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正  毛召林  叶东升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39-940,963
目的:探讨眼外伤虹膜脱出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1997年8月~2005年8月对82例85眼角膜穿通伤合并虹膜脱出患者采用显微手术,运用直接、间接及切除3种术式复位脱出的虹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直接复位法17例18眼,虹膜前粘连10眼(占56%),瞳孔复圆15跟(占83%);间接复位法52例54眼,虹膜前粘连5眼(占9%),瞳孔复圆53眼(占98%);切除复位法13例13眼,虹膜前粘连11眼(占85%),无一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或交感性眼炎。结论:间接复位法虹膜前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直接复位和切除复位法,可灵活将3种复位法联合运用,提高瞳孔复圆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为二期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效果。方法复杂眼外伤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注入过氟化碳液体、Cs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复杂眼外伤34例36眼,视力提高22眼,占61.11%,11眼视力不变,占30.55%,3眼视力下降8.34%,摘除5眼玻璃体或视网膜前异物,1眼因角膜混浊、水肿,细小石质异物未摘除,22例眼视网膜脱离,其中18眼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复位率86%。结论经过合理的玻璃体手术,大多数严重眼外伤可以挽救眼球并恢复有用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效果。方法 复杂眼外伤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注入过氟化碳液体、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复杂眼外伤34例36眼,视力提高22眼,占61.11%,11眼视力不变,占30.55%,3眼视力下降8.34%,摘除5眼玻璃体或视网膜前异物,1眼因角膜混浊、水肿,细小石质异物未摘除,22例眼视网膜脱离,其中18眼视网膜复位,视网膜复位率86%。结论 经过合理的玻璃体手术,大多数严重眼外伤可以挽救眼球并恢复有用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硅油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44眼占75.86%,部分复位10眼占17.24%,未复位4眼占6.90%。术后视力指数以上占81.03%。结论 合理地使用硅油,适时地取出硅油很重要,可减少PVR的复发,避免硅油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改变,其中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50只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时的视力、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组46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3只眼,占93.5%。视力提高38只眼,占82.6%;不变5只眼,占10.8%;下降3只眼,占6.5%。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只眼,占6.5%;严重PVR3只眼,占6.5%。单纯巩膜扣带手术组50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占90.0%。视力提高36只眼,占72.0%;不变8只眼,占16.0%;下降6只眼,占12.0%。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9只眼,占18.0%;严重PVR8只眼,占16.0%。结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单纯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眼内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 对2000年6月~2001年8月间经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56例(5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53眼)1次性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4.64%。出院时40眼视力提高(71.42%),7眼视力下降(12.5%),8眼视力无变化(14.28%),伴视网膜脱离者,视网膜均复位,伴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者均治愈。术后5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并义眼座植入。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眼内异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术的护理质量。方法对52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术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术后视网膜功能性复位48例(占92.3%);术后3个月复检视力,术眼>0.2者6例,0.1~0.2者12例,0.01~0.09者17例,指数9例,仅4例为光感。结论在手术成功的前提下,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彬  张少冲  唐晓蕾 《四川医学》2004,25(5):518-519
目的 探讨Marfan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在运用巩膜外扣压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30例39眼Marfan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运用巩膜外扣压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解剖和视功能恢复结果。结果 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18个月,首选巩膜外扣压术8眼,5眼(62.5%)视网膜复位成功;首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1眼,28眼(90.3%)视网膜一次复位成功,视网膜未复位者,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视力0.3以上15眼(38.2%),0.05,0.3者18眼(46.15%)。结论 ①对于Marfan综合征患者的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在视网膜复位上有其优势。②晶状体囊内摘除以及在晶体囊袋内安置张力环等可引起对视网膜的牵引,而可致视网膜裂孔,甚至巨大裂孔。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6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填充(C3F8或C2F6)。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3.2月),结果:初次手术56只眼视网膜复位(占86.2%),9只失败眼,3只眼经补气成功,4只眼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成功,2只眼放弃治疗,除2例未复位者,余视力均提高,其中0.05及以上者占69.2%,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非瞳孔扩张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手术技巧、手术效果。方法小瞳孔白内障患者62例,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瞳孔粘连的分离,但不进行瞳孔扩张,进行小直径的环形撕囊,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随访6个月,62例62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瞳孔形状恢复,直径2~3mm者23只眼,占37.09%,直径4mm者39只眼,占62.90%。视力眼前指数3眼,占4.83%,0.05~0.083眼,占4.83%,0.1~0.212眼,占19.35%,0.3~0.425眼,占40.30%,0.5以上14眼,占22.58%。结论采用非瞳孔扩张的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保持了虹膜瞳孔的生理结构,明显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性处理方法。方法:对31例(38眼)复杂性眼外伤性采用前部玻切 晶体切割 小梁切除 人工晶体植入31例(38眼)观测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视力≥4.0,24例,占63.2%:视力≥4.5,15例,占53.6%,术后并发症:(1)后囊混浊7例占18.4%。(2)角膜水肿1例占2.6%。(3)机化膜1例占2.6%。(4)其它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1例占2.6%,眼内炎1例占2.6%。结论:对复杂性眼外伤性,采用联合手术,可以减低多次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晚期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对36例48眼晚期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及视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视力提高者25眼,占52.08%;不变者18眼,占37.5%;下降者5眼,占10.41%。眼压控制在15minHg以下者22眼,占45.83%;15mmHg~24mmHg间者16眼,占33.33%;眼压升高者10眼,占20.83%;视野缩小5眼,占10.41%。结论:晚期开角型青光眼应积极采取手术,并结合药物治疗,以免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4.
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49例(49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12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39眼(79.6%),部分复位8眼(16.3%),未复位2眼(4.1%)。36眼术后视力≥0.01,占73.4%,25眼术后视力≥0.05,占51.0%。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合理使用硅油、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术后视力的恢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1例(33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20周,术后Ⅰ型滤过泡227眼;Ⅱ型滤过泡97眼;Ⅲ型滤过泡10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02眼占60.5%,无变化95眼占28.4%,视力下降2行以上37眼占11.1%。眼压控制在10~16mmHg之间198眼占59.3%,眼压控制在17—20mmHg之间129眼占38.6%,眼压控制在25—28mmHg之间7眼占2.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理想的眼压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患者行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视网膜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水下电凝,眼内激光治疗,最后行气液交换。结果:第一次手术视网膜全复位28眼(68.3%),复发眼13例,其中13例复发眼中有11例行二次手术,有9例成功(81.8%),二次手术后共37眼视网膜全复位(90.2%)。视力较术前提高有10眼(24.4%)。结论:手术成功与术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情况、视网膜切开、切除范围及部位有密切关系,视网膜切开及切除能缓解网膜紧张状况,以达到余网膜更好复位。但视网膜切开及切除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325例儿童共同性水平性斜视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水平性斜视的发病情况及手术疗效。方法在氯胺酮全身麻醉下对325例共同性水平性斜视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6—18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289例患者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的88.92%。92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50。82%。结论手术能够有效地纠正患者的眼位,并使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18.
徐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39-40
目的探讨激光泪道成形术的相关问题,为有效地开展该疗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93例206眼泪道阻塞者,采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手术,加抗生素眼膏注入法进行治疗。结果半年随访:单纯性泪道阻塞85例91眼,功能性治愈28眼(占30.77%),解剖性治愈46眼(占50.00%),总有效率为81.22%;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108例115眼,功能性治愈19眼(占16.52%),解剖性治愈56眼(占48.70%),总有效率为65.22%。两年半随访:单纯性泪道阻塞16例16眼,功能性治愈4眼(占25.00%),解剖性治愈7眼(占43.75%),总有效率为68.75%;鼻泪管阻塞伴慢性泪囊炎19例23眼,功能性治愈2眼(占8.70%),解剖性治愈6眼(占26.09%),总有效率为34.79%。结论激光泪道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泪道阻塞,促进泪道再通,尤其适用于单纯性泪道阻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治疗严重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共收治的36例(36眼)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年,大部分病例保持了眼球外形和一定的视力,其中视力〈0.013眼(占8%),0.01~0.047眼(占19%),0.04~0.115眼(占42%),0.1~0.36眼(占17%),0.3—0.52例2眼(占5%):4例(占11%)术后无光感。结论严重眼外伤病情复杂危急,对视功能损伤大,及时对症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超声乳化吸出术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归纳患者的临床病历,总结影响髋臼后壁骨折(PWFA)手术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WFA的诊治及不良反应预后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金华文荣医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对其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复位满意后采取重建钢板进行内固定。根据Matta评分确定术后疗效,并对可能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之后,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治疗,82例患者当中,Matta评分优为34例,占41.5%,良16例,占19.5%,可22例,占26.7%,差10例,占12.3%。患者髋臼后壁骨折临床优良率为61.O%,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受伤后到手术的时间〉2周、复位不满意、合并髋关节脱位、合并其他伤、骨折粉碎程度〉2块均为影响PWFA术后效果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伤后至手术的时间(P=0.001,OR=1.057),骨折粉碎程度(P=0.026,OR=1.766),复位质量(P=0.033,OR=1.938)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影响PWFA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得出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及复位质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尽早手术,复位精准及牢固的内固定,可显著提高临床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