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露天采石场粉尘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湛江地区16家露天采石场,对选取的采石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产生粉尘作业岗位的总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SiO_2含量进行检测,比较是否采取湿式作业、手动操作与机械化作业工作岗位粉尘浓度,同时结合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选取采石场粉尘中游离SiO_2含量在21.3%~47.2%;总尘浓度C_(TWA)为0.06~9.60 mg/m~3,C_(STEL)为0.11~36.40 mg/m~3,总尘浓度在手动钻孔、一级破碎和二级破碎处超标率高,分别是71.88%、65.63%和37.50%;破碎作业岗位湿式作业后粉尘浓度超标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石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人个体防护意识弱,存在职业卫生事故隐患;机械化作业、湿式作业能够明月显降低粉尘浓度;佩戴个人防尘口罩可减少工人吸入粉尘量。  相似文献   

2.
粉尘最高容许浓度(MAC)[1]及相应的监测方法(即MAC采样方法)[2]作为评价和监测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主要手段由来已久了。为探讨现行MAC采样法的监测结果对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评价比较,我们于1997年7月选择蚌铁分局某采石场,对其进行了工作日连续监测,结果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监测点(对象)选择按卫生部《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和"GB5748-85"划分选择作业点。为进行比较,根据已有监测资料,选择粉尘浓度较小的进料口作业点和浓度较大的二破机口作业点作为本次调查的监测点。同时选定该二点作业工人各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制后的采石行业职工的劳动条件及健康监护状况。方法依据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工人操作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监测,对现场操作职工进行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情况的询问调查。结果张家港市10家小型采石场职工操作环境中粉尘浓度监测结果,点合格率为26.92%,最高浓度为47.10mg/m3。10家采石场的职工一般都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有95%的人员不进行就业前体检及定期健康监护。结论10家采石场职工操作环境粉尘污染比较严重,提醒大家必须加强对转制后采石工人的个人防护和就业前及定期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其劳动卫生现状及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危害程度,我们对11家水泥厂进行了劳动卫生学监测。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粉尘浓度测定用FC-2型粉尘采样器(武汉分析仪器厂产),于原料破碎、配料、球磨、成球等的生料矽尘作业工段,采样测定矽尘浓度,从立窑烧成卸料口、破碎、包装等的水泥粉尘作业工段,采样测定矽酸盐尘浓度。同时,在生料和熟料工段分别采样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2有害气体测定用QC—2B型气体采样器(武汉分析仪器厂产),于立窑烧成炉观察口采样测定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浮市采石场职业病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采石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采石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并对各采石场主要生产岗位进行总粉尘浓度(重量法)、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焦磷酸质量法)和噪声强度的检测。结果该市采石场工作岗位生产过程中,总粉尘浓度PC-TWA在0.6-16.6mg/m^3之间,PC—STEL在0.6~24.0mg/m^3之间;SiO2含量在1.2%-99.4%之间;噪声强度在58.6~103.7dB(A)之间。总粉尘浓度52.9%、噪声强度66.5%超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市采石场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设备不足,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低,存在职业卫生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6.
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广泛存在于采掘作业环境中,特别在矿山和采石场粉尘浓度相对较高.游离SiO2粉尘是矽肺的直接病因,1997年又被国际癌症中心(IARC)工作小组的报告确定为人类肯定致癌物,这使得游离SiO2粉尘对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再次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某采石场常年露天开采,有2套除尘系统。采用局部密闭通风三级除尘设施,1965年经路局卫生处鉴定验收,测定粉尘浓度为2.2mg/m~3,接近国家标准了。1968年至1974年间运转正常,以后10年由于各种原因运转不正常,1981年工人作业场所中的粉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采石作业环境对工人身体的危害情况,我站对山罗、田龙、平乐三家采石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三家采石场共有职工496人,采石方式全部为手工操作,露天开采。凿炮眼采用湿式作业,粉尘浓度(128个样品)平均为2—6mg/m~3,矿山夏、秋季气温比野外偏高1—2℃,相对湿度为65—70%。每年都有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发生。外伤较多,主要  相似文献   

9.
粉尘作业工人戴防尘口罩,目的是使粉尘尤其是微细粉尘阻留在口罩上,减少粉尘进入肺内,从而减少粉尘对机体的危害。特别在粉尘浓度暂时不能降到国家卫生标准以下的作业场所,工人佩戴口罩就成为重  相似文献   

10.
报道:大同铁路分局神头采石场1952年建场,露天开采铁路路基铺铁轨用的石渣和防洪用的片石。现有2套除尘系统,3台鄂式破碎机,在1963~1964年采用局部密闭通风3级除尘设施,1965年9月经路局卫生处组织鉴定验收,生产性粉尘浓度2.2mg/m~3,接近国家标准。1975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工人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回升,1981年作业环境生产性粉尘浓度最高值120mg/m~3,最大超标倍数59倍。1984年除尘设备大修,至今未投入使用,接尘工人照常生产,导致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对工人身体健康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宋朝即有"石末伤肺"的记载,在某些农村地区,采石作业仍是农民的重要产业项目,我县郊区梁山周围目前仍有不少采石场和采石作业的农民.本文调查了在较低石末粉尘浓度下作业者的肺功能,以期为保护农民采石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防尘效果。方法现场调查企业的一般情况,按国家相关检测标准检测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结果不同工种接触粉尘浓度有较大的差异,水泥分厂工人粉尘浓度合格率显著低于矿山分厂和制造分厂,包装工和搬运工粉尘浓度合格率为0,水泥磨巡检工、石灰石破碎巡检工、立磨巡检工和汽、火散工合格率为50%~70%,驾驶员、窑巡检工、煤磨巡检工和中控操作员合格率在80%以上。结论包装、发运岗位是粉尘的关键控制点,水泥分厂作业工人为粉尘危害重点监护对象。  相似文献   

13.
露天采石场粉尘危害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云港市两个地区5家露天采石场45个生产性粉尘作业点监测结果表明破石机生产工人呼吸带粉尘浓度平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65.4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达71.9%;5μm以下的呼吸性粉尘颗粒占粉尘总量的64.1%.5个采石场检出29名矽肺病人,首次诊断为Ⅱ期矽肺4人,Ⅲ期2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本公司粉尘危害情况,对接尘工人的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对1970~1995年底从事粉尘主作业工人(男性1186人,女性356人)共1542名,每年进行一次胸部X线摄片,由龙岩地区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用滤膜重量法测定粉尘浓度。二、结果1.作业点粉尘浓度:公司于1967年上法上马,车间生产设备配套不合理,生产中粉尘危害严重,1970~1980年76个粉尘作业点的浓度为14.叨~1845mp/m,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25个点,占五.89%。1980年对生料破碎、配料系统水泥包装采用袋式除尘器,或置控制室,作业点的浓度为人…  相似文献   

15.
朱明福  麻小圆 《职业与健康》2014,(14):1892-1894
目的了解昌吉州水泥生产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对昌吉州某水泥生产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原料系统、烧成系统、制成系统、包装粉尘检测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是石灰石破碎、煤破碎、石膏破碎、打包装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是石灰石库底巡检、生料磨、煤磨,其他检测点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水泥厂关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点在原辅料的破碎作业岗位产生的粉尘,磨机作业岗位产生的噪声,应在控制点加强除尘、降噪等卫生防护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庆市巴南区露天采石场存在的粉尘、噪声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治情况。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2015年对重庆市巴南区11家采石场工作场所的粉尘、噪声进行检测,并结合采石场工人体检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家采石场共294名工人(男261人,女33人)。总尘总体超标率为14.07%,破碎和振筛岗位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分别为24.32%和40.00%);游离Si O2含量大多在10%以下;总体噪声超标率50.98%;听力异常检出率22.54%,疑似尘肺及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检出率均为1.88%;工人对职业卫生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08%~53.13%。结论该市采石场工人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问题突出,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还要对采石场工人加强培训,增强其对粉尘、噪声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电石制聚乙烯过程中粉尘危害分布情况,探讨粉尘职业危害接触限值的超标岗位和场所的危害分级及防控措施。方法 2017年9—10月,依据与粉尘相关职业卫生检测和危害分级标准、规范,对粉尘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乙炔工序电石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合格率为50.00%,聚氯乙烯工序聚氯乙烯粉尘C_(TWA)检测合格率为100.00%;乙炔工序电石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检测合格率为47.10%,聚氯乙烯工序聚氯乙烯粉尘总尘C_(STEL)检测合格率为94.10%。粉尘接触超标岗位粉尘作业危害分级均为I级,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级除3#细破碎厂房危害分级为Ⅱ级,其余粉尘超标作业场所危害分级均为I级。结论电石制聚氯乙烯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性粉尘危害为电石粉尘和聚氯乙烯粉尘,且电石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浓度均存在超标的现象,其中电石粉尘接触浓度超标情况严重,需加强粉尘危害管控,持续改进粉尘危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粉尘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现场检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了解某炼油化工企业粉尘职业危害现状.结果 显示,该企业有13个岗位,529名工人接触粉尘.燃料岗和后勤岗接触的煤尘浓度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分别为17%和56%,其余岗位接触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热力车间后勤岗位为Ⅱ级危害作业、燃料岗位为Ⅰ级危害作业,其余岗位均为0级危害作业.焦棚零米中间跨、皮带机头尾处、翻车机、聚丙烯造粒加料口等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较高.提示,该企业粉尘危害总体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应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9.
P控制图应用于粉尘作业监督管理及标化处理探讨安徽铜陵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244000)谢胜保,朱明亮P控制图用于粉尘作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历年粉尘浓度不合格率的分析,以反映其动态变化的规律。对粉尘浓度不合格率的影响,除了实际存在的粉尘浓度外,还有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制酒业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损害。方法:对我市制酒行业生产环境的粉尘浓度进行测定以及作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该行业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总合格率为23.9%,而接触混合性粉尘比单独接触无机性粉尘的工人在呼吸系统损害(胸部X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7.63,P<0.01),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接触时间增加危害程度也相应严重。结论:以谷物为原料的制酒工艺,在原料储存及谷物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