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口内入路下颌骨截骨面下部轮廓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内入路行下颌角、下颌体、颏区联合截骨的面下部轮廓整形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口内入路,分别对双侧下颌角、下颌体行长弧形截骨,对颏部行T型截骨颏成形术截骨,并将剩余骨块重新同定,附着肌肉重新缝合.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对23例面下部宽大的求美者行面下部缩窄成形术.结果 所有求美者的术区均愈合良好,无血肿、切口裂开等现象发生.随访了13例求美者3~12个月.面下部明显变窄、缩小,下颌缘曲线流畅平滑,触摸不到切迹,面部整体轮廓满意,无面部神经受损等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口内入路行下颌角、下颌体、颏区联合截骨术,是一种矫正宽大下颌及改善面部轮廓较为理想的方法,而且适用范围较广,并能保留颏部的解剖形态和下颌骨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骨斜行截骨术在下颌角肥大中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口内入路下颌骨外板劈除手术计较利弊。方法对1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分别施行口内入路下颌骨斜行截骨术。结果术后对11例下颌骨肥大患者3~6个月的随访,术后下颌骨升支与体部的角度接近正常,侧面观形态自然,弧线优美,体表无瘢痕。结论该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矫治以下颌骨肥大为表现的下面部过宽,而且术后保持了正常下颌骨侧面应有的自然形态,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下颌骨肥大矫治术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寻求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形脸改型术式.方法 对68例(年龄21~40岁,女65例,男3例)方形脸求术者用高速涡轮气钻和骨凿实施了口内入路下颌角全层三角形截骨加下颌外板劈除术,咬肌肥大者同时行咬肌内层切除术,颊部丰满者则行部分颊脂垫摘除.结果 使用高速涡轮气钻和骨凿截除全层下颌角和劈除下颌外板极为容易.56例3~24个月术后随访,双下颌角间距明显缩小,脸型呈椭圆.无下颌不对称、下颌意外骨折.侧方轮廓自然.结论 下颌角全层截骨加下颌外板劈除不仅可有效缩小下颌正面宽度,而且还能改善下颌侧方轮廓,是方形脸改型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动物实验中建立下颌骨截骨术的增强现实导航系统。方法随机选取10只比格犬,经CT扫描、牙模制作和激光三维扫描,分别建立CT三维数据来源的数字模型和激光三维数据来源的数字模型(简称CT模型和激光模型),将两种数字模型在图形工作站中打开,根据牙尖标志点进行拟合.将拟合信息叠加到比格犬的下颌骨上.进行增强现实导航的下颌骨截骨手术。结果CT模型可重建骨组织,激光模型能迅速、精确地完成牙齿信息的三维重建.通过拟合可制作出截骨方案的增强现实模型,并能用于导航动物的下颌骨截骨术。结论通过CT扫描、牙模制作和激光三维扫描建立的下颌骨截骨术的增强现实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应用于动物实验.对其临床操作具有极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下颌角形态的审美,东西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东方女性希望下颌角圆而隐蔽、呈椭圆形,而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形,被认为是女性男性化的面容。因此,要求改变方形面部轮廓而进行下颌角缩小,是为了显示女性妩媚、清秀、温柔的外貌,这是东方人美容整形的重要内容。下颌角肥大畸形的矫治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下颌角截骨术。然而,它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面部不对称、升支骨折、下颌角形态不自然等,这都限制了下颌角截骨术的临床推广。因而对于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许多学者推崇下颌骨外板截骨术,这样既改善了面部形态又保留了下颌角自然柔和的立体感。最早提出下颌角外板截骨法的是Whitaker,他在1989年对下颌角升支外翻导致下颌间距过宽的患者实施了下颌骨外板截骨手术,术后达到双下颌骨间距比双颧骨间距小10%的效果。近年来,韩国的Han等对Whitaker的手术方法和全层截骨的手术方法做了比较,发现缩小双下颌角间距,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区别。本文就下颌骨外板矢状截骨术的术式及术后下颌骨愈合的生物学及生理变化等进行概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上颌骨延长在婴儿Crouzon综合征伴颅缝早闭后缩病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1例9个月的女婴经颅内外联合径路进行手术。设计Monobloc 截骨线,将整个面骨分成额部、眶部、上颌3段截骨,固定后前移重塑颅面骨,并外置牵引器,将额、双侧眼眶和面中部颧骨上颌骨整体逐步前移,同时内置延长器向下延长上颌骨,牵引结束后固定3个月。结果 患儿顺利完成Monobloc截骨牵引,牵引器调节螺丝杆前移达18 mm,三维影像测量颅面骨实际前移12 mm。牵引结束时、拆除牵引器后1个月及6个月均显示患者面部轮廓有6 mm的回缩,头部畸形和面中部严重凹陷得到良好纠正,患儿突眼、反咬合得到完全纠正,术前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改善,但上颌向下延长长度有限。结论 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上颌骨延长可以应用于婴儿Crouzon综合征,并且为呼吸困难型的Crouzon综合征患儿提供了一种早期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Crouzon综合征是颅面骨先天性发育不全(颅底多骨缝早闭征)畸形之一,表现为面中部严重后缩,凹盘状脸,有轻重不等的突眼,多伴有严重的反he畸形。LeFortⅢ型截骨前移术能有效地改善面部畸形,我科自1984年以来,采用经颅外法或颅内颅外联合进路的LeFortⅢ型截骨前移术已为11例进行了手术。术前术后比较头颅侧影定位片及突眼度测量均有明显改变,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骨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骨截骨的精确性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例,女性,27岁,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根据其头颅CT扫描数据制作5个同样的下颌骨模型。搭建下颌骨导航机器人系统,将头颅三维数据导入FaceGraph软件形成虚拟三维图像,并按照理想截骨线的标准预设截骨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局部表面特征,将其与虚拟三维图像进行配准;机械臂通过信号传输连线将臂间关节角度值传输至主机,在对机械臂空间建模的基础上,运算得出机械臂末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经过以上步骤,将虚拟空间、现实空间的坐标以及机械臂的相对位置进行统一。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由术者操作末端机械臂分别在5个下颌骨模型上完成截骨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5个模型的总体40个偏差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模型实际截骨线与软件中预设截骨线的偏差情况,并对5个模型各自的偏差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模型间的偏差有无差异。结果在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模拟截骨的实验过程中,机器人末端铣刀运行平稳,能够根据实验前设定的截骨线行走;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计算实际截骨线与预设截骨线的总体偏差值为(0.92±0.43)mm(95%CI:0.78~1.05 mm),对5个模型截骨后的偏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05)。结论在术者控制下,导航机器人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截骨线精确、稳定地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截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寻更精细的下面部轮廓整形方法。方法根据术前X线评估结果及与受术者充分讨论,对52例求美者进行口内斜形弧线截骨方法,15例同期进行颧骨整形,26例同时施行了咬肌部分切除,14例同时施行了颊脂垫切除,8例同时进行隆颏手术。结果52例中40例表示非常满意,11例满意,1例截骨稍过度,觉得效果较差。非常满意的受术者表示下面部宽度变窄,不论从正面、侧面都具备了一个优美精致的轮廓线,达到了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使用口内斜形弧线截骨方法可使下面部轮廓不管是在正面上还是在侧面上都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操作较简单、切口隐蔽。 相似文献
11.
颧骨复合体肥大缩小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治疗颧骨复合体肥大的新型外科整复术。方法 采用头步冠状切口,用微型来复锯从颧额缝向内下截开到颧颌缝下缘,保留眶外侧壁。在颧弓结节前1cm斜形截断颧弓,离断的颧骨复合体仍与软组织附着,维持骨块血供。向上、向内、向后移动带蒂骨块使其转位,并用微型钛板和钢丝固定。对于颧骨体突出者,仅用口内入路骨刀凿去部分颧突骨质。本组共完成手术病例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1~36岁。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24个月。面型改善明显。结论 本术式设计合理,改型效果满意,术后无骨吸收,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前后下颌骨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建立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前后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手术前后咬合工况和下颌骨受外力撞击工况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1例咬合关系正常的女性下颌角肥大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三维CT检查,采集DICOM数据,利用改进的Mimics软件读取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转化为IGES格式后输入ANSYS10.0软件,牛成有限元模型的面、体和三维网格,设置边界约束条件和前处理条件后进行咬合工况和撞击工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后在咬合工况和撞击工况下,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应力分布范围与术前相比基本一致,但是应力的时间一位移曲线与术前有一定差异.结论 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后,下颌骨的应力传导时相发生一定变化,但是对正面撞击的耐受程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的数点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做数点改进。方法 我们在颧骨截骨线的形态、是否增加耳前切口、颧突复合体的移动方向、内固定的方式、面颊部软组织松弛的防治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结果 2000年6月至2004年4月,我们在临床应用17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Jin H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11,35(3):382-389
Background
In Asian countries, a square-shaped face is considered unattractive. Many operativ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reported for reduction of the lower face, including mandibular angle ostectomy and splitting corticectomy. Many surgeons have performed the operation in the angle region using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techniques, which may not lead to effective results. This report mainly discusses the standard procedures of surgery. 相似文献15.
目的观察并使用X线片测量下颌角截骨术后面下部正、侧位形态及下颌角区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8例接受下颌角截骨术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1年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研究手术前后面下部宽度及下颌角开张度等数据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下颌角间距(Go—Go)平均减少10.6mm,面下部软组织宽度(Ab—AB)平均减少15.9mm,软组织厚度平均减少5.3mm;下颌角开张度(Ar—Go—Me)术前平均值为113.5°,术后平均值为125.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平面角(MP—HP)术前平均值为18.8°,术后平均值为27.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发现,下颌角截骨术能有效地缩小下颌角间距及面下部宽度,增加下颌角开张度,改善侧方轮廓。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