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庆莉 《安徽医学》2014,(3):372-373
目的:研究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硬化(EV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3例EVB患者分为EVL组(对照组A)、EVS组(对照组B)和EVL+EVS组(观察组),观察3组活动性出血止血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曲张静脉变化等。结果3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其中对照组A2例(10.00%)、对照组B 2例(10.00%)和观察组3例(8.90%),均于内镜下成功止血。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所用时间及治疗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 EVL联合EVS治疗EVB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静脉曲张再复发率和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病人随机分成3组:硬化(EVS)组29例,套扎(EVL)组40例,内镜联合治疗(EVL EVS EVL)组30例。比较止血和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种方法内镜下止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镜下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术中出血及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发热发生率,以EVS组较高(P<0.05)。EV复发率、再出血率、3年存活率,3种方法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治疗EVB,EVL EVS EVL在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再出血率和3年存活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曲张静脉套扎术(EVL)、硬化剂注射(EVS)及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EVL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8例诊断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为EVL组68例、EVS组67例及EVLS组73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急诊止血率、近远期再出血率、复发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严重吞咽困难、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出血、持续性胸骨后痛疼等)。结果3组患者急诊止血率及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静脉曲张远期再出血EVLS组4例(5.5%)、EVL组21例(30.9%)及EVS组12例(17.9%),远期再出血率EVLS组最低(P<0.05),而EVL组与EV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复发EVLS组14例(19.2%)、EVL组32例(47.1%)及EVS组22例(32.8%),EVLS组较EVL组低(P<0.01),而EVLS组与EVS组及EVL组与EV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并发症EVS组29例(43.3%),EVLS组19例(26.0%),EVL组18例(26.5%),EVS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P<0.05),EVLS组与EV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EVB,EVLS与EVL或EVS相比更具优势,保证了较高的急诊止血率,有效降低复发率及远期再出血率,同时避免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下套扎术(EVL)结合硬化剂注射(EVS)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对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其中6例术后行EVL或EVS;32例食管静脉曲线行EVL加EVS;9例食管静脉曲张行EVL;5例食管静脉曲线行EVS。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5年,观察复发和再出血情况。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对急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肯定,但术后仍存在程度不同的曲线静脉,术后3-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66.7%(8/12)。术后译期行EVL和EVS,可以使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达到满意的远期疗效。EVL结合EVS后,曲张静脉完全消退93.75%(30/32),总疗程2-3wk。内镜下治疗后,3-5年内曲线静脉复发率为10.53%(4/38),再出血发生率6.53%(3/46)。结论:EVL联合EVS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组。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后施行EVL或(和)EVS可以同时达到降低门脉压力和消除曲张静脉的目的;EVL结合EVS效果优于单纯用EVL或EVS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万宁  林丽立 《四川医学》2010,31(8):1100-1102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EVS治疗组(n=29)、EVL治疗组(n=39)及二者联合治疗组(n=30)。通过观察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EV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等指标,比较三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EVS、EVL组和联合治疗组的EV消失率分别为86.2%、87.1%和90%;EV复发率分别为37.9%、35.9%和16.7%;随访3年再出血率为44.8%、35.9%和22.2%(P〈0.05)。结论 EVS、EVL均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但二者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套扎术和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 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用EVL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46例仅用奥曲肽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止血率、术后4、8、1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止血率为96.1%,对照组止血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后4、8、1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治疗EVB效果明显,可降低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套扎术(EVL)及硬化剂注射术(EVS)同步治疗和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步组30例、序贯组31例。同步组同时在同一条食管曲张静脉中行EVL及EVS治疗,2周后按需再次同步治疗,直至曲张静脉完全消失。序贯组先行EVL,2周后按需再行EVS,如此循环,直到曲张静脉消失。治疗成功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曲张静脉消失率、总治疗次数、静脉曲张复发率、再出血率、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及基本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达到曲张静脉完全及基本消失的平均治疗次数,EVL+EVS同步组较序贯组有所减少(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VL+EVS同步治疗可明显减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平均治疗次数,患者受益更多,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与套扎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均为我院消化科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硬化组(EVL组)、套扎组(Evs组)和硬化联合套扎组(ESL组),各30例。结果EVL加EVS联合(ES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单一的硬化治疗及套扎治疗(P〈0.05)。其中ESL组的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高于EVS、EVL组(P〈0.05);随访12~24个月发现,ESL组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单一的EVS、EVL组(P〈0.05);三组治疗的次数比较显示,ESL组的次数明显低于EVS、EVL组(P〈0.05),术后ESL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VS、EVL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下EVL加EVS联合(ES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单一的EVL或EVS的疗效,是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与断流术和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各自止血效果,从中发现治疗EVB最佳路径。方法:对23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外科断流术,以及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在预防性出血上EVL 心得安组有效率达到95%,而单纯心得安组为82.5%;在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EVL治疗有效率为91.57%,食管静脉曲张(EV)的复发率34.94%,再出血率19.28%;断流术组有效率达到96.59%,EV复发率28.13%,再出血率18.75%;而药物组有效率68.75%,EV复发率52.5%,再出血率32.5%。肝功能状态越好,EV复发率、再出血率就越少。采用EVL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69例,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EV复发率23.68%,再出血率10.53%;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EV复发率38.71%,再出血率22.58%。结论:EVL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最佳的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复发率,EVL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EVS和EVL加续贯EVS两种方法治疗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两组食道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和远期复发出血率.方法:5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近期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年龄28-84岁,随机分为EVS组32例,EVS EVL组25例.结果:在EV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8%,高于EVS EVL组32.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818,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84.3%,88.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61,P>0.05).随访1年、2年静脉曲张复发率在EVS组(12.5%,31.3%)、EVS EVL组(12.0%,34.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P>0.05).结论:EVL EVS联合治疗较单一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远期复发率低,EVL EVS在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再发出血优于EVS治疗,我们认为EVL EVS治疗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静脉套扎(EVL)联合硬化(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VL+EVS治疗65例(EE组),EVL治疗72例(EL组)、EVS治疗86例(ES组),比较三组患者止血率和近期再出血率及6个月和12个月时再出血率。结果三组患者的止血率、近期和6个月时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gt;0.05)。12个月时EE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EL组和ES组(P&lt;0.05)。结论EVL联合EVS与EVL和EVS近期止血疗效相似,但可提高远期止血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套扎与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前瞻性对照观察内镜下套扎(EVL)与硬化(EVS)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套扎组(EVL)组及硬化剂组(EVS组),于入院24h内分别行镜下EVL及EVS治疗,10-14d重复治疗。结果 两组急诊止血率分别为EVL组91%(51/56),EVS组90%(46/51),再出血率EVL组为5%(3/56),EVS组为6%(3/51),两者治疗效果相仿(P>0.05)。EVL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EVS组(P<0.05),但均能自行消失,无须特殊处理。结论 内镜下套扎和硬化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13.
内镜套扎术联合思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EVL)联合思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EVL+思他宁治疗,对照组给予EVL+氨甲苯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72h止血率、1个月再出血率、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72h内止血率为95%,1个月内再出血率为10%,死亡率为5%;对照组患者72h止血率为80%,1个月内再出血率为15%,死亡率为10%。两组的72h止血率、1个月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术联合思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有效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EVL)、硬化治疗(EVS)及两者联合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当时随机选择的治疗方法将资料分为3组,EVL组(36例)、EVS组(28例)及套扎联合硬化治疗组(22例).对3组患者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情况及再出血情况进行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结果 EVL组、EVS组及联合治疗组的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58%(21/36)、46%(13/28)、86%(19/22).3组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率比较,联合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9,P<0.05);3组随访1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5%(9/36)、11%(3/28)、5%(1/22).联合治疗组较套扎组1年再出血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 EVL、EVS以及联合治疗都能有效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联合治疗曲张静脉消失率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联合治疗组的1年再出血率低于单一套扎组.  相似文献   

15.
郭赟  吕宾  史久煜  孙翠萍 《浙江医学》2009,31(5):608-609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首次出血病死率〉50%,未治疗再出血率高达60%,再出血是引起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每次再出血可造成约20%的患者死亡,防治再出血就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和套扎术(EVL)由于疗效可靠、创伤小,已被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但各有优缺点。故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行EVS、EVL及EVS+EVL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出血量大,首次出血病死率超过50%,未治患者再出血率高达60%[1]。国际上推荐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套扎(EVL)和硬化剂注射(EVS)两种。近年来我们采用EVL联合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与单纯使用EVL及EV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硬化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6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EVS) ,采用大剂量 1 %乙氧硬化醇 (德国 )血管内注射 ,同时与 50例内镜下结扎法 (EVL)进行比较 ,结果 :EVS组 :急症止血成功率 1 0 0 % ,静脉曲张消失率 96 7%。,再出血率 1 0 % ,静脉曲张复发率 1 3 3 % ,EVS组各项分别为 :96 %、64 %、1 2 %、44 % ,两组急症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静脉曲张消失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再出血率无显著 (P >0 0 5) ,静脉曲张复发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研究提示 :EVS组在静脉曲张消失率及复发率明显优于EVL组 ,二者急症止血成功率均高 ,再出血率EVS组较EVL组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95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段内再出血发生率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5天,1、3、6个月和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食管静脉曲张明显改善而门脉高压性胃病未见加重。结论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EVB再出血率,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首次出血死亡率〉50%,未治疗再出血率高达60%。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止血率低,并发症多且再出血率高;外科急诊手术病死率高,效果欠理想;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和套扎术(EVL)由于疗效可靠、创伤小,已被广大医师及患者所接受。我们从1996年2月-2006年2月分别采用内镜下EVS、EVL及两者联合治疗的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共68例,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评价内镜下硬化疗法(EVS)、套扎疗法(EVL)、硬化与套扎结合(EVS EVL),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68例患者分为三组,硬化剂组9例,套扎组28例,联合治疗组21例。结果 三种方法止血率分别为68.4%,85.7%,90.4%,食管静脉消失率分别为89.4%、67.8%、95.2%。结论 内镜下治疗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消除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套扎与硬化结合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