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在PT、APTT、FIB质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术前出血倾向筛查和抗凝治疗检测的常用指标,目前多采用仪器法随成批标本检测插人质控血浆进行监测。冻干质控血浆使用方便,但价格昂贵。有文献报道使用患者血浆浮动均值法(XB分析)替代冻干血浆进行PT、APTT、FIB质控,本文参照其方法对PT、APTT、FIB进行质控,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建立血凝仪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收集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新鲜混合血浆,分装于EP离心管后放置-2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每天从冰箱中取出2管,放置室温让其自然解冻,1管作为正常值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作为异常值血浆,每天同时检测自制正常值与异常值血浆、配套质控品和临床标本的PT、APTT、Fib.结果:保存3个月内的自制混合血浆,PT、APTT、Fib检测结果与其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3个月的自制混合血浆与配套质控品的PT、APTT、Fib检测结果在L-J质控图上的走势一致,相关性良好(r>0.95).结论:自制混合血浆低温保存,每天取出2管,1管可作为正常值质控血浆,另1管使用生理盐水准确稀释3倍可作为异常值质控血浆进行血凝仪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50名对照组的凝血指标比较。结果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血浆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浆PLT数量和FIB均显著降低,PT、TT、APTT延长,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死亡组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T、TT、APTT、FIB无明显变化。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后PLT降低,PT、TT、APTT延长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00例健康人和9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AT。结果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1),FIB显著减少(P〈0.01),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凝血五项功能的监测。为临床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判断预后和降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瑜  李波  夏先明 《四川医学》2010,31(2):175-176
目的探讨肝癌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6例肝癌患者和58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3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癌导致凝血机制的变化随着肝功能分级降低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患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离心时间不同时,得到的血浆用于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时,结果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10个正常人血标本,每人采集两管共6ml,将每个人的标本按每只1ml分装到1.5ml的Eppendorf管中,然后分别按照3000转3、5、7、10和15 min和20分钟离心,离心结束后分别检测每份血浆的APTT、PT、TT和FIB结果,统计分析不同离心时间是否影响检测结果。结果此六种离心时间得到的血浆,APTT、TT和FIB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T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离心时间的长短影响出凝血检测结果,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前的离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134例正常妊娠妇女和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的变化,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早期妊娠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TT下降尤为显著,Fib测定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处于显著的高凝状态,产前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测妊婚切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血栓和凝血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许多疾病存在着出凝血异常,其诊断及止血、抗凝和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离不开有关实验室检查的监测,所以凝血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犤1犦。我们观察了冻干质控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值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1检测材料(1)质控血浆:Verify1(OrganonTeknikaCorp,批号NC59566,购自康大企业香港有限公司)。(2)正常混合血浆:取自20份健康体检者的…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试验的质控物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我们收取实验后剩余的健康孕妇混合血浆制备血凝质控物,经对应用观察,认为是实验室自制室内质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凝血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止血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鸡冠花及其炭品对大鼠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鸡冠花生品能缩短APTT(P<0.05),鸡冠花炭品能够缩短PT(P<0.01)、TT(P<0.05)、APTT(P<0.05)、FIB(P<0.05)。结论;鸡冠花生品及其炭品各自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凝仪用的异常凝血实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和应用。方法连续采集多份健康人血浆,经离心混合和防腐处理后,置于37℃水浴箱中,连续进行APTT、PT检测,当PT、APTT值比正常对照延长2~3倍时,立即将混合血浆分装于适用容器内,置-80℃超低温冰箱速冻备用。在仪器配套质控血浆监控下进行检测,确定混合血浆靶值和标准差,以后每天取一份速冻正常混合血浆作为当天质控物与患者标本同时检测,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自制异常值混合血浆质控图变化较稳定,各项目每个月均数与靶值以及6个月的总体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异常质控血浆在-80℃保存时,可稳定6个月以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适用于日常异常凝血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15.
吴桂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36-1137
目的探讨肝功能损害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 TBiL、DBiL、ALT、AST升高,PT、TT、APTT延长,FIB下降。结论凝血功能可以多角度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治疗、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时间段凝血试验结果的改变。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8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4、8、16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监测时间段内TT、Fib无明显变化(P〉0.05),PT试验在相邻时间段变化不大,但在相隔时间段有一定变化,APTT试验在各时间段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生物活性物质的衰减(如凝血因子),为保障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有效,应尽可能融化后及时输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具有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的中国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natrahagin分别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并与生理盐水对照。凝血仪上直接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质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natrahagin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PT、TT和APTT显著延长,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剂量为0.1mg/kg.b.w.时,PT、TT和APTT分别为对照组的1.5、1.5和1.9倍;兔血浆纤维蛋白质水平也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对照组的33.3%。结论 Natrahagin在体内具有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18.
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分娩前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预防产后大出血或血栓形成。方法 检测200例分娩前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并与200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 分娩前妇女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明显增多(P〈0.01),DD明显升高。结论 临产妇女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5℃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凝血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例门诊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混合血浆标本,分别于25℃室温放置1 h、2 h、4 h、6 h、8 h、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依各时间段各项目分组,将各项目分别对4 h、6 h、8 h、10 h所测结果与1 h、2 h所测结果之均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2 h内测定4项指标均比较稳定;4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除APTT为5%~10%外,其余3项均〈5%;6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PT和APTT两项均为5%~10%,TT,Fib〈5%;而8 h、10 h时测定结果与2 h内均值比较,所得偏差APTT有较大变化(〉10%),PT〈10%,TT,Fib〈5%。结论:参照美国CLIA88规定的允许偏差为5%~10%,建议室温(25℃)下PT,APTT,TT,Fib凝血指标检测标本存放不宜超过6 h,尤其APTT的检测,最好在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