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和围生理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分为三组,妊娠早、中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口服药物,低于20×109/L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或输注血小板等提高血小板计数,终止妊娠。结果:5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13例,妊高征3例,再障1例,原因不明1例。阴道分娩35例,剖宫产21例,均有产科指征,产后出血8例,活产新生儿56例。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产科常见出血疾病,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计数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围产期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减少是围产期常见的疾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目前主要原因依次为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TP、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时可有出血倾向,如处理不当,常导致严重的产前、产时及产后出血、胎死宫内、产褥感染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也增加,而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因此,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病因治疗,孕期及围产期处理,对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十分重要。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纳入高危管理,充分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系统治疗,计划分娩,产后继续原发病的治疗,对于改善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母婴结局。方法总结1996~2004年在我院产科住院20例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均<50×109/L)。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于术前或分娩期给予输新鲜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20例中5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结论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否则应剖宫产,这是避免或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管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11年5月收治的8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结果 8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阴道分娩16例,剖宫产67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出血量<1 000 mL,未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13例早产儿转新生儿科。结论加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前监测和护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预防产前并发症及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围产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减少症是由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引起,在孕妇中很常见,发病率约为3.7%[1],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后果。因此,围产期如何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是降低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001年3月—2006年2月,我科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3月—2006年2月,我科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人36例,孕妇年龄22 ̄37岁,平均年龄28.2岁,平均孕周为38 4周;经产妇8例,初产妇28例;产前检查发现30例,临产时发现1例,5例孕前即有血小板减少史,其中,2例为红斑狼疮,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质和量发生异常,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出现临床出血倾向,尤其在分娩、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可导致出血、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母儿生命,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产期处理,对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十分重要,我们回顾分析32例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的处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寻找其最佳的处理方法以促成良好妊娠结局。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00-2008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例49例,对其发生的病因、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21例(42.8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26.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14.29%),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4.0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4.08%),病因不明4例(8.16%)。有剖宫产指征的2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其余2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率2.04%。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4例。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妊娠结局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GT患者不需特殊治疗,PIH及ITP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术前血小板<50×109/L可输浓缩血小板。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治疗上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当血小板<50×109/L或合并产科情况时,可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围生期一种常见病,对母婴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7%[1]。如处理不当,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死亡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选择的正确分娩方式是减少产后出血及取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为此,我们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处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围产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5年1月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63例,发生率为0.23%,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12例,产后出血4例,早产4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糖耐量异常3例,前置胎盘1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32例,其中需孕期治疗54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31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13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低3例,发生率为5.56%,均未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应加强对妊娠合并ITP的孕期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孕产妇较常见的内科血液系统合并症,约占妊娠总数的3.7%,在妊娠末期其发生率可达6%~15%。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的降低,可引起严重的出血、贫血,甚至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从而增加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和死亡,是妊娠期威胁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我们对我院2000—2007年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了回顾,对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38-313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13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予以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并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50×109/L时,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郭艳巍  刘新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50-175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0~2005年6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血小板制剂,甚至糖皮质激素。所有产妇均安全渡过分娩期。结论: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血小板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6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4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有5例血小板数低于50×109/L,患者有皮肤瘀班表现,2例有牙龈出血表现。剖宫产22例,无产后出血发生;正常产26例,产后出血135~535 ml。无产妇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临床鉴别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很困难。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为避免至妊娠晚期出血的风险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因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ITP并非罕见。为总结和探讨妊娠合并ITP的治疗和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6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肃 《中国保健》2006,14(8):52-53
目的探讨妊娠和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于我院收治的10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剖宫产69例,阴道分娩35例,产后出血≥500ml者1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2.5%.胎死宫内3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7例.结论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妊娠和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丽丽  张云  陈晓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93-199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997年1月~2007年8月间就诊的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对血小板计数<20×109/L患者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有出血倾向或分娩、剖宫产前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输入血小板制剂等,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林艳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80-298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GT)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012年间5例GT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5例GT合并妊娠患者中3例经阴道分娩、2例行剖宫产术,均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手术、麻醉并发症.新生儿无出血倾向及颅内出血现象.结论 GT时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极低的情况下可以在血源充足时行选择性剖宫产术.应加强GT的孕期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符丽荣  刘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76-1478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两种分娩方式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情况分为4组,对妊娠期发现血小板减少者给予止血敏、糖皮质激素、补充血小板等治疗。结果:行剖宫产者41例,分娩后出血发生率为7.3%;经阴道分娩者21例,分娩后出血发生率为9.5%,两种分娩方式的分娩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62例新生儿无颅内出血、皮肤淤斑等出血症状,亦无死亡病例。结论:严密监护及积极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产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35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5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多数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酌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血小板等治疗,从而降低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