a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Brn-3a和MDM-2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妇科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致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筛查各种宫颈标本,对可疑宫颈病变者(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再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TCT共筛查出各种宫颈病变标本460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2例(其中CINⅠ30例,CINⅡ45例,CINⅢ47例)和宫颈癌35例。460例受检者治疗前宫颈HPV感染者211例,感染率为45.87%。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7.06%、77.87%和97.14%,慢性宫颈炎和CIN、宫颈癌标本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6,P〈0.01);而CINⅠ、Ⅱ、Ⅲ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宫颈病变标本中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52、58、68、18、39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HPV-DNA含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t=5.581、7.653,P〈0.05);宫颈癌的HPV-DNA含量也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t=6.624,P〈0.05);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991,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对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东营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各型在宫颈癌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1)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 Ⅰ级20例、CIN Ⅱ级16例和CIN 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 (1)HPV在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 Ⅰ组及CIN 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 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1)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 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16检出率升高,提示HPV 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旺群 《临床急诊杂志》2012,(4):254-255,258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HR-HPV/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1来我院就诊的自愿接受HR-HPV/TCT检测的患者2140例。对TCT异常和TCT阴性而HR-HPV阳性的患者386例进行阴道镜加活检检查。结果:TCT异常者327例,ASCUS(意义不明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96例,LSIL(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93例,HSIL(高度上皮内病变)38例。病理报告炎症156例,宫颈癌前病变(CIN)160例(其中CINⅡ级和Ⅲ级共60例),宫颈癌11例。HR-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而上升(P〈0.005)。TCT阴性而HR-HPV阳性的患者59例,病理报告炎症29例,CIN27例(CINⅡ级和Ⅲ级共12例),宫颈癌3例。结论:HR-HPV/TCT检测可有效检出宫颈CIN和宫颈癌,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级别宫颈病变患者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分析宫颈液基细胞检测(TCT)、醋酸肉眼观察法(VIA)、HR-HPV DNA二代杂交捕获(HC2)及HPV分型技术在检出高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C2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反点杂交(RDB)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分析CIN2组(59例)、CIN3组(52例)、宫颈癌组(30例)患者的HR-HPV DNA载量和感染基因型,分析其生殖道HR-HPV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种HR-HPV检测技术与宫颈细胞学和醋酸肉眼观察法在高级别宫颈病变检出中的敏感性.结果 CIN2组、CIN3组、宫颈癌组生殖道HR-HPV的感染率分别为96.61%、94.23%、96.67%,其中HPV16为最常见的病毒类型,其平均感染率达61.45%,其他三种较为常见的HR-HPV类型分别为HPV33、31、58.HPV16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HPV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种HR-HPV检测方法在检出高级别宫颈病变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TCT和VIA(P <0.05).结论 HPV16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主要基因型,HR-HPV检测较TCT和VIA的敏感性更高,适合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级筛查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