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踏车运动试验的心电图变化是检测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方法之一。然而,有些明显冠脉狭窄患者踏车运动试验时并未诱发胸痛或ST段压低。有研究报道应激期间因暂时心肌缺血的发生,从而增加了心室复极的不一致性,其表现为QT离散度(QTd)增大。作者计算运动试验无诱发胸痛或ST段压低患者运动试验前、后的QTd和QTcd,7d后做冠脉造影,旨在探讨运动试验无诱发胸痛或ST段压低患者运动试验后的QTd预测明显冠脉狭窄的价值。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5例无心肌梗死史、运动试验时既无明显ST段压低亦无胸痛者。全部患者进行症状限止踏车运动试验,以50mm/S走纸速度记录运动试验前(基础值)、运动试验后(即刻)12导联心电图。自QRS波起点至T波终  相似文献   

2.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分析了 9例无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5 0 5 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者中 ,有 11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 ,发生率 0 .2 2 %。其中 ,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 ,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 ,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 5 0 %~ 10 0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另有 1例患者于运动试验 1周后死于心脏性猝死。结论 :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室性早搏(VPCs)ST段下移程度对反映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价值。将休息和平板运动试验中均发生VPCs并且在3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的92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VPCsST段下移程度,下移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VPCsST段下移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运动中VPCsST段下移及ST/R均大于非冠心病组。其中ST/R>10%对冠心病诊断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75%;对单支、2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4%、91%、100%。冠脉狭窄≥90%组运动中VPCsST段下移和ST/R大于狭窄为50%~69%组。结论:运动试验中VPCsST段下移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参考指标,其下移程度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X综合征即伴有运动时ST段下移,冠脉造影正常且无血管痉挛的心绞痛样胸痛,对其病理生理学基础虽有研究但所知甚少.作者利用动态肺动脉舒张压(PADP)监测来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研究在活动平板试验和自由活动时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病人和方法:病人分为三组(1)X综合征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平均48±12岁),麦角新硷激发试验皆为阴性,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无ST段抬高.(2)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平均39±7岁)有非心源性胸痛,运动试验阴性,冠脉造影正常.(3)冠心病组19例(平均  相似文献   

5.
运动诱发ST段抬高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心肌梗死 (MI)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者 6例 ,探讨其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 ,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 2 86 4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 ,有 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 ,发生率为 0 .2 1%。相应导联ST段抬高 0 .1~ 1.0mV ,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ST段恢复正常。 6例中 ,1例冠脉病变轻 (狭窄 <35 % ) ,但于冠脉造影后 4周发生急性MI ,梗死部位与ST段抬高导联所对应的部位一致 ;余 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 (90 %~ 10 0 % )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近期内行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效果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多次复查运动试验 ,结果均阴性。结论 :无MI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 ,冠脉病变重 ,预后差 ,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对心室肌复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运动前和运动终止后仍有 ST段下移时 ,QTd和 QTcd的差值 ,以及 U波的发生率。方法 入选 76例运动中和运动终止后仍有 ST段下移的病例。结果  1ST段下移时的 QTd和QTcd显著大于运动前 (0 .0 5± 0 .0 2比 0 .0 4± 0 .0 1,P=0 .0 13;0 .0 6± 0 .0 3比 0 .0 4± 0 .0 2 ,P=0 .0 0 0 ) ;除 V1 导联外 ,运动后余导联 QTc均显著大于运动前 (P=0 .0 0 0 )。2 ST段下移时 ,U波倒置发生率显著高于运动前 (P=0 .0 0 0 )。结论 提示心肌缺血可以增加心肌复极的不同步性 ,QTd和 QTcd增加 ;U波倒置可以有助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8例无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运动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8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显示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狭窄(50% ̄100%);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结论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且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无心肌梗死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者 10例 ,探讨其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检查 ,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 35 6 4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 ,有 10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其心电图ST段抬高 ,发生率为 0 2 8%。相应导联ST段抬高 0 1~ 1 0mV ,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ST段恢复正常。 10例中 ,1例冠状动脉病变轻 (狭窄 <35 % ) ,但于冠状动脉造影后 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部位与ST段抬高导联所对应的部位一致 ;余9例冠状动脉均有严重狭窄 (90 %~ 10 0 % )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近期内行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效果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随访 2 8个月 (8~ 4 8个月 ) ,有 2例分别与出院后 11个月和 2 9个月再次行介入治疗 ,至今无症状生存。结论 无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 ,冠状动脉病变重。少数病人冠状动脉虽无严重病变 ,但预后差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影响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旨在探讨影响运动试验正确诊断冠心病的因素 ,从而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同期内 (相距时间 <1周 )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病人 83例 ,男 6 4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2± 10岁。运动试验阳性诊断标准为运动中或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1mV且持续 1分钟以上 ,或呈损伤缺血型抬高≥ 0 .2mV。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 5 0 %为阳性 ,对比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 83例病人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 2 2例 ,其中运动试验阳性 13例 (真阳性 ) ,阴性 9例 (假阴性 )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 6 1例 ,其中运动试验阴性 45例 (真阴性 ) ,阳性 16例 (假阳性 )。 2 ) 6 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病例中女性 18例 ,假阳性 4例 (2 2 .2 %) ;男性 43例 ,假阳性 12例 (2 7.9%)。总假阳性率为 2 6 .2 %。 2 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 9例假阴性 ,假阴性率为 40 .9%。 3) 13例真阳性组病人 7例在ST段发生缺血型改变同时伴随胸痛症状 (5 3.8%) ,16例假阳性组仅 3例伴胸痛 (18.7%) ,P <0 .0 5。 9例假阴性组 4例出现胸痛 (44 .4%) ,高于真阴性组 8.9%(P <0 .0 5 )。 4)真阳性组病人运动量 (6 .6± 1.8METs)及运动时间 (2 85 .7± 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形成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1周前后作活动平板试验者80例,冠状动脉造影以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抉窄程度并与活动平板试验中心电活动改变对比观察。结果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出现越早,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相反ST段下移出现晚,下移程度小,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多为单支或轻度病变,或因侧支循环形成支数多。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门诊常规心电图正常但已有冠脉狭窄的患者可预防或减少院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已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有平板运动试验资料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ST段下移、△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20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者66例。ST段下移、△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7%、72.2%)、(92.4%、88.9%)和(93.9%、90.7%)。冠心病组△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采用心率校正的ST段指标能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女性患者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在女性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12 1例有胸痛症状的女性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 ( 5 3例 )和冠心病组 ( 68例 ) ,均接受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恢复比 (运动结束后 3min与运动高峰时收缩压比值 )的差异 ;并探讨该比值在女性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在冠心病组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 0 .99± 0 .11vs0 .83± 0 .10 ,P<0 .0 1) ;在女性患者中 ,单用 ST段下移≥ 0 .1m V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60 .3%、5 8.6%、65 .1% ;以运动中 ST段下移≥ 0 .1m V且运动后收缩压恢复比 >0 .90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5 2 .9%、88.7%、85 .7% ,与前者比较 ,敏感性无明显变化 ( P>0 .0 5 ) ,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 ( P分别 <0 .0 1和 <0 .0 5 )。结论 在女性患者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是判断冠心病的有用指标 ,结合 ST段下移 ,可以提高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内低频高能量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消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ayfiled公司ACOLYSISSYSTEMTM 超声溶栓仪 (4 6kHz,18W/cm2 ) ,通过导管技术对 18例冠状动脉有一支血管狭窄≥ 75 %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消融 ,测量消融前后血管的狭窄程度变化 ,观察消融中有无冠状动脉痉挛、撕裂等影像学改变 ,检测手术前后CK MB、心电图ST段及运动试验的改变。结果 18例患者消融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 (84 6 9± 4 6 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4 0 11± 15 33) % ,较术前降低 4 4 5 8% (P <0 0 5 )。 7例术后残余狭窄 <30 % ,术前压低的ST段消融术后均明显上移 ,其中 4例压低的ST段消融术后完全恢复正常 ;术后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诱发ST段下降 0 1mV所需时间、运动诱发ST段下降最大幅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消融与超声消融 +PTCA运动试验差异无显著性 ,7例消融后残余狭窄 <30 %的患者 6个月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消融术中无血管夹层、破裂、急性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及血管痉挛并发症。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消融术明显有效地裂解粥样硬化斑块 ,降低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无心肌梗死(MI)者6例,探讨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在3002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有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相应导联ST段抬高0.1~0.6mV,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ST段恢复正常。6例中,1例冠状动脉正常;余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70%~95%),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近期内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症状消失。多次复查运动试验,结果均阴性。结论无MI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冠脉病变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动试验时常有室上性期前收缩出现,但其 ST 段下移的意义却未见报道。这促使我们对运动诱发室上性期前收缩和前一窦性搏动 ST 段下移以及两者差与冠心病(CA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在2200例可疑或确诊 CAD 患者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检出室上性期前收缩486例(22.1%),其中133例做过左室和冠状动脉造影;男101、女32例,年龄30~67(平均53.5±7.9)岁。明确 CAD 者96例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用心率调整QTd指标 (IQTd)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 3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平板运动试验 (ETT) ,测量其运动前、运动中与ST段下移最大时或最大负荷心率时 (无ST段下移者 )QTd、校正QTd(QTdr、QTcdr、QTdp、QTcdp) ,分别计算IQTd和IQTcd。ETT后 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 (CAD)组 2 3例和冠状动脉正常 (NCAD)组 2 0例。结果 运动前的QTdr和QTc dr在CAD与NCAD组间无显著差别。在冠状动脉正常组 ,运动过程QTdp和QTcdp无显著增加 ,而在冠心病组QTdp和QTcdp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0 1)。在运动过程中 ,QTdp、QTcdp、IQTd、IQTcd在CAD与NCAD组间有明显差异。在NCAD组QTdp、QTcdp、IQTd、IQTcd95 %上限值分别为 74ms、86ms、0 .17ms/bpm和0 2ms/bpm。用其界值作为诊断标准 ,其特异性显著高于ST段压低 ,IQTd和IQTcd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ST压低 (P <0 0 5 )。结论 提示IQTd、IQTcd可作为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敏感、准确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运动试验QT离散度变化与心肌缺血或T波改变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QT离散度 (QTd)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变化的相关性及评价QT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4 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而静息心电图正常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冠心病组 )和 16 8例静息心电图有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有u波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正常 ,并经冠脉造影及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非器质性心脏病组 )。观察两组平板运动试验QTd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和T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设QTd >5 0ms为异常 ,冠心病组运动前QTd异常率为18% ,运动后为 80 % ;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运动前QTd异常率为 84 % ,运动后为 12 %。QTd的变化与T波改变相关 ,r=0 .86 ,P <0 .0 1;与冠心病运动后单纯缺血性ST段下移无相关性。结论 :运动试验QTd变化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QTd异常不能判断心肌复极不均一性进而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猝死 ,而只是反映T波非特异性异常的一个粗浅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运动试验在高血压病人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人平板运动试验特点。对 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人 (HP)与 6 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非高血压病人 (NHP)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HP、NHP组运动试验阳性分别为 51例、4 1例 ,阴性者为 2 0例、2 3例。结果发现冠脉有病变者 37例、4 6例 ,无病变者 34例、18例。 2组病人敏感性 (86 .5% ,82 .6 % )、阴性预测值 (75.0 % ,6 5.2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特异性 (83.3% ,4 4 .19% )、阳性预测值 (92 .6 % ,6 2 .7% )、准确性 (82 .8% ,6 6 .2 % )NHP组高于HP组 (P <0 .0 5)。HP组病人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NHP组延迟出现 (P <0 .0 1) ,其冠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 (P <0 .0 5)。结论 :高血压病人运动试验假阳性率增加 ,这部分病人心电图ST段下移延迟出现 ,且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  相似文献   

19.
运动负荷试验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约40%出现无心绞痛的ST下移,对有无运动诱发心绞痛是否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相反意见。高龄者急性心肌梗死以无痛性或非典型症状发病的频度高,由此考虑运动诱发心绞痛的频度及其意义存在随年龄而不同的可能性。作者对此做了研究。对连续983例(20~82岁、平均56±11岁)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TM)对象,按年龄(每5年间隔)分别算出心肌缺血阳性率和心绞痛诱发率。并对进行冠脉造影病例除外糖尿病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但有些 CAD 患者仅有隐性心肌缺血,原因不明。本文作者研究了 CAD 患者运动试验时,隐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对象包括15个心导管中心共2982例。冠脉造影确诊 CAD(冠脉直径狭窄≥70%)者1583例。再将患者分为4组:组Ⅰ424例,运动时 ST 段下降≥1mm,但无胸痛;组Ⅱ232例,运动引起胸痛,但无 ST 段移位;组Ⅲ456例,运动引起胸痛伴 ST 段下降;组Ⅳ471例,运动时无胸痛也无 ST 段移位。组Ⅰ和Ⅱ临床特征相似,多支 CAD 人数各为63%和55%(无意义);但组Ⅰ中有心绞痛病史行人数较少(P<0.01)。组Ⅲ与Ⅰ相比,重度心绞痛人数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