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结果 114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8例未能手术切除,仅做局部肿瘤组织或淋巴结活检.结论 小儿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摄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8岁,因胸部发现阴影14年入院。4岁查体发现右肺部有一阴影,8岁时按肺TB治疗1年,胸部阴影无变化。1993年11月因面部发胀、咳嗽低烧,X线诊断纵隔肿瘤收入院。查体:T37.2℃.p68次/分、p18次/分、BP16/10kpa,发育正常,右颈静脉轻怒张,右肺呼吸音低,X线检查;右上纵隔可见7×6×4立方厘米密度均匀阴影。1周后在全麻下经右胸第四肋间开胸,术中见右上叶由15~20个肺小叶(蘑菇状)组成,最大7×6×4立方厘米,(术后病理证明为肺囊肿)最小1×1平方厘米,中下叶肺发育正常。右纵隔有10×8平方厘米的胸  相似文献   

3.
胸部X线正位片上肺门、纵隔、横隔重叠的肺组织部分称为死角,该部位的肺癌不易早期发现。为了加深对胸部X线正位片的立体理解,作者对死角容积进行测定和三维成像研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中,无胸廓变形、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无肿大,无肺气肿和心脏扩大的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例,女1例,年龄27岁至80岁(平均52±20)。CT扫描层厚1cm,间隔1cm,扫描时间2.7秒,于仰卧位深吸气时行全肺野扫描,追溯肺门、脊柱的轮廓并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测定死角容积和三维  相似文献   

4.
刘国锋  魏和之 《江苏医药》1996,22(4):276-276
我科自1978年至1994年,共经外科手术治疗胸腺肿瘤3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8例胸腺瘤均以病理证实。男26例,女12例;年龄16~63岁,平均引岁。二、临床表现:本组11例无症状。27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以胸闷、气短、咳嗽、发热、上腔静脉受压迫等症状常见,其中有8例合并肌无力。三、诊断方法:38例经胸部X线平片或断层片均可见到肿瘤阴影。其中18例经CT检查而确诊。肿块位于左前上纵隔18例,右前上纵隔17例,向两肺野内突出者2例,颈部1例。四、手术情况:经胸骨正中切口18例,胸部前外侧切口12例,后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患者肺实质损伤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的胸部外伤肺实质损伤患者72例,均经摄胸片检查。结果 72例患者多伴有复合伤,根据X线特征表现为:肺挫伤、肺撕裂伤部分患者伴有肺血肿、肋骨骨折及气胸和血气胸。结论胸部X线摄片因其简单、方便成为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X线表现和具体的临床症状可以为胸部外伤患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咳嗽1个月,发现纵隔肿块5d,伴头晕,乏力,来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病及结核病史。查体: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晰,胸部X线片及CT扫描示:"右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可见10.0cm×8.0cm×7.0cm卵圆形边界清楚锐利的软组织肿块,无骨质破坏"。完善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胸探查,纵隔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3岁,乳腺癌术后行常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置管前胸部x线片示心、肺无异常.置管结束后,常规行胸部X线摄片,发现导管末端位于纵隔左侧,当时误以为将导管插入了纵隔左侧的小静脉分支,将导管撤出15 cm并严格消毒后,于透视下重新修正导管插入方向,发现导管末端仍位于纵隔左侧,并且将导管推进5 cm后发现导管随心脏搏动,回抽血液为静脉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青年人食管癌的X线特征与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35岁以下青年人食管癌患者经气钡低张双对比食管吞钡检查摄片、食管镜检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74例食管癌患者中,鳞癌52例(70.2%),腺癌14例(18.9%),黏液癌8例(10.8%)。术中发现肿瘤转移70例(94.6%),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40例(57.1%),肺转移伴纵隔淋巴结肿大24例(34.2%),胃转移6例(8.6%)。结论 X线气钡低张钡餐检查仍是青年人食管癌的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钟达  武娜 《天津医药》2001,29(3):175-176
发病部位不典型的肺结核给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增加了困难。本文通过纤支镜刷检和灌洗,对52例痰菌阴性的中、下肺野肺结核进行检查,提高了抗酸杆菌的检出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1996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经治的病人。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38.8岁。52例均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18例经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中、下肺野有病变。临床表现有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或伴胸痛、低热、乏力等症状。肺内病变经两周以上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吸收。纤支镜检查前  相似文献   

10.
原发于纵隔组织的肿瘤是胸部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文献报告〔1〕 根据术前X线检查 ,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高达87 5 %~ 95 1% ,但是少数肿瘤向肺内生长 ,突入肺野 ,甚至占据一侧胸腔 ,在X线片上酷似纵隔外病变而致误诊。查阅自 1990年以来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共 5 3例 ,术前误诊为纵隔外病变者 7例 ,误诊率为 13%。本文就其X线误诊原因及纵隔外病变的鉴别诊断作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 7例误诊病人中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65岁 ,术前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 2例 ,周围型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在胸部肿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于经胸部X片、CT、支气管镜、胸腔穿刺或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24例病例,采用肋间电视纵隔镜技术切除或活检病灶.经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及时确定进一步手术或其它治疗方案。结果24例均术中明确诊断:良性疾病12例,其中肺部病变9例,纵隔病变2例,胸壁内侧病变1例;肺癌12例,其中9例同期予以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因呼吸等功能严重障碍实施肺楔形切除2例.因肿瘤伴肺内转移或胸膜播散予以楔形切除1例。所有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具有重要的胸外科疾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ny sclerosin heman-gioma ,PSH)是来源于肺泡上皮细胞的一种较少见的肺部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不适,大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因其发病率不高,影像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而将其易误诊为肺内其它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19例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胸部X线平片和 MSCT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俊燕  季云章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10-1410
我们对86例慢性咳嗽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l.l对象:1996~2001年我院门诊和住院86例患者,经追踪调查12个月。男38例,女48例,年龄25~63岁,平均42.7岁;病程2~18月,平均5.5月。1.2临床特征:86例均以顽固性咳嗽(持续时间至少2月)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大多在夜间症状较重,咳时基本无痰,也不伴咯血,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物理检查肺部无阳性体征,近期X线摄片(至少重复2次)肺内未见异常阴影,按常规抗炎和镇咳治疗久不见效。1.3辅助检查:胸部X线摄片86例,鼻旁窦X线摄片29例,肺CT扫描13例,肺功能检查42例,血常规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数字式X线摄片机(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应用DR摄片和CT检查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表明,CT检查纵隔血肿、胸腔积液、气胸、肺撕裂伤、肺不张、肺挫伤等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DR检查方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皮下以及纵隔气肿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临床在检查时,应结合DR摄片以及CT检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例1,男性,40岁。因左侧胸痛2月入院。体检无特殊。心电图正常。胸部平片发现左下后纵隔5×5 cm 大小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术前诊断后纵隔肿瘤。于1986年10月4日手术。术中发现后纵隔约4×6cm 囊性肿块,向左突出,基底与胸主动脉相连,触之有搏动,穿刺抽出新鲜血。诊断为胸主动脉瘤。针眼压迫止血,终止手术。例2。女性,34岁。因X 线检查发现纵隔肿块入院。体检:BP17.33/9.33KPa(130/70mmHg),心前区及背部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透视下肿块无搏动,胸部平片及断层示后纵隔肿块影,密度均匀,包膜完整。术前诊断后纵隔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顾学仁  朱恒林 《江苏医药》1994,20(9):503-503
肺部粟粒样病变症状体征不典型,X线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难度较大,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应用于临床以后给该类疾病的诊断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们对18例肺部粟粒样病变患者作TBLB,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4~69岁。18例均摄胸部X线片,12例胸部CT检查提示为肺部粟粒样病变。其中双侧14例,单侧4例。纤支镜检查术前常规准备;有肺功能损害者作肺功能测定;进行吸气一呼气一蹩气训练;体质差、有夹杂病患者给于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备好抢救药品、器械、氧气、胸腔穿刺包、止血药品等。检查时用2%利多…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因胸闷、咳嗽1个月于2005-10-07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X线片示: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左后纵隔内占位性病灶。术前诊断:左后纵隔肿瘤。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左后上纵隔脊柱旁第2肋间有-2cm×3cm×4cm肿物,质软,边界清,有完整包膜,可活动,基底部源于第2胸椎椎间孔,挤压后肿物缩小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1例河南省驻马店市159医院陶镇,许开国患者女性,62岁。因持续加重胸闷、气促8年,于1991年10月12日入院。检查:意识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叩诊右上肺内侧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部正位片显示右上纵隔增宽,边缘模糊。侧位片示前上...  相似文献   

19.
胸腺瘤于胸部疾病中较为少见 ,其与纵隔疾病的鉴别难度大 ,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胸腺肿瘤的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 15 9% ,占纵隔肿瘤的第三位[1] 。 1990~ 2 0 0 0年 ,我院收治 1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胸腺肿瘤的患者 ,其占我院原发性纵隔疾病的 16 5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年龄 18~ 6 9岁 ,平均年龄 43 5岁。部分病人无症状 ,多为体检时行X线胸部检查时发现纵隔肿块就诊 ;部分有症状者多表现为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咳嗽。另有少数病人则表现为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4例合并重症肌无…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  周松 《贵州医药》1996,20(4):240-241,F003
胸部肿瘤的X线影像诊断中,CT是较常使用的影像诊断方法。由于密度分辨率高和可获得胸部横断面影像,CT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的胸部诊断问题,这方面报道很多,但CT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误诊分析报道不多[‘]。为了较全面的认识CT的作用,笔者将11例胸部肿瘤疾病的CT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1材料和方法近年来我院经手术和/或病理、临床随访证实的11例CT误诊的胸部肿瘤疾病。病人CT检查前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使用岛津3000TFCT机,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取层厚10mm连续扫描,内有1例静脉注射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