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1] ,我院自 1984年以来 ,共收治牙源性间隙感染 350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 ,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病例  350例患者中 ,男性 2 16例 ,女性 134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72岁 ,以 2 2~ 4 5岁最多。1.2 感染来源 智齿冠周炎 2 54例 ,占 72 .5% ,根尖周炎 88例 ,占 2 5.1% ;牙源性颌骨骨髓炎 8例 ,占 2 .3%。1.3 间隙感染部位 颊间隙 98例 ,占 2 8% ;颌下间隙82例 ,占 2 3.4 % ;嚼肌间隙 68例 ,占 19.4 % ;眶下间隙4 1例 ,占 11.7% ;翼颌间隙 2 8例 ,…  相似文献   

2.
本组对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分析,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主,此病发病年龄4岁~76岁,牙源性118例(89.39%),外伤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医源性1例(0.76%)。  相似文献   

3.
郭俊霞 《疑难病杂志》2006,5(5):376-37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为了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及早明确诊断,采用有效抗生素、切开引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我科1996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10个月~73岁,平均31.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包括颌下间隙23例(30.3%),嚼肌间隙17例(22.4%),颊间隙13例(17.1%),眶下间隙10例(13.1%),颏下间隙5例(6.6%),口底间隙3例(4.0%),翼颌间隙2例(2.6%),舌下间隙2例(2.6%),咽旁间隙1例(1.3%)。76例中牙源性感染59例(77.6%)…  相似文献   

4.
本组对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分析,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主。此病发病年龄4-76岁,牙源性118例(89.39%),外伤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医源性1例(0.76%)。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丽 《实用医技杂志》1998,5(5):349-349
<正>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颌面部有独特的解剖特点,炎症发生后易于扩散,而引起其它部位的病变,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于1989年5月——1993年间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各类间隙感染住院病人257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147例,女110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69岁,平均年龄25—30岁之间。1·2 感染来源 牙源性感染96例,占37.5%,腺源性感染161例,占62.5%。1·3 感染部位 颌下间隙感染174例,占67.7%,包括口底蜂窝织炎。其它多间隙感染以眶下、颊部、翼颌间隙感染83例,占32.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的研究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住院期间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感染率并通过对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泌物的鉴定分析病原学分布。结果在120例病患中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例,感染率为10.83%,共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霉氧菌13株,厌氧菌3株,兼氧菌8株,感染源主要来自于牙源性感染。在13例感染患者中牙源性感染10例,占76.9%,腺源性感染2例,占15.3%,其他原因感染1例占7.6%。结论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上对病患的具体症状需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 ,近年来发病率虽较前有所降低 ,但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仍是口腔科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院1 992~ 1 999年共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2 0 0例 ,根据病情分别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农村 1 2 0例 ,城区 80例 ;男性 1 30例 ,女性70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为 70岁 ,以 2 5~ 45岁最多见。1 2 感染类型 牙源性感染 1 4 0例 (70 % ) ,腺源性感染 30例 (1 5 % ) ,损伤性感染 1 5例 (7 5 % ) ,血源性感染 1 0…  相似文献   

8.
李岚  叶蕾  张娜 《吉林医学》2011,(30):6435-6435
目的: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颌部间隙感染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治愈48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中败血症3例,边缘性骨髓炎3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应积极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一般在脓肿形成期施行切开引流术并结合抗生素治疗。鉴于有些患者不愿意接受切开引流术,我科近期收治1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治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男6例,女4例。年龄5—60岁。牙源性感染8例(男4例,女4例),腺源性感染2例,其中眶下间隙脓肿3例,颊间隙脓肿3例,颌下间隙脓肿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颌面部间隙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6年1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年龄为5岁~78岁,31岁~78岁的患者占78.5%,男女性别比为1.60∶1,农村城镇比为13.0∶1,初中以下与高中以上比为2.50∶1.既往有糖尿病占32.14%,既往有牙源性感染占53.71%,在院外非正规医院行牙病治疗占21.43%.病死率为3.57%,放弃治疗3.57%.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有一定规律可循,健康教育应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特点,采取患者健康教育与相关群体健康教育相结合,掌握健康教育技巧,技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所治疗的门诊病人中,有56例儿童患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本组56例患儿,男性30例,女性26例,男女差异无显著意义。12 原因:牙源性感染50例,占89.29%;腺源性感染4例,占7.14%;外伤性感染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现阶段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科2005年4月~2010年1月住院的所有间隙感染患者,作一临床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在嚼肌间隙,颌下间隙感染的最多,共44例,占54%,年龄最小的11个月,最大的81岁。手术治疗64例占78%,保守治疗18例占22%,死亡2例,余均痊愈。结论:病因多为牙源性感染引起,其次腺源性,血源及外伤、全身因素少见。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缩短疗程。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0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感染源、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182例,占60.67%;其次为腺源性,95例,占31.67%;无血源性感染性病例;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114例,占38%,严重并发症4种,计7例,占2.33%。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来源,部位以颌下间隙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颌面部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及原发感染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7—2007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36例,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结果感染以牙源性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最少为血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本组35例痊愈,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以及原发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口底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部最严重的炎症之一 ,通常波及口底部多个间隙 ,可化为脓性 ,也可以腐败坏死 ,后者更为严重。诊断明确 ,抗生素有效 ,切开引流及时是本病处理时疗程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现将 1993~ 2 0 0 0年间我科收治的 11例口底蜂窝织炎进行分析 ,诊治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0年间 ,我科收治的口底蜂窝织炎患者 1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3~ 6 1岁 ,平均 31岁。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8例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3例。农民 9例 ,城镇居民 2例。牙源性感染 10例 ,腺源性感染 1例 ,无损伤及血源性感染 ,均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在临床比较常见,一般病情不严重,但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自1990年一1993年我们共收治各种颌面部间隙感染50例,其中有合并症者4例、占发病总数的8%,除1例因年龄大、就诊晚出现全身感染而死亡外,其他病人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全部治愈。临床资料由表中可知:轻中度链球菌感染46例,占92%、重度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8%。患者年龄2-50岁的链球菌感染40例占80%;50岁以上和2岁以下Ic例、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中50岁以上占8%,2岁以下占12%。老年人和婴幼儿感染比较少、但发病重、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为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 ,传统的全身治疗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杀菌或抑菌浓度。我院 1 998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采用前列腺包膜下注射并尿道灌注敏感抗生素交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3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39例中已婚 2 5例 ,年龄 1 7~ 5 0岁 ,平均31 .4岁 ,其中 2 0~ 40岁 32例 ,占 82 % ;病程 3个月~ 1年 ,1年以上 30例 ,占 76 .9% ;感染途径 :非婚性接触 2 3例占5 8.9% ,配偶或间接感染 1 6例占 41 .1 % ;发病原因 :性病后感染 2 0例占 5 1 .3% ,泌尿系继发感染 1 4例占 35 …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它主要分为牙源性间隙感染和腺源性间隙感染。我科从1988年至1997年9年中共收治的1179例住院病人中有160例(占住院总数的13.5%)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其中牙源性为108例,腺源性为5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冠周炎是覆盖于正在萌出或部分阻生齿牙冠表面和周围软组织的炎症 ,并由此常常引起颌面部的间隙感染。主要发生于青年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时 ,是口腔常见疾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甲硝唑粉剂与樟脑酚液联合在局部应用 ,治疗青年下颌智齿冠周炎 2 5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 0例中男性 1 5 8例 ,女性 92例 ,年龄 1 8岁~ 2 4岁 ,左侧 1 36例 ,右侧 1 1 4例。均有局部疼痛、肿胀症状 ,有的伴有明显盲袋、张口受限及颌面部间隙感染等症状。发病时 :龈瓣覆盖形成盲袋 95例 (38.0 0 % ) ,张口受限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