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的影响,探讨大黄素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白兔,建立桡骨中下段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大黄素组腹腔注射大黄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骨折后4、7、14、21d收集骨痂,通过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痂中NOS蛋白表达量,采用NOS酶活性分型试剂盒检测NOS酶活性。结果:大黄素组和对照组骨痂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大黄素组eNOS表达及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iNOS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素通过对eNOS活性表达调控,可以使骨折断端血管增生和成骨能力增强,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15只)实施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组(B组,15只)实施双侧颈交感干离断及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在固定期1、14、28天取材,对牵张间隙新生骨痂进行大体形态及HE染色骨组织定量观察。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牵张间隙均充满新生骨痂,在固定期1、14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新生骨痂更平整连续,在固定期28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石蜡切片HE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新骨形成,在固定期1、14及28天时,牵张间隙实验组的骨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交感神经支配可增强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成骨诱导犬BMSCs,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6只犬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6只犬以单纯β-TCP植入作为对照,术后4,12,26,32周分别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判断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诱导后第2代细胞已具成骨活性。4~26周X线片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增加,密度增高,对照组则材料吸收形成明显阴影区,只有少量骨痂。32周实验组骨愈合良好,有较多板层骨;对照组为纤维性愈合骨不连,骨密度检测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力学强度与正常下颌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β-TCP形成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折合并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血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背根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变化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左侧胫骨骨折组(A组)、左侧坐骨神经损伤+左侧胫骨骨折组(B组)、T9-11脊髓横断+左侧胫骨骨折组(C组)和右侧大脑皮层损伤+左侧胫骨骨折组(D组).每组大鼠于伤后即刻、2 d、1周、2周及4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GRP含量;于伤后1周、2周及4周对骨折处拍摄x线片,放射免疫法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背根神经节中CGRP含量;2周取骨折局部骨痂做HE染色. 结果 各组大鼠1周及2周X线片骨折线清晰,4周除B组外,其余各组骨折线消失.2周HE染色显示骨痂量变化:B组少于A组;C组及D组多于A组.各组大鼠在血清中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各时间点CGRP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背根神经节中CGRP含量变化:1周时,B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于A组(P<0.01);2周时,B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高于B组(P<0.05),C组高于A组(P<0.01);4周时,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CGRP含量均升高,其中C组最明显(P<0.01). 结论 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骨折愈合慢,而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及大脑皮层损伤后,骨折愈合快,提示合并中枢损伤能促进骨折愈合,此现象可能与CGRP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微嵌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微嵌合现象(microchimerism)的存在及其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大段股骨干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和组织学切片检查,并对不同组织器官进行性别决定因子Y(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模式;对照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移植骨被大量骨痂包绕,以及畸形愈合等排斥反应征象。Sry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器官组织的微嵌合发生率及嵌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术后期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的一些器官组织存在着微嵌合现象,且微嵌合发生率与受体对移植骨组织相容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闭合性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血清、骨痂及骨组织中钙、锌的变化以及应用丹参治疗后的影响。方法:20只 Wistar种大白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用定点手法折骨术造成大鼠左胫腓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实验组按0.06ml/10g体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3g/ml)1次/d。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动物于术前、术后第4、8、12天时自眼球采血1ml。术后第13天处死,取骨痂及骨标本,采用原子吸收测定钙、锌含量。结果表明丹参可明显增加血清和骨痂中钙、锌含量,降低骨折断端邻近骨组织中锌的含量。提示: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其提高血清锌含量,加强骨折断端邻近骨组织中锌的动员,以及通过提高骨痂中锌含量来加速骨痂组织生长和钙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糖尿病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糖尿病骨折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Wistar雄性成年6周龄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制成糖尿病骨折模型,体外高糖环境下腺病毒介导的BMP-2转染BMSCs,分别于骨折局部移植相应的BMSCs.术后1,2,3,4,6周行X线检查;取骨痂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骨痂中BMP-2的灰度值;ELISA法检测血清中BMP-2的浓度.结果 第4周实验组骨痂BMP-2灰度值为83±3,对照组为118±4(P<0.01).第4周实验组血清BMP-2浓度为(203.80±8.96)ng/L,对照组为(139.15±4.19)ng/L(P<0.01).结论 BMP-2基因转染的BMSCs移植能促进糖尿病大鼠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动物均在左、右侧桡骨中段制作长1.5cm的骨与骨膜缺损,然后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左侧采用带血管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实验组),右侧仅放置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于术后3、6、12个月分别处死4只动物,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修复骨段内CGRP和NPY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CGRP和NPY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且各时间点实验组两者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两组CGRP阳性表达部位大致相同,多在血管和骨髓处,新生骨边缘和骨膜处也有少量阳性表达,而6和12个月时以骨膜处和血管周围最多。在各时间点两组的NPY阳性表达部位无明显差异,在灶状骨髓的血管周围表达最多,新生骨质边缘及骨膜处也有少量表达。结论与单纯组织工程骨植入相比,采用带血管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在术后12个月内可以明显促进CGRP和NPY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中全身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的下齿槽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术后第4天以0.5mm/12h的速度牵张,共10天。术后即分别给予肌注NGF0.6μg/d×20天和相当量生理盐水。采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及检测设备,分别在术前、牵张期结束、固定期1、2、4周时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试。结果在牵张完成时、固定期1周,NGF组和对照组的SNAP波幅和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在固定期2、4周,NGF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注射NGF有利于牵张成骨中下齿槽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骨折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造成左侧胫骨骨折.定期摄X线片,取骨痂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骨痂BMP-2、IGF-1,ELISA法检测血清BMP-2、IGF-1.结果 2周BMP-2灰度值:实验组为149±8,对照组为107±7(P<0.01);2周IGF-1灰度值:实验组为137±9,对照组为103±8(P<0.01).2周血清BMP-2含量:实验组为(3.45±0.12) ng/ml,对照组为(5.60±0.11) ng/ml(P<0.01);2周IGF-1含量:实验组为(5.89±0.12) ng/ml,对照组为(8.36±0.11) ng/ml(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骨折后血清及骨痂中BMP-2、IGF-1减少是导致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差的原因之一;BMP-2与IGF-1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密度的动态变化,判断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痂骨密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0只犬造成右胫骨中段骨折并分断端距离4mm,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在术后4、6、8、10、12周取双侧胫骨,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折端1cm的骨密度,分析骨密度变化及骨密度增长率的变化.结果:骨折端骨密度随时间呈一定规律增加,在不同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自身对照的骨密度比率也随时间增加,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2周时骨折端骨密度达到正常侧水平.结论:在犬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持续增加,双能X线骨密度仪可用于骨愈合中骨痂的骨密度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新型低弹β钛合金内置物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应力遮挡效应.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去势,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采用Utvag方法制备双股骨骨折模型,选用弹性模量分别为110 Gpa和33 Gpa的钛合金制成髓内针固定骨折,左侧为高弹组,右侧为低弹组,分别于术后6,12周行组织学、Micro-CT及牛物力学检测,Micro-CT检测指标为骨小梁的体积(BV)、样本体积(TV)及骨体积分数(BVF),牛物力学检测指标为最大载荷,比较两种弹性模昔钛合金置入物对骨折骨痂形成及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弹组显示了更多的胶原及骨痂形成,骨小梁更厚,板层骨排列更加规则.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后6周,低弹组ROI 1区TV值高于高弹组(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低弹组R0I 1区TV值、BV值均高于高弹组(P<0.05).低弹组ROI 2区BV高于高弹组(P<0.05).生物力学检测提示低弹组最大载倚优于高弹组.结论 新型低弹β钛合金内置物有利于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早期骨痂的形成,并提高骨折愈合的远期质量,减少了骨折同定节段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改良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D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PO,分别于建模后7、14 d提取分离各组大鼠脑组织RNA,采用RT-PCR检测NSC增殖相关调控基因FGF2、EGF、TGFа表达。结果治疗组7 d、14 d时的FGF2、EGF表达均高于VD组(P〈0.05),TGFа表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 d时两组FGF2表达明显高于EGF(P〈0.05),14 d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O通过上调胞外FGF2及EGF表达促进VD大鼠NSC增殖;在VD大鼠NSC增殖早期,FGF2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拆除小型接骨板前后应力遮挡效应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为下颌骨骨折愈合后内固定材料的远期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8只犬中3只犬即刻处死测定下颌骨骨密度和最大断裂力,该组设为正常组。其余15只犬人为造成双侧下颌骨骨折并行双侧小型接骨板固定(每只犬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固定2个月后,3只犬处死双侧取板测定骨密度和最大断裂力,该组设为0月组;其余12只犬右侧(实验侧)小型接骨板全部取出,取板后再经过1、2、3、6个月后各处死3只犬取左侧(对照侧)板,分别设为1、2、3、6个月组。比较左右两侧下颌骨在骨密度、最大断裂力上的异同。 结果 1、2、3、6个月组实验侧和对照侧骨密度值比0月组高( P <0.05),实验侧和对照侧比较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组对照侧的骨密度值与正常组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2、3、6个月组实验侧和对照侧与0月组比较最大断裂力值较高( P <0.05)。实验侧和对照侧比较,各组间最大断裂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6个月组对照侧与正常组比较最大断裂力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随着内固定时间的增加,在本实验中出现了应力遮挡效应。另外在内固定3个月时下颌骨实验侧和对照侧骨密度和最大断裂力值较高,说明内固定3个月时拆除接骨板可能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
This report describes 2 patients in whom focal areas of decreased 99mTc sulfur colloid marrow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callus formation and healing rib fractures in one case and rib fractures with bony bridging in the second. Since bone marrow scans are occasionally used to select appropriate sites for marrow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etastatic disease, radiographic correlation of "cold" lesions on marrow scans is recommended prior to biopsy to exclude fracture with callus formation as a benign cause of the abnormal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人神经生长因子β(h NGFβ)在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中促进下牙槽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分离兔下颌骨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通过重组的慢病毒将h NGFβ基因插入到其基因序列中。对20只新西兰白兔进行下颌骨牵张成骨,并在手术时向骨牵张缝隙下牙槽神经周围植入经h NGFβ基因重组质粒转染的MSC或对照MSC(每组10只)。经过牵张,在固定期第14天处死动物并获取下牙槽神经样本进行神经组织学分析和神经组织形态定量分析。结果下牙槽神经组织分析显示,移植h NGFβ基因修饰MSC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更多的再生神经纤维和更少的神经变性。神经组织形态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h NGFβ基因修饰MSC组的有髓纤维密度显著增多,提示移植h NGFβ基因修饰MSC能够显著地加快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下牙槽神经的修复。结论慢病毒介导h NGFβ基因修饰MSC将有希望为临床减少牵张成骨造成的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基质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雌激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基质I,II,II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雌激素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选用168只2个月龄SD雌性大鼠,112只双侧卵巢切除(OVX)后,按雌激素替代治疗开始的时间,随机均分为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1组)和骨折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OVXE2组),其余56只为假手术组(S组);1个月后所有大鼠在前肢左侧桡骨干制作1mm骨缺损的骨折愈合模型,右侧桡骨下端制作1mm骨缺损的骨折愈合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7,14,28,42,90,120,180d7个时间段雌激素对骨折修复过程中基质I,II,II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雌激素替代治疗下,骨基质I型胶原mRNA表达的量较雌激素缺乏时有一定的增加,但与S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并且OVEX1组大于OVXF2组,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则与之相反。结论(1)雌激素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2)雌激素替代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