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归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飞  姚成 《中医药研究》2002,18(3):51-54
  相似文献   

2.
灰绿叶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斌  丘翠嫦 《中草药》1996,27(2):77-78
灰绿叶当归为伞形科植物Angelica glauceEdgew,分布于新疆伊犁和昌吉地区,巴基斯坦及印度喀什米尔地区亦有分布。其根茎及根在新疆作中药羌活习用,治疗风寒感冒、周身疼痛、风湿性关节痛肢节肿痛等症,有祛风散湿,发汗解表的功效[1]。  相似文献   

3.
重齿毛当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重齿毛当归根及根茎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伞形香豆素、尤劳帕替醇、彼西丹醇、水合氧化前胡素、紫花前胡甙、阿彼期基姆素、胡苏卜甙、蔗糖、腺苷、2,3,4,9-四氢-1H-嘴啶并-(3,4-b)吲哚-3-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当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植物,其根入药,是极常用的中药,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调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同时在中医处方中,在成药中出现频度甚高[1].国内外对当归的药理和化学成分作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除了阿魏酸、丁烯苯酞成分之外[2],其药效研究甚少.为了进一步弄清其有效成分,我们对当归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东当归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理化特性及波谱分析.结果:东当归中含有四种化合物.结论:经波谱分析为十七烷酸、甾醇类化合物、挥发油物质及多炔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当归药材及其饮片中阿魏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ensis(Oliv.)Diels的于燥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倍半萜A、B、当归芳酮、阿魏酸、烟酸等。本文以阿魏酸为检测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当归原药材及其饮片中阿魏酸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原药材中阿魏酸的量为饮片中的2倍。为临床用药及制药提供了有效数据。1仪器与试药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6AV紫外检测器。当归药材及其饮片均于药材公司采购。阿魏酸对照品由中…  相似文献   

7.
食用土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食用土当归根茎中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HP-101和HP-5两种不同的极性柱进行GC-MS-DS检测分析。结果:用HP-101柱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99.508%,用HP-5柱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72.962%。结论:从食用土当归根茎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6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 蒎烯(含量为34.275%)。  相似文献   

8.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中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挥发油、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黄酮类等,主要有抗炎、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心脑血管、子宫平滑肌和平喘等药理作用。多年以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当归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有众多发现,现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期望对当归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包材与储藏方法对当归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包装鲜、干当归Angelica sinensis,以期探寻经济实用的当归优质储藏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传统堆放不包装为对照,在储藏过程中观察测定其性状、质量、浸出物和挥发油等指标。结果:若对当归长期储藏,应选择干燥当归清洗真空袋抽气包装储藏,质量损耗小,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高;若对鲜当归保鲜储藏,高粱酒清洗真空抽气包装结合低温储藏是较理想的选择,质量损耗较小,保鲜期长,但从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综合考虑,应采用干燥当归药材储藏为宜。结论:长期储藏应采用干燥当归经水清洗后真空袋抽气包装,保鲜储藏应采用鲜当归高粱酒清洗真空袋抽气包装并尽可能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远红外增效保鲜盒保存前后的当归样品,分析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选用甘肃岷县当归。用远红外增效保鲜盒保存一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AgilentTC—C18色谱柱,甲醇一水梯度流动相,流速1.0mL/min,进样量20止,柱温25℃,检测波长280nm,对保存前后的当归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远红外增效保鲜盒保存后样品的化学成分的组成并无变化,但弱极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梅南菊  赖长江生  刘锦芮  张彦青 《中草药》2022,53(20):6611-6625
中药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高效保质是保障下游中药产品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缺乏系统性的中药原料保质期研究。以贮藏过程中的中药原料为对象,归纳中药保质期评价方法(经验分类法、长期稳定性实验、恒温加速实验和电子感官技术)和保质期变质类型(“走油”、虫蛀、变色、霉变、气味散失、风化或潮解、药效物质流失或转化)及原理,并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的中药变质“最短-最长”时间归纳得出保质期的一般范围。建议合理借鉴食品加工、农产品贮藏等多学科现代科学先进技术,通过控制高质量原料、规范高标准包装以及完善高要求贮藏来延长中药保质期,同时也为科学制定中药保质期评价方法、规范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归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订当归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0.040~0.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8%。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芍药根化学成分分布及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芍药根内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在同一根段的不同部位及同一植株的不同根段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均具有一定差异。为减小样品质量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选择处理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百分率为评价指标,对白芍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初步得白芍的加工方法:将芍药根置于沸水中煮制,时间不得超过10 min,再去除外皮,切2~3 mm薄片,于55 ℃下烘干,与亳白芍传统加工工艺较一致。白芍加工中的去皮、煮制、干燥工艺对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芷镇痛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芷镇痛的有效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等方法对白芷镇痛的有效部位进行了分离;测定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芷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成分,分别为异欧前胡素(Ⅰ)、欧前胡素(Ⅱ)、东莨菪内酯(Ⅲ)、白当归素(Ⅳ)、白当归脑(Ⅴ)、茴芹内酯(Ⅵ)、蛇床子素(Ⅶ)、8-甲氧基补骨脂素(Ⅷ)、ethanethioamick(Ⅸ)、β-谷甾醇(Ⅹ)、水合氧化前胡素(Ⅺ)、东莨菪苷(Ⅻ)。结论ethanethioamide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得;茴芹内酯为首次从当归属植物中分得;东莨菪苷、8-甲氧基补骨脂素、β-谷甾醇为首次从杭白芷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雷蕾  杨乐  李小阳  刘骏  王晰  王忠 《中草药》2022,53(6):1822-1827
目的 比较解表功效中药化学和收涩功效中药成分的重要理化性质、Murcko骨架结构特征并计算Bayesian距离,为中药功效和化学成分结构性质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将《中药学》收载的解表中药和收涩中药名作为关键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相似文献   

16.
不同包装储藏法对黄芪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包装鲜、干黄芪,以期探寻经济实用的黄芪优质储藏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传统堆放不包装为对照,在储藏过程中观察测定其性状、质量、浸出物和多糖等指标.结果:若对黄芪长期储藏,应选择干燥黄芪清洗真空袋抽气包装储藏,质量损耗小,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高;若对鲜黄芪保鲜储藏,高粱酒清洗真空抽气包装结合低温储藏是较理想的选择,质量损耗较小,保鲜期长,但从多糖和浸出物含量综合考虑,应采用干燥黄芪药材储藏为宜.结论:干燥黄芪长期储藏应采用水清洗真空袋抽气包装,鲜黄芪保鲜储藏应采用高粱酒清洗真空袋抽气包装尽可能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17.
拐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拐芹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2-[(当归酰氧基)甲基]呋喃[3',2':6,7]骈色原酮(5-hydroxy-2-[(angeloyloxy)methyl]furan[3',2:'6,7]chromone,1),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2),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3),3'S-(-)-O-乙酰基亥茅酚[3'S-(-)-O-acetylhamaudol,4),佛手柑内酯(bergapten,5),异氧化前胡内酯(isooxypeucedan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拐芹色原酮(angeliticin A,8),石当归素(saxalin,9),栓翅芹烯醇(pabulenol,10),去甲基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11),水合氧化前胡(oxypeucedaninhydrate,12),胡萝卜苷(daucosterol,13),蔗糖(sucrose,14).结论:化合物1为新色原酮结构,命名为紫金砂色原酮A(polymorchromone A).化合物2,4,11,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稳步发展,中药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制剂在世界各地赢得了认可和信赖。然而,随着对中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中药的肾脏毒性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保障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整理中药肾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在查阅近30年国内外常见中药肾毒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肾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中药肾毒性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为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半边莲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油素(1),香叶木素(2),芹菜素(3),白杨黄酮(4),木犀草素(5),橙皮苷(6),木犀草素7-D-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蒙花苷(9),香叶木苷(10),5,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11),棕榈酸(12),正三十二烷酸(13),硬脂酸(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阐明了半边莲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分结构假说构建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蒋俊  贾晓斌  陈斌  李平  蔡宝昌  吴浩 《中草药》2012,43(3):422-427
中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即相应的"组分结构",而中药药性即为中药中复杂的组分结构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体现。中药中的成分/组分可表现相应的药性属性(寒、热、温、凉),组分与组分之间以及组分内部都存在着药性差异。药性相同的成分/组分,表现为相互增强;药性相反者,则相互抵消,即可以用"矢量"表示,中药药性也就是各成分/组分"药性矢量"的"矢量加和"。在结合中药药性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将"组分结构"假说和"中药药性矢量"相结合,拟构建中药"药性结构方程"模型,以阐述中药药性本质。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也将为中药配伍以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