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2例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性。方法:对2例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其在今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结果:2例分别确诊为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C  You Y  Zhu XM  Li QB  Li WM  Zou P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03-1006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基因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0例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基因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IM,400mg/d;30例CML疾病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持续口服IM,600mg/d。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等指标,并随访观察。结果(1)CML—CP患者总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完全分子遗传学疗效(CMR)分别为73.3%(66/90)、66.7%(60/90)、54.4%(49/90);治疗前是否接受过干扰素治疗对CHR、CCyR和CMR均无明显影响;服药前病程≤6个月的CMR优于〉6个月者。初次达到CHR的时间与首次达CCyR的时间、首次达CCyR的时间与BCR/ABL首次转阴时间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初次达CHR的时间与BCR/ABL首次转阴时间则无明显相关性。(2)进展期CML患者的CHR、CCyR、CMR分别为43.3%(13/30)、25.9%(7/27)、25.0%(7/28),总病死率为30.0%(9/30)。(3)年龄≤25岁患者的病死率高于〉2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细胞减少达Ⅲ级者有19例(16.0%),发生于治疗后5~20周。血小板减少达Ⅲ级者有21例(18.0%),发生于治疗后3~16周。主要的非血液系统毒性为双下肢水肿、骨痛和皮疹等,但均程度轻微。结论IM对初治CML及经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ML有较高的CHR及CCyR且起效迅速,对CML—CP疗效显著优于进展期;不良反应程度轻微,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3.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4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ou FD  Lu XC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571-573
目的 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近期疗效。方法 54例CML患者接受imatinib治疗,其中慢性期(CP)17例,加速期(AP)13例,急变期(BC)24例。imatinib用法:CP患者400mg/d,AP和BC患者600mg/d,均为餐后一次顿服。治疗前全面查体,查血象、骨髓象、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治疗期间第1个月每周查血象2次,1个月后每周或2周1次。每2~4周查一次肝、肾功能。待血液学取得完全缓解(CR)后择期复查骨髓、Ph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根据血象和患者对药物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经中位时间5个月(1~10个月)随访,17例CML CP期患者16例(94.1%)取得血液学CR,其中6例(35.2%)Ph染色体转阴;13例AP患者8例(61.5%)回到CP;24例BC患者9例(37.5%)回到CP。药物不良反应有造血功能抑制、眶周和下肢轻度水肿、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和恶心、呕吐、低热(37.5~38℃)、皮疹、胆红素升高等。结论 imatinib对CML有较好近期疗效,其疗效以CP最好,AP其次,BC较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附加异常的Ph阳性克隆的演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7例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h,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患者的附加染色体种类主要有双Ph、+8、i(17q)等,其次还有-Y、除i(17q)外17号的异常、inv(3q)等,以及少见的易位和其他异常。伊马替尼治疗后具有附加异常的Ph阳性克隆比例发生扩增、基本不变、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等4种形式的演变。24例加速期患者中有2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急变期患者中2例获CCyR。附加异常克隆扩增/不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时间显著短于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组(P〈0.05)。结论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阳性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附加异常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CCyR,并伴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相互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蛋白,具有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3个半月后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BALF显示细胞总数升高(0.54×109/L),其中淋巴细胞56%.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药物因素,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停止服用伊马替尼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约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胸部CT双肺斑片影较前部分吸收,激素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较前明显吸收,但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停用激素治疗.随访患者未再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年及5年后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3年后患者因小肠间质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早期诊断、停药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停药后应长期随访患者基础疾病及肺部情况.通过这此例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银屑病进行系统探讨,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 方法报道一例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诱发银屑病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结果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加重或诱发银屑病多发生在服药的3~8周后,临床表现多为躯干、四肢部位的皮疹,或出现银屑病甲。治疗措施多为应用糖皮质激素、紫外线治疗或口服甲氨蝶呤,必要时停药,待皮疹控制后有望继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如皮疹反复发作且较难控制,可考虑更换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抑制T细胞和细胞因子相关。 结论在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过程中,应重视银屑病的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待症状控制后有继续恢复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可能,必要时更换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4 9岁 ,以周身乏力 1年 ,加重伴低热、气短 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 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周身乏力 ,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巨脾 ,外周血示白细胞 2 0× 10 9 L ,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给予羟基脲治疗 ,自觉症状好转 ,脾脏回缩 ,白细胞控制在 10× 10 9 L以下。入院前 1周不明原因周身乏力加重 ,低热 ,气短 ,活动后明显 ,伴双下肢浮肿 ,既往健康。查体 :一般状况尚好 ,贫血貌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 ,双肺底呼吸音减弱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音弱 ,腹部略膨隆 ,肝脏肿大 ,肋下 4cm ,质地Ⅱ…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大剂量(600mg/d以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8例接受大剂量格列卫治疗(600~800mg/d)的CML患者,疗程0.25~30.00个月,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并与之前接受常规剂量(300~400mg/d)格列卫时的情况比较。结果:10例(35.7%)患者达到并保持血液学完全缓解,13例(46.4%)患者达到血液学部分缓解,5例患者格列卫加量后病情仍进展;发生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5例(17.9%),次要细胞遗传学反应12例(42.9%);3例初始格列卫剂量为600mg/d的患者出现Ⅳ度不良反应,2例为血液学毒性,1例为剥脱性皮炎,其余25例患者中,9例发生Ⅲ度以下血液学毒性,1例发生Ⅳ度血液学毒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为Ⅲ度以下,主要有软组织水肿(7/28)、浆膜腔积液(5/28)、关节疼痛(2/28)以及消化道反应(3/28)。结论:大剂量格列卫对初治的、经羟基脲或IFN-α治疗失败的以及常规剂量格列卫疗效欠佳的各阶段CML均有较好疗效;对于曾接受常规剂量格列卫治疗的患者,大剂量格列卫不良反应轻微、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尼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一线服用格尼可治疗的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Sokal预后风险评分、耐受情况适当调整伊马替尼剂量,即300~600 mg/d。分析患者用药3、6、12个月获得的最佳反应、分子生物学反应,采用χ2检验比较各Sokal积分组达到的最佳反应率,统计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62例接受格尼可治疗的CML-CP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32%,BCR-ABLIS≤10%为75.81%,分子学缓解为9.68%;治疗后6个月时CHR率为95.16%,BCR-ABLIS≤1%为70.97%,分子学缓解为30.65%;治疗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达到CHR,50.00%的患者获得分子学缓解。按照Sokal评分将62例患者分为高危组7例、中危组19例和低危组36例,在治疗后3、6、12个月,3组最佳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9、3.8...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惟一能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方法。白血病复发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慢性期接受allo-HSCT患者的复发率较低(5%~20%),但在疾病加速期或急变期进行移植,复发率则明显升高(30%%~60%)。移植后复发的治疗主要包括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IFNα和第二次移植。虽然DLI可诱导长期的分子学完全缓解(CR),已成为治疗allo-HSCT后复发CML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同时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13.
改良浆膜腔引流术治疗浆膜腔积液积气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7年lO月采用改良浆膜腔引流术共治疗256例浆膜腔积液、积气患者,并同时选取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188例作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浆膜腔积液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弘  蔡柏蔷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2):644-646
目的:探讨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常见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多浆膜腔积液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浆膜腔积液最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31.3%),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结核、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结核的发病率较单部位积液者低。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与积液部位、积液性质、性状及下肢水肿等有一定关系。结论:多浆膜腔积液病因复杂,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结核性积液与恶性积液在症状、体征、积液的各种性状上有重叠,因此,临床的综合判断对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以携带费城染色体(Ph)异常造血细胞克隆扩增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血液疾病.t(9;22)q(34;11)染色体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成为CML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以携带费城染色体(Ph)异常造血细胞克隆扩增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血液疾病。t(9;22)q(34;11)染色体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成为CML发病的主要原因。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CML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7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克隆演变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应用IM治疗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G显带技术。结果:IM治疗前CML患者的核型除了典型Ph易位,还有变异Ph易位、Ph+附加异常(Ph+ACA)、Ph-附加异常(Ph-ACA)。少数IM治疗前未检出ACA的患者在治疗后可检测出Ph+ACA或Ph-ACA。伴有ACA的CML患者IM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结论:CML患者在IM治疗前后核型均有可能伴有ACA,但是治疗后ACA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CCy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C量表)及KPS评分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FLIC量表及KPS评分评价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结果有症状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及FLIC量表得分明显提高(P〈0.01)。Ⅰ-Ⅱ级疲乏、腹泻、呕吐、肌肉疼痛不良反应使患者FLIC量表得分下降(P〈0.05),KPS评分下降不明显;Ⅲ-Ⅳ级不良反应使患者FLIC量表得分及KPS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病情进展初期KPS评分及FLIC得分下降不明显(P〉0.05);死亡患者平均在临终前1个月KPS评分及FLIC得分骤然下降。结论FLIC量表及KPS评分均能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变化,FLIC量表较KPS评分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伊马替尼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8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s 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1%、92%和85%[1],显著延长了CML-CP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20%~25%)以及伊马替尼耐药(20%),40%~45%的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其常见病因,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对经X放射线、超声波或CT检查确诊的老年多浆膜腔积液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多浆膜腔积液最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32.7%),其次为心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疾病、结核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老年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与积液部位、积液性质等有一定关系。结论:老年多浆膜腔积液病因复杂,鉴别诊断应注意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上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积液性质及特殊检查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