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机理,我们对不同病期MPP患儿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7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以探讨细胞免疫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和NK细胞的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A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 升高(P<0.05)、CD4 /CD8 降低(P<0.01)、NK细胞活性降低(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应加强对患儿免疫功能恢复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检测了22例患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显示支原体肺炎组(MPP)的CD3%,CD4%及CD4/CD8的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的下降,且肺炎急性期免疫球蛋白IgG,IgA也较对照线有显著的降低,但是IgM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肺支原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方法 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且病程大于或等于10 d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患儿组自然杀伤细胞(NK)数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9+细胞较健康儿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数值低下的儿童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及感染迁延不愈,CD19+增高的患儿除存在感染外还有变态反应存在,应加强治疗防止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华 《大医生》2024,(5):32-34
目的 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憋、发热及肺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空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用血常规及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发热空调病患者(发热组)及30例非发热患者(非发热组)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人(健康组)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1)3组患者白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别(F=1.89,P=0.134);(2)发热组、非发热组、健康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8.13±5.67)%、(53.24±8.36)%、(61.25±6.31)%,发热组与非发热组、健康组比较中性粒百分比明显升高(t=6.64,9.13;P=0.018,0.027),非发热组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1.66±7.11)%、(43.67±8.17)%、(30.98±8.76)%,与发热组、健康组比较非发热组血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5.59,4.98;P=0.022,0.021);(3)CD4+百分比分别为(36.351±6.531)%、(42.676±5.169)%、(39.253±5.461)%,与非发热组比较发热组明显下降(t=1.28,P=0.039),与健康组比较非发热组CD4+细胞明显上升(t=3.80,P=0.048);CD8+百分比分别为(28.084±7.344)%、(21.186±6.331)%、(24.607±7.108)%,发热组较非发热组CD8+则明显升高(t=3.17,P=0.016);(4)CD4+/CD8+百分比分别为(1.629±0.554)%、(2.380±0.391)%、(2.079±0.659)%,与非发热组及健康组比较发热组明显下降(t=19.21,6.98;P<0.001,0.006),非发热组较健康组则明显升高(t=8.68,P=0.031).结论 空调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比率的变化提示空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网络的失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时期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男52例,女46例;年龄(5.76±1.22)岁,年龄范围为3~9岁。根据患儿病情的发展程度可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每组49例。选取...  相似文献   

8.
肠道上皮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腔上皮不断与摄入性抗原及肠道内菌群接触,作为体内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的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e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lELs)含有大量T淋巴细胞,包括TCRαβ和TCRγδT细胞,CD4^+和CD8^+细胞。已有研究认为这些T淋巴细胞的来源除经胸腺选择的之外,尚有发生于肠道隐窝而未经胸腺内发育T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脑梗死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直接荧光染色法)急性脑梗死总者发病后第三天的周围血CD3^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每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0天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计分。结果:CD4^ 、CD4^ /CD8^ 比值跟CSS计分至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和-0.651.而CD3^ 淋巴细胞和CD8^ 淋巴细胞跟CSS计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第三天的周围血CD4^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越低,其近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7例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其中,普通型249例,重型217例及危重型41例。 结果507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数均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均呈下降趋势;与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的CD3+、CD4+、CD8+ T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危重型患者上述T淋巴细数目较重型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41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病例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数目较治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更显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COVID-19疾病分型及预后显著相关,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周韵娇  牛建英  张丽红 《检验医学》2011,26(12):832-835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对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痰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5名健康人的诱导痰各分为2份,1份按DTT液化诱导痰液程序处理(DTT组),另1份在实行该处理程序后,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2次(DTT+PBS组),以除去残留DTT。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组样本中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与DTT+PBS组比较,DTT组CD3+CD4+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P〈0.01),CD3+CD8+和CD3-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P均〈0.01);CD3+CD8+和CD3-CD19+细胞MFI均明显减弱(P〈0.01、P〈0.05),NK细胞MFI明显增强(P〈0.05)。2组CD3+细胞百分率及CD3+、CD3+CD4+细胞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T对诱导痰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MFI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诱导痰经DTT液化后应增加PBS洗涤步骤,以去除残留的DTT,降低DTT前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异症腹腔液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腹腔液CD4+T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两组腹腔液CD3+、CD4+和CD8+T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腹腔液CD4+/CD8+比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腹腔液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检测腹腔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儿支原体肺炎首诊胸片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否有特征性X线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4月期间住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87例及非支原体肺炎95例的首次胸部X线表现。结果两组病例均有以下几型X线表现:(A=支原体肺炎,B=非支原体肺炎)。Ⅰ型,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局部呈网状改变以双侧肺野为主。A=42例,B=48例。Ⅱ型,沿肺纹理分布的小斑片状影,边缘模糊,A=31例,B=28例。Ⅲ型,呈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为主的阴影A=8例,B=11例。Ⅳ型,合并有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A=6例,B=8。两组X线表现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结论仅靠胸片不能对支原体肺炎作出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5例MP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MPP流行病学特点、症状、体征及临床诊断治疗.结果 儿童MPP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男女之间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年龄为5~9岁;MPP主要高发月份为冬春季(12月~次年5月);发热主要为高热,肺部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干湿啰音,肺外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例均治愈,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住院时间8~20d,平均(14.5±2.8)d.结论 儿童MPP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好发于5~10岁,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和干湿啰音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流式细胞术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的全血质控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计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全血质控品。方法 流式细胞术多色分析方法计数不同保存剂处理后、不同时间内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成功研制出FCM计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全血质控品。在2~8℃冰箱内保存72d内,各种白细胞的光散射特点及CD45保持稳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群与细胞碎片分离良好,可通过光散射或荧光/光散射两种方式设门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本质控品在不同保存时间的变异较小,FCM计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室内批间变异系数〈6.5%,全国56个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变异系数〈13%。结论 本全血质控品可用于临床FCM计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全过程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对提高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SARS和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8例SARS患儿和100例MP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SARS组和MP组影像表现可为四种类型:间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及网状模糊影,部分伴肺门影增大.SARS组8例;MP组46例.小叶实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或密度不均片状影.SARS组4例;MP组13例.肺段实质浸润型:病变累及一个或一个以上肺段、叶,呈大片状实变阴影.SARS组23例,MP组36例.混合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和网状阴影混杂,肺纹理增强较明显.SARS组3例,MP组5例.结论儿童SARS以大片实变、单侧受累为主;MP以间质改变为主,常伴肺门结构紊乱.二者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且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WBC增高21例,有3例减低,阳性检出率为34%;血清hs—CRP增高19例,阳性检出率27%。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BC计数升高的患儿中,hs-CRP随炎性反应的加重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s—CRP不能作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外周血WBC计数优于血清hs-CRP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除观察外周血WBC和血清hs—CRP变化外,还应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其他血清学及细菌学检查等作综合判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度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及各亚群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观察重度脓毒症患者的APECHEⅡ评分及SOEA评分,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和各亚群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较高的APECHEⅡ评分及SOEA评分水平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比例改善,以乌司他丁组改善更明显。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患者表现出更明显而持久的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且各亚群比例异常,乌司他丁有助于纠正该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调查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建立95%可信区间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和探讨其变化特点,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获得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结果女性的CD3+百分比、CD4+/CD8+比值、CD3+CD4+百分比和CD4+CD45RA+百分比分别为(72.6%±8.1%)、1.57(0.74~4.70)、(44.8%±8.0%)和(1.71%±6.3%),均高于男性分别为(70.9%±8.5%)、1.43(0.51~4.12)、(40.6%±9.3%)和(15.1%±6.8%)。男性的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8+CD28+的绝对值计数分别为(2 069.8±474.1)个/μL、(237.5±95.7)个/μL,均高于女性(1 932.8±469.7)个/μL、(218.1±111.1)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随年龄增大而发生变化,年龄相差越大,差异越大,其中50岁组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为(1 069.1~2 935.6)个/μL,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计数为:CD3+细胞55.3%~87.6%,CD3+CD4+细胞25.2%~57.6%,CD3+CD8+细胞15.0%~42.1%,CD4+CD25+细胞2.5%~10.5%,CD4+CD45RA+细胞5.0%~27.2%,CD8+CD28+细胞4%~19.3%,CD4+/CD8+比值0.7~2.9。结论健康成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不大,可以合并数据建立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 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 ,为研究 T细胞极化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 方法 用 PMA、 ionomycin作刺激剂 ,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 ,以 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 ,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并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 ,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本方法检测 1 8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其中CD4 + T淋巴细胞中 Th1占 1 9.5 1 %± 4 .96% ,Th2占 1 5 .66%± 3.95 % ;CD8+ T淋巴细胞中 Tc1占 1 6.2 2 %± 1 .78% ,Tc2占 9.2 0 %± 1 .96% ;而 1 2例妊高征孕妇的 Th1、Tc1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 ( P<0 .0 1 ) ,Th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 P<0 .0 1 )。 结论 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 ,判断 T淋巴细胞的极化状态。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 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 ,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