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试论中医对胃下垂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胃下垂中医治疗近况翟秀玲宋鲁成孙兆英(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济南市槐阴区医院250021)关键词胃下垂专针灸穴位贴敷综述胃下垂临床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或有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的表现,长久站立和餐后症状加重。本病属中医“胃...  相似文献   

6.
7.
健脾汤治疗胃下垂56例鲍黎明(望江县中医头针医院246202)关键词胃下垂,健脾汤,健脾和胃胃下垂是以胃的位置下降,张力减低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从1990年以来,用健脾汤治疗本病5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应用辛开苦降的方法治疗胃下垂60例,并与补中益气汤治疗46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现报道于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均依据《实用内科学》(第9版,1325页),所有病人均经我院500mAX光机立位钡餐检查,胃小弯切迹均在髂嵴连线以下...  相似文献   

9.
陆朝魁 《疑难病杂志》2003,2(3):166-167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胃下垂 32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患者全部经钡剂造影X线摄片诊断确诊。其中男 11例 ,女 2 1例 ;年龄 18~ 74岁 ,18~4 0岁 6例 ,4 1~ 6 0岁 18例 ,6 1~ 74岁者 8例。属中医气血两虚型 10例 ,肝郁脾虚型 12例 ,中气下陷型 7例 ,脾肾阳虚型 3例。2 治疗方法2 1 气血两虚型 以腹胀食少 ,心悸气短 ,嗜睡多梦 ,面色萎黄 ,头昏乏力 ,舌淡嫩苔薄白 ,脉细缓等为主症。治拟健脾补气 ,益气养血 ,用四君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主要药物有 :潞党参、白术、茯苓、黄…  相似文献   

10.
胃下垂是西医学消化系疾病名,胃肠钡剂造影定位时可见胃的张力减弱,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其临床表现以腹胀、胃痛、恶心、嗳气为主。腹胀以食后加重,平卧减轻;疼痛无规律,伴有形体消瘦、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为特点。此病属于中医“...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胃下垂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治多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主。笔者自1991年3月~1995年4月,运用疏肝运脾法治疗胃下垂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0.0±7.4岁;病程2....  相似文献   

12.
<正> 1993年5月—1995年10月,我们在应用解郁复胃汤(自拟)加多虑平治疗胃下垂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研制了解郁复胃散治疗胃下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谭振  周东侠 《中原医刊》2003,30(19):38-39
我院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胃下垂 98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 ,其中男 40例 ,女 5 8例 ,年龄3 0岁以下 12例 ,3 0~ 5 0岁 48例 ,5 0岁以上 3 8例。病程在 2年以内 3 0例 ,2~ 5年 40例 ,5~ 10年 2 8例 ,所有患者均具有慢性腹痛与不适感 ,腹胀、恶心、呕吐、嗳气与便秘等典型症状 ,经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 ,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联线1cm以下 ,其中在髂嵴连线下 1~ 4cm (轻度 ) 5 0例 ,5~ 7cm (中度 ) 40例 ,8cm以上 3 8例。1.2 方法 :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味 ,方剂组成 :黄芪、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补中益气汤结合胃下垂医疗体操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92例,内服补中益气汤(方药由:黄芪、红参、白术、陈皮、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结合胃下垂医疗体操(由上举、抱膝、压腿、登腿、胸腹、体转、收腹、卧起、摆腿、腹背、俯屈、松腰运动)治疗;对照组88例,单纯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54例,好转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3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服补中益气汤结合胃下垂医疗体操疗效好,并缩短疗程、无复发。  相似文献   

15.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体脱离正常解剖位置而下坠至髂脊连线以下的一种病症.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现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情况作一综述,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蛔虫病在我国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尤以农村为多。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外用等方法对肠蛔虫、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诊断依据及辨证分型蛔虫病的诊断依据比较明朗,临床主要表现有:面部、巩膜有虫斑,舌质红或淡红,有便蛔史,大便化验有蛔虫卵。蛔虫性肠梗阻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在脐周可摸到大小不等的条索状包块。胆道蛔虫则还  相似文献   

18.
19.
中医治疗痤疮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