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2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4413例,诊断SCAD患者9例,使用冠状动脉夹层的分类标准对夹层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SCAD的发生率、影像特点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者中,3例(33.3%)发生2处夹层,共存在12处夹层。8例(88.9%)发生临床事件,无症状1例(11.1%)。Ⅰ型夹层10处(83.3%),Ⅱ型夹层1处(8.3%),Ⅲ型夹层1处(8.3%)。6例中9处保守治疗,2例2处病变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例存在2支冠状动脉夹层,1支介入治疗,1支药物保守治疗。3处病变PCI治疗成功,6例Ⅰ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6~12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夹层无明显变化;1例Ⅰ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仍有心绞痛,给予PCI治疗;2例Ⅱ型夹层患者药物保守治疗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壁间血肿好转。结论 SCAD可以分3型。Ⅰ型夹层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介入治疗,但存在操作的风险;Ⅱ型夹层(壁间血肿)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预后乐观。可以根据病变的类型、长度,选择性地采取PCI治疗。部分SCAD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预后比较乐观。但仍需长期观察随访效果,了解夹层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原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SCAD)的发生情况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 22 16例冠状动脉造影以发现SCAD ;对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的SCAD患者行支架置入术 ,手术前后及手术中按要求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药。结果 发现SCAD共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 0 9± 11 6 )岁 (34~ 75岁 ) ,检出率为 1 1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1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1例。 2 6例患者共 2 8支血管发生SCAD。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 1例 ,左前降支 9例 ,回旋支 4例 ,右冠状动脉 14例。对适合PCI术的 18例患者 19支血管撕裂处行支架置入术。其中 14例 15处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置入术 ,4例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撕裂处共置入支架 2 3枚。支架置入术后 ,1例冠状动脉原发性撕裂处残余狭窄小于 30 % ,另 1例残余狭窄小于 10 % ,其余 16例均无残余狭窄。经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SCAD并非罕见 ,存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者是SCAD相对高发的人群。支架置入术是治疗SCAD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阜外医院2004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病历系统中诊断为冠状动脉夹层的病例58例,共发现SCAD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SCAD患者平均年龄(48.1±13.3)岁,女性8例(33.3%),18例(75.0%)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28处夹层病变,病变类型均为1型,15处(53.6%)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有4例(16.7%)患者合并多支冠状动脉夹层。TIMI血流3级22处(78.6%)病变血管中有6处行血运重建治疗,而TIMI血流小于3级的6处病变中有4处行血运重建治疗。初始血运重建策略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6例(25.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溶栓治疗均为2例(8.3%),余14例(58.3%)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1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1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例(4.2%,脑梗死)。结论:SCAD患者经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多数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联合进行覆膜支架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共12例,已行外科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Ⅲ型主动脉夹层和壁间血肿11例,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支架,住院观察,并行院外随访。结果 1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大血管CT血管成像可见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形态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共置入支架3枚;另1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和壁间血肿患者行大动脉覆膜支架治疗,大动脉造影显示,破口封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6支血管病变,共置入支架18枚。其中1例术后仍有胸背部疼痛,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弓降部可见残存破口,真腔明显受压,再次置入微创覆膜支架后症状缓解出院,住院及随访期间无胸痛再发、死亡、肾功能恶化、偏瘫等。结论对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联合介入治疗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S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单中心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517例,检出SCAD13例,借用冠状动脉夹层分型系统对病变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SCAD的发生率、影像特点及随访临床事件。结果13例SCAD患者中,2例(2/13,15.4%)发生2处夹层,共存在15处夹层。12例(92.3%)发生临床事件,包括心肌梗死10例(76.9%)与心绞痛2例(15.4%)。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夹层9处(9/15,60%),前降支6处(6/15,40%),左回旋支未见夹层。A型病变1处(6.7%),B型2处(13.3%),D型8处(53.3%),E型2处(13.3%),F型1处(6.7%),壁间血肿1处(6.7%)。4例5处保守治疗,9例10处病变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9处病变PCI治疗成功,1处未成功改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D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夹层无明显变化,无心绞痛发作;l例D型夹层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仍有心绞痛,给予PCI治疗;1例A型夹层患者PCI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夹层复发,无再狭窄。其余患者电话随访6~12个月无临床事件。结论SCAD可以按照NHLB1分型。A、B、E型及壁间血肿采取PCI治疗相对容易。D型夹层占比例最高。D、F型治疗难度最大。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可以根据病变的类型、长度,选择性地采取PCI治疗,保守治疗是否可以自愈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腔内影像学特征,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经IVUS或OCT确诊为SCAD的17例患者,借助SCAD冠状动脉造影分型对病变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SCAD患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随访事件。结果 17例SCAD患者中,临床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7/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5/17),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5/1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左前降支14例(14/17),左回旋支2例(2/17),右冠状动脉1例(1/17)。SCAD分型示Ⅰ型2例(2/17),Ⅱ型10例(10/17),Ⅲ型5例(5/17)。17例患者中,10例(10/17)行IVUS检查,11例(11/17)行OCT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IVUS和OCT检查。IVUS和OCT均能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及分隔开的真腔和假腔。4例(4/17)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3例(13/17)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4例(4/17)患者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其中2例接受PCI的患者支架通畅,IVUS检查示支架贴壁良好;另2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IVUS检查示夹层消失。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缺血事件。结论SCAD是临床少见的一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IVUS和OCT有助于准确评估SCAD,进而为SCAD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血管夹层,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1]。本院收治并明确诊断2例SCAD患者,1例选择介入治疗,1例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性,50岁。因"突起胸痛伴恶心、呕吐1h"入院。患者1h前在酒席期间突然出现胸骨中段后闷压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全身大汗,有濒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及其他腔内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 结果 11例SCAD患者均为女性,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呈“鼠尾样”改变,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可确诊,其中3人行PCI手术,1人在IVUS引导下进行,手术顺利,另外2人术中植入支架时血肿扩散至血管急性闭塞,其余8人药物保守治疗,11人预后均较好,一年随访无复发。 结论 SCAD好发于中年女性,预后较好,腔内影像引导可增加PCI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常见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年轻女性,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需要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结合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影像检查明确,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外科治疗.本文以1例SCAD患者2次诊治经过为背景,讨论了SCA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8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102例,大血管病变组80例,均置入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比较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在1~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共发现203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273枚.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入选182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1、3、6、12个月门诊随访发现,小血管病变组8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组5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第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小血管病变组2例分别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支架内远段再狭窄达75%~80%,大血管病变组1例为左前降支支架近端再狭窄75%.两组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主要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迟发性支架内血栓、无心肌梗死及猝死.结论 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不逊于用于冠心病大血管病变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TO病变位于血管弯曲部位且闭塞段为长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136例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一根导丝均进入分支血管,125例第二根导丝进入主支血管,11例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进入主支血管,4例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176枚;血管开通121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9%。1例患者术中出现夹层,1例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 CTO介入治疗根据其病变影像学特征,严格筛选患者,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自2015-01至2016-11在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应用ELCA治疗的3例CTO病变患者,导引钢丝在对侧冠状动脉造影指引下通过闭塞段病变,应用ELCA治疗后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并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ELCA器械操作全部成功、介入治疗全部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血管夹层、穿孔、慢血流及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论:应用ELC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CTO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对63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61例复杂病变(包括慢性闭塞、分叉病变、长病变和再狭窄)病人成功置入支架(96.82%),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2例病人放置支架后出现侧支血管阻塞,3例出现动脉夹层,2例支架内形成再狭窄。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Guidezilla?导引延长导管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例患者均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PCI术中球囊或支架难以送达靶病变时,应用Guidezilla?导引延长导管技术。结果 13例患者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例,钙化病变7例,迂曲病变6例,弥漫病变8例,远段病变8例,靶血管有支架置入史8例。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靶血管残余狭窄20%,TIMI血流Ⅲ级。1例术中发生Guidezilla?导管嵌顿,于该处置入支架后改善。无血管夹层或破裂、急性支架内血栓、导丝所致的穿孔和心脏压塞等事件发生。结论 Guidezilla?导引延长导管用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CTO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86例与B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介入治疗,A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行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B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导丝未通过情况、进入假腔形成夹层情况、手术时间、耗材用量、支架长度、介入治疗成功率,并比较A组不同介入结局患者闭塞病变时间、CT值及病变长度。结果 A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导丝未通过率、进入假腔形成夹层发生率低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微导管、预扩张球囊、后扩张球囊用量多于B组,支架用量少于B组,支架长度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导丝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B组(P0.05)。A组中介入治疗成功者闭塞病变时间短于介入治疗失败者,CT值低于介入治疗失败者,病变长度短于介入治疗失败者(P0.05)。结论 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提高CTO患者介入治疗时血管再通率,降低导丝未通过率及进入假腔形成夹层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8例UAP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3~7d后日常活动仍有心绞痛发作或运动试验阳性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病变血管狭窄〉70%且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的病变处行PCI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共治疗病变血管202支,植入支架243个。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于术后3h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38例患者随访6~24个月,1例死于出血性脑卒中,2例猝死,8例进行了靶血管血运重建。7~18个月共复查冠状动脉造影37例,支架内在狭窄5例。135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三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UAP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积累该病的诊疗经验。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SCAD所致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历资料和CAG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8例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例(27.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例(16.7%),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55.6%);患者平均年龄(47.5±12.3)岁,其中女性13例(72.2%),合并2种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仅7例(38.9%);冠状动脉夹层的分型以1型病变10例(55.6%)为主,18例患者共发现23处夹层病变,5例(27.7%)合并多支冠状动脉夹层病变,其中12处(52.2%)病变累及前降支(LAD),7处(30.4%)病变累及旋支(LCX),4处(17.4%)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RCA);患者治疗策略以药物保守治疗13例(72.2%)为主,经过12个月的随访,血运重建2例(11.1%),再次心肌梗死1例(5.6%),其余15例在随访中无任何严重主要不良心脑血管(MACCE)事件发生。结论:SCAD所致的ACS患者多为年轻女性,且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应用ELCA治疗的5例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PCI患者,导引钢丝通过SVG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SVG病变特征,ELCA治疗后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或药物洗脱球囊处理。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并随访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心原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ELCA辅助SVG病变PCI全部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血管夹层、穿孔、慢血流及无复流,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心原性死亡。结论:应用ELCA辅助SVG病变行PCI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出血造成血管夹层,影响或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本院收治并明确诊断2例SCAD患者,1例选择介入治疗,1例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性,50岁。因“突起胸痛伴恶心、呕吐1h”入院。患者1h前在酒席期间突然出现胸骨中段后闷压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全身大汗,有濒死感,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约60支/d。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中的后起之秀,可运送抗增殖药物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并不增加金属支架层,降低了血管炎症反应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侧支分叉病变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药物球囊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病变中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