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特点与治疗原则,提高诊治率。方法分析6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者51例,其中1例在术前将异物咳出,3例转上级医院,余47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硬质支气管镜探查及异物取出术。结果治愈47例。结论异物吸入史、胸部听诊、胸部透视、CT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方法,尽早取出异物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特殊类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异物均成功取出,其中18例经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取出,4例经直达喉镜取出,3例经支气管镜经气管切开日取出,1例经纤支镜取出。1例并发肺水肿,经治疗后痊愈。结论特殊类型的气管异物由于异物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及手术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成人支气管异物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宇  谢小娟  池莺 《江西医药》2007,42(6):526-527
目的 总结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体会,以提高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43例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术前有明确异物吸入史3例,术后追问有异物吸入史19例,21例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术前诊断支气管异物4例,肺部肿瘤20例,肺炎10例,肺结核2例,气管炎2例,慢性咳嗽5例.43例患者中一次成功取出异物29例,术后自行咯出5例,经第二次支气管镜取出6例,有2例转胸外手术取出,1例五官科硬质气管镜取出.结论 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误吸史不详,术前诊断率低,易误诊,支气管镜对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83例患儿中,男104例(56.8%),女79例(43.1%)。明确有异物吸入史的148例(80.8%)。6例因病情危重直接行支气管镜检查术,177例均作胸片或CT检查。主气管支气管异物18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内86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内79例。其中2例术前将异物咳出,余181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术。179例顺利取出异物。常见异物为花生、瓜子及豆类。结论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详细询问异物吸入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胸部X线片或CT检查,以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可避免延误病情,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因。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验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8例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住院患儿中,25例转五官科经气管镜取出异物,1例自然咳出,2例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在小儿很常见(特别是1-3岁儿童),对长期咳嗽,病情反复不愈,影像学检查及痰培养不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查以避免发生不可逆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34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病年龄、病因、异物种类进行归类,并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岁以下254例(74.7%);误诊原因主要为异物史不详、检查不仔细;气管支气管异物中声门下占2.06%,总气道异物占23.53%,左支气管异物18.82%,右侧支气管异物占51.76%,双侧支气管异物占3.82%;通过直达喉镜或支气管镜一次性取出率占97.23%,死亡率占0%.结论 明确病因,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X线透视,及时和适时的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手术,以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7.
总结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探讨成人支气管异物取出方法。对28例气管镜诊治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中,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9例(32-14%),无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9例(67-86%),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异物者仅8例(28-57%),所有患者经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支气管异物,18例(64-29%)异物位置为右侧支气管。局麻下异物钳成功取出异物25例(89-29%),3例(10-71%)失败,其中2例改用CO2冷冻顺利取出异物,1例用硬质镜失败后开胸取出异物。成人支气管异物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对难取性支气管异物,支气管镜下异物钳联合应用CO2冷冻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小儿气管异物的误诊原因并总结小儿气管异物的应急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诊断和处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术前误诊为小儿气管异物的患儿11例,对其临床诊断及处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误诊为淋巴瘤有1例,食管异物有1例,支气管囊肿有2例,支气管炎有2例,肺炎有5例;经常规治疗无效后,再经X线胸片或胸部螺旋CT、病理血液检验、支气管镜诊断为小儿气管异物,采取紧急气管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处理,11例患儿术后并无1例出现并发症,皆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气管异物与多种支气管及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发生误诊,应在·临床诊断中,注意避免各项误诊原因,提高对小儿气管异物的认识和各项辅助检查的辨别,对疑似小儿气管异物的惠儿应尽早行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处理,保证小儿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军  李季 《贵州医药》2023,(12):1964-1966
目的 探究不同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者70例,采用X线诊断、螺旋CT诊断,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评估与观察扫描图像,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 螺旋CT诊断异物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P<0.05),螺旋CT诊断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纵隔位置变化、支气管阻塞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可使用螺旋CT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明确肺不张、肺气肿等病变,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4例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气管异物主要症状:阵发性呛咳34例,明显异物吸入史28例,发热24例,吸气性呼吸困难19例。主要体征呼吸音改变减弱或增强19例,干湿性罗音24例。胸片示肺不张9例,肺气肿10例,肺炎8例。入院时误诊。误诊主要病种为感冒.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等。结论 病史不全,对本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而未能询问有关病史,易误诊。临床上有异物接触史;突然出现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呛咳;气管前可听到拍击声或触到拍击感;胸透可见纵隔摆动征象,这是呼吸道异物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即可作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胸部平片和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比较三种方法对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正确率。方法对18例怀疑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全部行胸透、胸部平片和MSCT检查,通过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将MSCT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法(MinP)和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重组,检查结果分别与支气管镜对照。结果 1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异物。胸透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10例;胸部平片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9例;MSCT诊断支气管异物17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较普通X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对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支纤镜组),并和高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到2009年8月30例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患者(硬镜组)比较。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支气管异物症状均缓解,无其他不适反应,镜硬组少数患者出现其他症状。结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治疗效果明显,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彭明琦 《江苏医药》2012,38(15):1791-1793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7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地域分布、就诊情况、气管异物常见种类和异物所在部位。结果 1-3岁组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来源于乡村的患者2305例,城市574例,城/乡比例为1∶4.02。2352例(81.69%)有明确异物吸入史。有89.37%的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在1个月内确诊。异物的种类繁杂,嵌顿位置以右侧一级支气管最为多见(41.44%)。所有气管、支气管异物均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术取出。结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儿监护不到位是儿童气管异物发病率城乡差别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是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力措施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983年10月至2008年4月我科治疗的420例呼吸道异物的处理过程。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365例,约占87%;误诊27例,约占6.43%;420例(99.05%)在全麻或表麻下经直接喉镜、气管镜成功取出,2例死亡、2例脑轻瘫。结论全麻下支气管镜检及异物取出术安全,手术成功率高。对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术前正确快速判断,术中需做好应变准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胡树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60-306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拟诊为支气管异物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72例患儿中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42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5.4%,诊断准确率为93.2%;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结论 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查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栓出率,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振平  孙兰兰  高琼  付学明 《安徽医药》2015,19(10):2001-2004
目的:评价使用一种新型面罩联合 Storz 硬质支气管镜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新型面罩联合 Storz 硬质支气管镜;对照组,Storz 硬质支气管镜)。两组均实施小剂量短效肌松剂的全身麻醉,观察患者术中 SPO2变化情况及控制呼吸给氧次数,并记录麻醉前(T0)、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前(T1)、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1 min(T2)、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3 min(T3)、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5 min(T4)及术毕退出支气管镜后(T5)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手术所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组间各时点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不大(P >0.05),组内各时点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中暂停手术行控制呼吸给氧次数及手术时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该新型面罩联合 Storz 硬质支气管镜控制呼吸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不仅能维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保证麻醉的安全性,而且还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声带各种良性病变(声带小结、声带息肉、Reinke水肿、声带囊肿等)麻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452例声带各种良性病变的患者在插管复合静脉麻醉下,施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嗓音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其麻醉并发症。结果:损伤鼻和(或)咽部黏膜导致活动性出血14例,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而导致心率迅速下降18例,环杓关节脱位3例,声带息肉脱落导致气管异物2例,插管时损伤声带导致声带插管性肉芽3例。结论:插管复合静脉麻醉下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声带各种良性病变安全、可行,关键在于术中的操作,可使麻醉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透X线异物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气道异物的X线透视及胸片表现,全部病例经气管镜,手术取出或咯出异物证实。结果:气管23例,左支气管19例,右支气管32例,主要X线表现:阻塞性肺气肿41例,肺不张8例,肺通气不良15例,阻塞性肺炎6例,肺脓肿2例,吸气性心脏增大15例,纵隔摆动或移位37例,肺野静止征40例。结论:X线表现取决于异物的大小,形态及与气道的关系,在病变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在食管细小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误食鱼刺患者178例的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的检查结果。结果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发现异物45例,饮水冲洗后发现异物84例;未见异物的94例未作特殊处理,在回访1~7d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加饮水冲洗法不仅能确定食管有无异物,并能明确食管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刺入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是食管细小异物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A nine-year-old girl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ccidentally swallowed an axle of a toy car and was urgently hospitalized with the diagnosis of left bronchial foreign body. While various monitors were installed and removal of the foreign body by a ventilating rigid bronchoscope was in preparation, the patient suddenly coughed and vomited, with the foreign body found in the vomit. When examining infant cases of air way foreign body, attention tends to be focused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owever, patients are at risk of aggravating difficulty in breathing or suffocation as long as foreign bodies are present in the air way.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carefully for changes in the breathing and to prepare for unexpected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